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面向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0-07-23兀光波何志忠魏亮缑辉

时代汽车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兀光波 何志忠 魏亮 缑辉

摘 要:以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行业对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现状,明确了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面向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建设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 引言

根据《紧缺人才报告》数据显示,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缺口为每年10万人左右[1],因此,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展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迫在眉睫[2]。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建设是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接轨,从职业工作岗位出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基础,以整体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们职业能力的提升为重点,有效提升高职汽车人才的专业素养及技术能力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实现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新兴的汽车智能技术市场需求侧的对接。

2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现状

目前我国在全球较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近些年,中外合资汽车品牌和自主汽车品牌整车厂及零配件企业不断发展,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正由传统技术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汽车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汽车传感器逐渐由传统型升级为智能型,智能传感器不仅能采集数据,而且可以诊断和通信;总线技术也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CAN总线、K总线、LIN等;汽车仪表也从传统电子式转向智能仪表,智能仪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同时具备数据通信功能。目前汽车专业的建设主要还围绕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向,课程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电力电池与充电以及传统车型故障诊断、换件修理及维护保养等方面,汽车行业从事智能设备相关技术工作的人员大多原来从事的都是汽车检修维修、汽车电子或等专业[3]。因此,目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服务汽车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智能汽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组装、调试、检修以及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基础开发,能从事汽车智能电子设备辅助设计、装配、调试和维修,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岗位,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与汽车智能控制系统、车载网络系统、车载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汽车智能电子设备生产和服务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汽车智能技术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了解汽车智能技术企业对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主要的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3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设计课程体系时,以汽车专业知识为基础,逐步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智能控制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依据行业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按照大平台、小模块、定方向的原则[4],分为三大模块: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拓展平台课程模块。同时,根据高校教育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色,对所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践课程进行框架构建,理清之间的先后顺序,科学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如下表2所示。

4 小結

本文根据汽车产业对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广泛应用,通过汽车行业对汽车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现状,构建了面向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建设发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构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专业群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提升高职汽车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及技术能力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及汽车产业发展背景下行业企业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019 年“双一流”建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面向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YL2019014)。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Z].2015,16:10-26.

[2]王斌.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百家论苑,2018(4):148-152.

[3]李敏,陶维成,钱峰.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4(6):866-868.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