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方法探析

2020-07-23林峰

考试周刊 2020年61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人文精神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时期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又增添了人文内涵教学,语文课程也逐渐从学习文字和语言转变成注重人文精神诉求。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开展生动、富有文化内涵的课程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四年级教材探析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教育部门要求小学生能够在明确自身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冲破教材的限制,增加情感体验与思维扩散活动,在情感熏陶下发散思维,享受学科乐趣,增强教学有效性。

一、 人文精神的概念

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人类自我关怀行为,具体表现为尊严、追求、关怀、维护等,同时也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型人格塑造的过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之中,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中,旨在关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价值与精神发展,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

二、 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一)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这一学科是他们最原始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途径,中文也是一门带有强烈艺术色彩的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注入人文精神,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开拓自身的思维空间。因此,培养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提升语文学科的成绩,还能给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了解语言文字的性质

语文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所有的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要素,具体表现在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艺术欣赏和价值观念中。语文这一学科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也能够为人与人的沟通带来便利,在此基础上来创造新文化并推动旧文化发展。除了文化方面的优势外,也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人文精神在各类品质中展示出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较和代替的。

(三)适应时代发展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行业的理念也需要进行改变,因此出现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标改革之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理念走进了各个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可以判斷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模式也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它能够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我国的文化,从而自然生成爱国情怀。

三、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下,整体的教育环境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然要融入相应的理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自身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褪去了懵懂无知的面貌,对于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他们思想上的转变,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引导大家去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美好品质,让大家在主观意识中形成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热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能够主动地将“德”与“学”综合,体会生命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教材中《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体会文中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自己幼儿的感情,同时课文也着重强调了老麻雀舍身保护自己孩子品质,表明“爱”能够战胜一切的主题。由于文章以“母爱”为核心,所以能够在全班范围内产生共鸣,因此让同学们代入“小麻雀”的身份,来亲自感受与猎狗搏斗以及老麻雀拯救它的全过程,在感动中深刻理解母爱的内涵,然后再让大家说出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过的故事,在分享过程中获得发现生活点滴幸福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班级内部每一名学生之间都有来自家庭、兴趣爱好以及个性上的差异,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课上会有不同的表达疑问以及回答问题方式。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从小受父母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会产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因此他们会在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努力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一切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内向,即使知道答案也没有勇气来回答,同样在学习中遇到难解的题目时也不习惯去问老师,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办法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所以也不能及时帮他们解答问题,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

语文是灵活性较高的学科,因此可利用度也很高,所以在面对班级内部的个体差异时,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同时还必须尊重这种差异性,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多方的因素,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强制内向的学生去在大众面前演讲或是表演,根据他们的性格在课上活动中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同样也不要过分压制开朗积极同学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示自己的空间。这样一来既让所有同学们都在课堂活动中有参与感,又能让大家各自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自身闪光点,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想要让大家能够正确把握文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根据文中对话内容展开一场表演活动,让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别扮演普罗米修斯、宙斯、阿波罗、火神和大力神,而那些内向的学生则做旁白或者编写剧本、制作道具等幕后工作,这样做到因材施教,让每种性格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成长,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

(三)认识到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每个科目的教学都是独立的,就拿语文学科举例,对语文教师而言他们需要重视本学科的长久发展,不会在教学时联系到其他学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也不能发现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只将自己的思维困在一处。但是新课标改革后,中小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科之间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表达类学科,自然成为各个学科之间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机会,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适当与其他科目串联,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能将各科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以此来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蝙蝠与雷达》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联合在一起,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男孩子更是愿意去探讨科学中隐藏的奥秘,所以要利用大家这一特点,将两门学科融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制作文中三次实验的过程图,每组再派出代表,复述实验过程,之后再根据书中的蝙蝠探路图,尝试着画一画雷达的工作原理图,这样一来就能在锻炼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知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发扬人文精神。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像是教授理论知识一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完成,需要通过课内、课外两个学习、生活场景中慢慢形成。因此,教师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将课外阅读也当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够利用课后自由时间读一些与课上知识相关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以是经典的国内外名著,也可以是简短的小故事,不要过分强调阅读的类型与形式,只要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就可以,这样就足以养成人文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看一点古今诗歌,小学四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古现代优秀诗人,例如,苏轼、白居易、李清照、冰心、艾青、戴望舒、徐志摩等,这些诗人除了教材中展示出的文章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作品,学生如果多多阅读唐诗宋词,就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古典文化的内涵,也能够在了解作者创作思想后产生深刻感悟,能够用语言文字来熏陶个人的情感。而如果品读一些现代诗歌,就会对那个特殊年代有所了解,明白那个距离大家并不遥远的时代人民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也能明白他们在诗歌中传递的或向上、或消极思想的主要原因,加深对文化的感悟。

又因为人文精神可以存在于各个领域中,因此,学生在课外除了阅读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去尝试接触新的领域,如科学、历史、地理等,能起到拓宽自身视野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生活中随处都能产生情感共鸣。

(五)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因此,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弘扬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促使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将培养人文精神的放在核心位置上,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民族文化知识、渗透民族精神,给学生提供优质民族文化空间,在这一空间中领悟文化内核,形成人文精神。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铁杵成针》一课,文章想要告诉大家做任何事都坚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师在详细解读课文时,不要单纯地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也不要直接讲出文章的写作目的,要将自己视为一个引导者,让同学们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感悟文章道理。还需要给他们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让他们能在认真思考过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根据“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主题让大家小组讨论,只有这样时刻渗透民族文化内涵,才能让学生形成独有的思维体系,也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不放弃,知道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道理,这样一来既能让大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文精神。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人文精神自然融入语文课堂之中,需要教师不断在原有教学方法上进行开拓与创新,增强语文学科的包容度,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美,让他们能从根本上了解世界、感悟世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品德,用自身的力量構建出精神文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潘晓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7):58-59.

[3]田晶.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132-133.

[4]刘佳悦.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40-41.

[5]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08.

[6]张艾.“生活世界”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7]吕雪.部编版与人教版低年段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差异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林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王山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人文精神小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