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助推脱贫攻坚

2020-07-23赵新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发展

赵新

摘 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真正脱贫,就要发展好当地的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产业扶贫 脱贫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十八大以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也就是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那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使贫困地区真正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也是说贫困地区只有弄清楚本地特色,发展好本地产业,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实现真正脱贫。我县也正在积极探索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扶贫新途径,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产业扶贫开发机制,增强我县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能力。

一、惠民县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惠民县属于省级贫困县,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63个自然村,共有65万人口。从1994年开始,我县就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经历了从“整乡推进”到“整村推进”再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尤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共实施发放生产资料、购买发放家禽家畜、购置小型农机具、电灌等项目164个;同时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建设扶贫项目306个,其中光伏类项目66个,农业类项目116个,其他项目124个。2018年以来,整合部分扶贫资金,建设项目149个,1~12月份实现收益1365万元,项目覆盖全部1163个自然村,24000余名贫困群众,贫困户平均增收1000元以上,做到了项目全覆盖。

二、我县产业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形式较为单一、储备不足

我县当前建设的扶贫产业资金项目中,农业类项目和光伏类项目居多。2014年以来,建成项目306个,其中农业类项目116个,占总项目数的38%;光伏类项目66个,占总项目数的22%;两类项目共占总项目数的60%,占项目总数一半以上,形式较为单一。2018年全县建立了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库,项目库内容除涵盖全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外,各镇办根据自身实际,也上报了入库项目。从目前情况看,项目库内项目数较少,在项目择优选择上余地不大。

2.扶贫项目发展缺乏长远性规划

扶贫产业项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扶贫收益关乎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但目前来看扶贫项目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规划目标,在做大做强产业链方面仍需加强。比如有的企业介绍,十强联合蔬菜大棚目前仅为生产端,下步将进行蔬菜水果的采摘,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但现实情况还是停留在生产端,如何扩大生产链条、如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仅仅只有规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在具体规划操作方面也缺少深入细致的考虑。

3.产业项目后期运维不到位

一是部分产业扶贫资金项目闲置。项目建成后,由于管理不规范,部分产业扶贫资金项目闲置,尤其是地磅类项目和车间类项目利用率不高,部分扶贫大棚闲置荒废。二是部分光伏项目发电量不高。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清洗维护,部分光伏类项目表面大量杂物附着,产生发电热斑,发电效率不高。三是扶贫资金存在风险。部分注资类项目经营长期亏损,不能及时撤资,导致扶贫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4.产业扶贫政策缺乏有效宣传

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扶贫工作成为自上而下、单向的政府行为,广大群众不了解相关产业扶贫政策不接受或被动接受产业项目,导致群众自身参与项目建设、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贫困户即便是参与了相关产业也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或自筹资金,又因重大疾病、缺技术、缺劳力以及其他原因,扶贫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长远预期。

5.扶贫政策执行监管低效

一是行业部门之间缺乏互动,“大扶贫”格局构建缓慢。扶贫工作与低保、新农合等工作息息相关,需要涉及的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共建和互联互通。各部门缺乏互动,在使用相关数据时,各部门分套数据,导致在查询和调用时不能整体查看或立即导出结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成效。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与问责机制,造成政策执行主体责任不清或转嫁。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不明晰,各级政府该监管的没有监管到位,企业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到位,严重影响扶贫项目收益。

三、大力实施发展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1.积极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完善部门合作机制

做到精准扶贫,则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协作。部门间要合作协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横向和纵向对标,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将“党建+”大数据平台引入使用,脱贫攻坚作为平台重点板块先行建设。该平台汇聚了数据管理、应用、查询等多个模块,采用内嵌函数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功能,把扶贫、民政、教育等各类行业扶贫政策与贫困户进行关联,内置多种查询及数据导出方式,贫困户基本户情、享受政策和收入等情况一目了然,所有数据可追踪可查询,大大减轻数据采集工作量,做到数据管理便捷化、清晰化,促使脱贫攻坚精准落地。

2.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降低政策风险

监督问责机制的缺乏是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当构建起“企业运维+政府指导+社会监督+法治保障”的监督机制。改变政府只负责收取扶贫收益为政府对企业运维的有建设性指导、有创新性服务和有保障性监管,同时鼓励社会监督,加强公开透明,邀请法律专家共同保障扶贫项目的正常发展,从而确保扶贫收益率达到稳定水平。

3.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

想要脱贫,必须推动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再以各镇、各村不同条件和种植传统为依据进一步细化发展项目,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林牧特色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形成一批特色种养产业示范村、示范户。特别是我县占主导地位的苗木、绳网、畜牧养殖等产业,应发挥这类企业用人需求大、技术门槛低、发展基地广的优势,扶持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聘用贫困人员,使其拥有稳定的就业收入,以此实现贫困人口脱贫。4.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脱贫

一是支持企业与困难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开展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订单种植养

殖等经营活动,保证贫困户基本收入。另外对在贫困人口就业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经营主体,应在用地保障、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鼓励以村为单位、村委为基础,引导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参加专业合作社,采取扶贫资金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折股或扶贫资金入股农产品加工以及帮助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等形式,获得稳定收益。二是形成产业联合体,将产业做大做强。将相同产业的贫困户和经营主体进行聚合,形成产业联合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把产业链推向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领域。

5.抓好項目建设和管护,推动扶贫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引入并使用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和平台,将扶贫项目与数据平台进行关联,确保实时监测,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及时比对扶贫项目运营信息,对项目运维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规范项目收益分配流程,“零误差”完成差异化分配。与注资类项目企业紧密对接,定期跟踪回访,建立完善项目收益台账及时录入大数据平台,确保每一份扶贫收益资金都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将“扶贫”同“扶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联系省市专家为扶贫项目建设和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制定项目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推动扶贫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全面落实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大力推广新模式,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和资金入股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鼓励和支持贷款贫困户购买保险,分散贷款风险。二是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在项目资金方面,要做到早安排、早下达、早实施。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部用于产业扶贫,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各类产业扶贫资金,全面实施光伏扶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项目,做到到村到户,使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三是加强产业发展服务。县相关部门要从产业规划选择、市场开拓、技术支撑等多方面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指导;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同时不断加强宣传推广,以多种形式大力推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信息服务,让贫困户及时掌握扶持政策、产品需求、技术要点等信息,帮助贫困户规避各种风险。四是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选准派强帮扶联系人,提高产业发展指导能力,帮助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切实履行帮扶责任。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