浅谈建设“交通强国”的措施
2020-07-23张文学
张文学
摘 要: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纵观人类文明史,交通基础设施发达与否,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文明的兴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公路、铁路、水利、水运、电网、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党中央对于交通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交通建设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为我国的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交通建设 强国之路 举措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反复的验证。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富强到底有多么重要。现阶段,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不断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与社会的各个行业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和发展,衍生了诸多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从而也进一步推动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和变革。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必须调整和改变。因此,本文对于如何建设交通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交通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货物的流通方式以及民众的出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快速化、高价值、小批量、分散性的货运需求特征也越发的明显起来。加强建设交通强国,对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交通的现代化。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和先行领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为我国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建设交通强国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现阶段,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共享交通等新技术争相涌现,成了各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发力点。加快对于交通领域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抓住世界科技变革的发展机遇,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的综合实力。
二、建设交通强国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政府机制以及市场的双重调节作用
市场对于交通资源配置起导向作用的基本要求是,交通资源必须根据市场规则、市场竞争来进行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优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由于交通运输产品有着公共性的特点,所以仅凭市场进行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对于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把控。其中要求,政府在交通发展中必须履行职责,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不能过分地进行干涉,也不能频繁的乱加干涉。
(二)推动城乡与区域之间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
在交通运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的实现在交通运输上面城乡与区域之间的有效衔接,整合城乡与区域之间的交通运输资源,优化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内联外通的城乡与区域之间的交通骨干通道,加强农村公路、城市公路、干线公路之间的衔接,强化不同市县镇村的交通联系。完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和区域之间的道路运输、机场、铁路运输的换乘和一体化衔接。在城乡与区域运输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要鼓励开展区域经营,加大对于地方龙头运输企业的扶持力度,将一些分散的运输经营个体加以整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来促进城乡以及区域交通运输的均衡发展。
(三) 推动交通运输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均衡发展
交通发展中包含了交通运输产品数量的增长,但是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着交通的发展,如果只有交通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交通运输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和升级,并且交通运输的质量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继而对交通运输发展也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必须要致力于安全、高效的交通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建设交通强国,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建立统筹协调的交通强国建设实施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实施管理,促进政策协同,鼓励试点先行,以此来进一步来贯彻落实我国的“交通强国”方针。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J].中国公路,2017,38(12):12—14.
[2]冼巧凤,陈邦贤.立鸿鹄之志启千里之行——中国公路交通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新闻发布会侧记[J].中国公路,2016(2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