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

2020-07-23赵冰

关键词:期望培养现状导师

赵冰

摘    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实施者和主要责任人,导师应如何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又期望什么样的导师?文章基于研究生视角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现状。然后从研究生对导师的职业发展、学术能力、学术指导内容、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毕业和就业指导、导师的工作态度、指导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导师,从而为导师进行研究生的高效培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培养现状;满意度;期望;导师;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8-0079-05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人,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在“为谁培养研究生,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怎样培养研究生?”这三个问题中,本文重点论述“怎样培养研究生”这个所有导师时刻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很多研究从导师的层面进行了论述。徐爱林认为,导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满意,研究生对导师是否满意不但影响师生关系和谐,也会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资晓洁等从研究生的应为之举和可为之举论述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2];彭耕等从师德师风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指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吕娜等从导师视角提出了如何进行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4];丛薇等认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她从导师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和导师良好关系的建议[5];姚文等认为要提高培养质量,首先要提高师德,并从学生的学科、生源和在读时间等因素探讨了影响师德评价的因素[6];王凤清等认为研究生和导师面对面沟通能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7];孟亚峰等认为导师的人格特征、学术水平、创新意识、指导方式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8]。

以上关于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导师的层面谈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陈洪捷等首次從毕业研究生的视角来呈现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状况,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求职指导和学术指导等方面[9]。倪国栋等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0]。但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环节来看,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培养研究生,如何做到立德树人?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研究生对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又有什么样的期望?目前尚没有文献进行论述。Adrian曾指出导师究竟该怎么做,最好听听学生怎么说[11]。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生的调查,从学生视角来谈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生对导师立德树人的期望进行归纳分析,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进行高效科学规范的培养提供依据,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研究过程

(一)调研对象

调研过程使用问卷星发放,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由被调查高校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转发问卷星问卷给该学院研究生。总共回收问卷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9份,有效问卷率是99.91%。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和研究生对导师期望》。该问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调研,一部分是研究生对导师的期望调研,共由65个问题组成。问卷向研究生承诺将严格保密,仅用于学术研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AU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生的年级与培养类型分布

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199份。被调查研究生来自学校17个院系,涉及不同的专业,其中女研究生占到61.48%,男研究生占到38.52%。参与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占比较高,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84.43%,博士研究生占参与调查研究生的15.57%。就研究生的培养类型而言,其中学硕类研究生占比较高,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3.45%,专硕类研究生占到30.82%。调查群体基本覆盖了各个年级和各种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导师状况

被调查研究生的导师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占比71.27%;职称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仍是讲师的导师只占到2.25%,只能承担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只占到8.03%,说明导师在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十年之后,个人的学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导师数量分别占到被调查的92.46%和71.75%,说明导师的整体层次和素质比较高,具备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能力。35.96%的导师有行政职务,属于双肩挑导师,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合理处理好导师和行政职务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能否获得研究生满意的关键。

(三)研究生读研目的与学习状态的满意度

64.53%的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深造,26.65%的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为了家里人的愿望而读研或者为了暂缓就业而读研的研究生只占到被调查者的4.49%,说明大家的读研目标都非常明确。但对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满意度,只有8.03%的研究生表示十分满意,67.42%的研究生表示满意,24.56%的研究生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状态不满意甚至十分不满意,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分析表明对学习状态不满意的学生对导师提出的期望更多,间接也说明了导师在研究生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

(四)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现状——基于学生视角

1.师生的见面沟通。22.15%的研究生几乎每天和导师见面,这种情况一般是导师的办公室和科研实验室是合二为一的,所以学生和导师见面的频率比较高。43.82%的研究生一周和导师见面一次,主要是在组会上。所以导师组会制度的建立便于研究生和导师定时见面,及时解决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56.34%的研究生选修过导师主讲或者参讲的课程,59.23%的课题组会定期有除组会外的集体活动,这两者也会间接增加研究生和导师见面的频率。和导师一月或者一学期只见一次面的研究生只占到15.73%和3.05%。

研究生和导师见面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研究生和导师的面对面沟通,采用面谈形式和导师进行沟通的研究生占到被调研者的75.28%,采用网络(电子邮件或者QQ)或者电话沟通的研究生仅有16.05%和5.78%,说明研究生一般不经常采用电话形式和导师进行沟通。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生考虑到导师在开会或者授课,不能确定给导师打电话的时间,另外打电话可能无法把一些实验问题或者论文的修改等学术问题说清楚,这与王凤清等人对研究生和导师沟通方式的结论一致[12]。

2.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与学术诚信教育。胡守强认为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目前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总体较好[13]。本调查中76.76%的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46.87%的导师对研究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次数超过3次,但仍有极少数导师对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工作不到位。86.2%的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56.66%的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3次以上的学术诚信教育。是否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虽然不会影响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但它却是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管理。(1)组会制度和实验室打卡制度。90.85%的导师会定期召开组会,其中一周开一次组会的研究生,占到了被调研者的48.8%,一学期开一次组会的研究生比例仅为6.42%。导师召开组会的内容多为实验进展汇报和文献汇报,分别占到61%和28.57%,说明大部分导师和学生沟通比较频繁,比较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尤其是知識获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35.79%的导师会要求研究生按时到实验室打卡签到,但48.15%的导师对研究生呆在实验室的时间没有具体的要求,要求每天呆在实验室至少8小时的导师仅占21.51%,72.39%的导师会进入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说明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在严格的同时也比较人性化,给予研究生足够的独立和信任。

