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07-23马文静

学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评价方式教师角色

马文静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流行而又有效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本文着重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问题的设置、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问题设置;教师角色;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3-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30

最近的几次听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内各成员立即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各成员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小组只有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他成员都默不作声;还有的小组趁机聊天、说话……在课堂形式上,的确是比以前“热闹”了许多,然而热闹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是每个学生都真正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合作的表面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足。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合作呢?

经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尝试和课后思考,以语文课堂为例,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一、精挑细选,有的放矢——合理设计讨论问题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层面入手,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合作得以解决。尤其要注意,对于一些不需要讨论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要避免不必要的“虚假”讨论,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我们也要避免设置。

其次,在小组讨论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的設计,提前布置好前置作业,让学生早做准备,整理好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可以有重点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我在讲《将进酒》这首诗歌时,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在一个班级布置了“搜集整理李白、曹植相关资料”的前置作业,另一个班级则没有布置。在课堂小组讨论“李白为什么提到陈思王曹植?”这个问题时,没有布置前置作业的班级在讨论时有些无处下手;而布置前置作业的班级讨论得更加充分,更能理解李白的情感所在,讨论的结论也更加完善。

再次,在所学课文的重、难点处设计小组合作讨论。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钻研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在讲《声声慢》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词人如何表现自己的愁绪?(提示:遣词用字、语言、意象、修辞等)。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本堂课的难点,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很难做到全面而又深刻,但是经过组内的充分讨论,在各组员的通力合作下,大家基本上概括出了句子的深层含义,也体会出了句子中传达出的词人的情感。

最后,在易混、易错处进行小组讨论。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这一点设计在基础知识环节较为合理。因为语文这门学科中,易混、易错处突出的表现在字词的书写,词义的理解和文言多义词等知识的辨识上。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字词,经过小组讨论,查缺补漏,可以很好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掌握时间,适时引导——扮演好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合作前,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一方面,在合作讨论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出讨论问题让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然而有些“偷懒”的学生无所事事,“坐享其成”。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我先留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组内交流各自思考的结果,形成一致的意见之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可以让小组合作更有效。另外,强调合作前的独立思考,还因为只有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学生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如果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上来就直接讨论的话,容易造成部分学生还没理解问题情境就开始讨论的情况,这样一来连问题都没理解,何谈与其他同学讨论呢?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的目的。

另一方面,就是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也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其次,在各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交流不仅仅是单纯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基础上,达到完善自己的认识的目的。例如,在翻译《陈涉世家》中“籍第令毋斩”这句话时,有一位学生翻译为“即使免于死刑”,而另一位学生则译为“即使暂且免于斩首”,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并分析哪一种译法更为准确,在比较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可以多运用“你觉得这位同学的观点如何?”“你觉得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等,在这些问题中让学生慢慢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完善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最后,教师要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组内分工要明确,组员各司其职,这样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偷懒”,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以自己的班级为例,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联络员。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学习、纪律等,组织好本组成员合理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要掌握好交流的进度。记录员负责在讨论的时候做好记录,并整理好本组的讨论结果,以便在全班展示交流,同时还要记录好本组的得分情况,做好本组的得分量化工作。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展示交流本组的成果。联络员负责与教师、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沟通,做好信息的传递和组与组之间的联络。小组内成员的角色可以定期轮换,这样可以让组内每位同学在不同的方面都得到锻炼,同时也可避免因长期担任一种角色而产生的倦怠感。

三、多管齐下,各尽所能——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模式

我最初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总认为中学生怎么会对这种简单的奖励形式感兴趣呢?因此,自己在课堂上也就没有制定出详细明确的评价模式,仍然以自己的单一评价为主。但是长期以来,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课堂比以前热闹了,但回答问题的往往只集中在固定的那么几个人身上,不少同学都无所事事,甚至以小组合作的名义在开小差。后来,了解了几个学生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小组内有负责汇报答案的就行了,自己參与不参与没什么关系。这一现象的出现让我意识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开始。

通过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他人的成功经验,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评价模式:

(一)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得分量化评价外,还需要特别注重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小组内发言学生的鼓励,更应该注重对整个小组的集体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也应当更加宽泛一些,比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方法、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创新意识等进行评价。对于平时性格较为内向、相对不积极的学生更应多加关注与鼓励。对于表现突出的组员,教师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让这些学生带动组内其他成员,使小组内出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局面。

(二)组内互评

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做到深入细致的评价,因此就需要其他的评价主体,组内互评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一方面小组内的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过程都非常了解,他们对彼此的评价更具有发言权,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在这一评价模式中,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进行评价。因此在最初进行组内评价时,我设计了组内互评表,为学生提供了这样几点评价范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讨论的态度、学习能力、参与合作的程度、发言的条理性等,让学生从这些角度入手,对组内的成员进行评价。待学生熟悉了这种评价方式后,逐渐让学生抛开评价表,引导他们有所侧重地针对某一方面详细地展开点评,这样就避免了流于表面的简单点评,使组内互评向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

(三)自我评价

这一评价模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一次可以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点评,不必面面俱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能够对自己参与合作的态度、参与程度以及自己的所得做出正确的判断,也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点,这样就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在这一评价方式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要注意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小结,去粗取精,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以上几点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尝试和探索,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小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互帮互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封辉玲.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2]张维宏.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甘肃教育,2019(3).

[3]王运源.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评价方式教师角色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