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探究

2020-07-23高媛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园

高媛

摘 要:主体间性理论是建立“人”与“人”的基础下,衍生出来的两者之间的判断与猜测。基于此,本文分析在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幼儿园内师生的关系偏为事务化、且双方之间幼师依旧占主导地位等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变师生观念,推进幼儿为主导理念、重视师生高尚的情怀和师生间的互动感等研究措施。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 幼儿园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幼兒园的日常生活多数是围绕幼师的教导与师生的情感互动,从而进一步体现幼儿园的主体间性理论。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日常关照都是以幼师的教育方法所展现的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但是主体间性理论的核心是双方之间的互动,此方法不仅是为幼师提供教学经验,而且为幼儿展现新的学习视角。

一、在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突出问题

师生之间的主要关系是教育互动,幼儿的教育质量与幼师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另一种说法就是互动性能直接反映幼师的教育观念程度,因此,主体间性理论如果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内,其具体的问题如下所述。首先,幼师依旧是幼儿园的主导地位。现阶段多数幼师是以幼儿年纪小为借口,将幼儿看待成没有主题思想、只懂得吃喝玩乐小孩,此想法无疑是成为幼师的教育理念上所谓的根深蒂固。幼师在本质上就认为只要将幼儿照顾好、教育好就是万事大吉,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双方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从而忽视幼儿则是教育主体的思想。

其次,师生之间的关系偏向事务化。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幼师的教育方向是过多的纪律约束、日常提问和“执拗”化的指导。在双方的互动中也是幼师按照自身的教育计划、课程方向的“角色”形式,其中的教育理念是过多展示幼师是以职责实行事务化的目的,没有真正体现主体间性理论的双方情感互动,幼师依旧是将处于教育者的角色,对工作也是缺乏情感沟通,对于幼儿也多是管理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从根本上就是忽略了幼儿内心的情感与渴望[1]。最后,幼师多以成年人的目光解决问题。幼师的日常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偏指导性和主导性的,在幼儿的解决方法也不例外。幼师多是以主观思想来引导幼儿的解决思路,有时候根本不会询问幼儿的处理意见,就直接为幼儿的解决思路进行干扰。使得幼儿不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是造成幼儿过于依赖幼师,事事都需要幼师的帮助,逐渐地遗失自我解决的想法。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在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探究策略

1.改变幼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升幼儿为主导方向

主体间性理论的本质就是互动双方的彼此尊重与承认,尊重着幼师新型的理念、幼儿的反馈意向与教育地位,这不仅仅是代表着单向性的教学转变,而是体现主体间性理论在双方的互动中正在悄悄萌芽,但是幼师要维护好两者间的关系,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才是首要条件。第一,幼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也不是随意被控制的对象,幼儿本身就是大自然所反映出独立写照与思想实践的人类。无论是教育、日常权利方面与幼师都是平等的,幼师不能在幼儿园内随便操控幼儿的人生。第二,摒弃对立模式。幼师应该清楚,自己与幼儿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双方都是彼此尊重的缔造者。幼师也不要将自身的思想强制灌输到幼儿的脑中,应该和建造一个双方相互平等的一个状态,应意识到幼儿与自己一样,同样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小年纪依旧是可以发挥无限潜力。及时聆听幼儿的想法,寻问幼儿的意见,将幼儿看做成一个人类的整体,以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2.营造轻松的互动方式,推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拥有一个双方互动之间较为轻松的氛围,可以为幼儿的主体性提供安全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但是想要创造一个互动氛围,需要幼师做到以下方面:(1)有底线的包容幼儿。相对于幼儿而言,日常的犯错可以容忍,一旦是原则性的错误,幼师及时发现并予以指导。偶尔的出现错误也不是坏事,幼儿需要在失败中不断尝试错误,甚至要打败错误,不断的积累失败的经验。幼师不要在幼儿犯错时就予以批评,此方法会严重阻碍幼儿拼搏、创造的精神,使得幼儿的好奇心与自尊心逐渐地破碎。(2)给予想象的空间。幼儿阶段正值活泼好动、胡思乱想的年纪,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相对“刨根问底”的语言能力,幼师不要因幼儿的“聒噪”就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要给幼儿适当地自由空间与想象空间,不要让幼儿感觉过度的约束与控制。

3.空置幼师的成年感,以促成双方解决为视角

幼师不要因为年纪稍长,幼儿年纪稍小就对幼儿的日常生活指手画脚,不同领域的教育互动,必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致使幼师与幼儿之间不和。但是也不是要幼师盲目的尊重幼儿的意见,过度的宠溺幼儿。幼师应该询问幼儿的意见,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如果不符幼师应该细心讲解幼儿的错误,再结合自身的观点以达到最完美的呈现;或者幼师要放置自身的成年感,与幼儿的思维角度平视[2]。开放幼师自身的领域,积极与幼儿的思想进行互动,在关注幼儿的同时,不断地思考自身的思想范畴,从而促进幼师与幼儿之间能够共同成长,实现两者之间思想与精神的合拍。

4.重视师生的情怀,培养师生精神

根据调查发现,幼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师生关系,相对于幼儿而言,与幼师的感情较淡并且对幼师也具有畏惧之情。幼师则是按照计划事务性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也没有真正的了解幼儿的内心。因此,幼师应该打破这层隔膜,与幼儿产生“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对幼儿敞开心扉,认真的倾听幼儿的内心世界,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与幼儿相处成为朋友,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幼师应不断地对幼儿进行夸赞,真真切切的去感悟幼儿的情感,对幼儿体现自己的真情流露,使得幼儿领会到“爱”的不同含义。

综上所述,幼儿园内主体间性理论的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代表着师生之间的主体意识与行为的转换。而这种理论能够有效地缓解幼师与幼儿之间的“紧张”关系,只有正确对待幼儿的教育与思想意愿,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与当下的实际发展形势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向龙香,胥兴春.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01):78—81.

[2]叶苗.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视野下教师权威的重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06):64—67.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