(2)文献阅读与论文撰写。虽然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研究生在研一期间主要进行课程的学习,但75.12%的导师会在研一期间,甚至36.44%的导师会在研一上半学期就给研究生确定科研选题,这对于研究生提前进入课题组,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献提供了保证。84.59%的导师会在研究生入学时的选课和培养计划的制订时进行指导,这为研究生接下来的科学研究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可能。72.55%的导师会在文献的查阅和阅读方面给研究生以指导和建议,这说明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从研一就开始了。

除了指导研究生进行文献的阅读,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和分析知识的能力以外,85.55%的导师会指导研究生根据文献的阅读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93.9%的导师会定时督促研究生的科研进度,89.09%的导师会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的撰写,91.49%的导师会就投稿期刊的选择和投稿的流程给予研究生建议,85.39%的导师会全程关注研究生的论文进度,在论文的返修环节继续给予指导。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比较低,但66.93%的导师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有72.23%的导师让研究生参与到了科研申请书的撰写过程,这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导师的指导方式。77.05%的导师会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和指导,把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区别对待,对处于不同学术水平层次的学硕研究生会有不同的要求。85.55%的研究生导师会给予研究生以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这为研究生沟通交流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锻炼的平台;89.2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所在的课题组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88.44%的受访研究生熟悉课题组其他人的研究方向,并有适度的参与;仅有26.16%的研究生从事过助教活动。

88.76%的导师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论文的发表以及国内外交流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撑,89.73%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经费来自于导师的课题经费,90.37%的导师会利用科研经费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助;69.5%的导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

4.导师对研究生生活与情感的关注。大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科研进展上,62.92%的导师会给予学生就业的建议或在学生就业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有67.09%的导师会关注学生每门课程成绩的高低,60.19%的导师甚至会关心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48.13的导师会关注学生在学校或者学院学生会作为干部的一些工作,77.05%的导师会对研究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提出要求。有22.63%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会因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到位曾受过导师的批评。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就业和生活的关心对于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0.19%的导师会关注研究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55.3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在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不会找导师进行沟通,但91.65%的研究生坦陈自己在科研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求助导师。说明导师要主动去关心研究生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尤其对于科研不顺利导致毕业压力大或者失恋或者家庭有变故的学生更应及时予以关注,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健康发展。

5.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大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关系比较和谐,94.07%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满意,其中十分满意的有48.64%,占到了被调查者的近一半,说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得到了研究生的肯定。73.68%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在学术上的指导非常到位,属于指导型导师,14.45%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属于放任松懈型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不够或者疏于管理,有5.94%的研究生对导师对自己的指导并不满意。

有18.3%的学生认为导师曾经让自己做过与学术无关的活动,5.94%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在论文的署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且有5.46%的学生和导师发生过语言冲突。对问卷中设置的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40个方面与对导师的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有13个方面与对导师的满意度有相关性。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与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当做法均呈负相关或者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研究生更看重导师的指导方式和对自己学术的指导。研究生不会因为导师的一些不当行为而对导师产生不满,并不意味着导师只需要在学术指导上做好就可以了。刘晓喆[14]认为导师必须处理好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关系,因此研究生导师在做好科研指导和学业教育的同时仍需要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从而有效发挥好自己作为导师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最终成为一个让学生满意的好导师。

三、研究生期望的导师

60%的受访者对导师没有期望,19.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导师已经很完美,对导师没有提出任何期望。甚至有受访者表示导师已经做的很棒,自己要多多加油才是。部分受访者表示,导师做的很好,自己没有主动去沟通,应该多找导师进行沟通。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能够从导师身上学到难能可贵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1.导师的职业发展与学术能力。仅有1.6%的学生会关注导师个人职业的发展,希望导师职称越来越高,快点成为教授,升上博导;多申请课题,多拿项目,越来越优秀;并期望导师注意健康,别太劳累。

60.14%的被调研者对导师学术能力的期望主要包括:学术水平或学术造诣高,热爱科研,热爱农业,专心科研,有专注的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学术精而强,专业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学识和知识渊博。

2.导师的学术指导。60%的被调研者希望导师能给予实实在在的科研学术指导,开阔自己的科研思路。对导师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希望导师对学生在科研选题、实验进程、论文写作等方面能耐心指导,能让自己获得学术上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向的确定:有清楚的指导目标,提前给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能够尽快进行自己课题实验;希望导师多看文献,掌握研究领域前沿,能给学生定一个好的课题;能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并希望导师能够在研究方向上多多启发和引导,讲清研究方向。

(2)及时的指导:在关键的时候能给自己的科研提供指引,指导学生科研而不是让学生打杂;希望导师多看文献,能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而不只是否定一切;能够在课题进展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解决,提供实质性指导而不仅是一直催实验进度;在学术上给学生严谨正确的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思维方式、态度和效率。

(3)实验技能的学习:经常指导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适时给予实验上的指导;经常去实验室,最好能亲自带学生做实验,尤其是实验流程的学习。

(4)综合能力的培养:希望导师不只是让单纯地做实验,而是要综合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能力,以及引导对科研有更大的兴趣,而不是让他们越来越厌烦科研,培养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为发文章而做试验的技术工。

(5)论文的发表:好好指导发论文,指导多出成果。

(6)国际交流:期望导师科研经费多,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

(7)组会:定期组会,多开组会,对科研要求严格,有效地开组会提高科研及文献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表1可知,导师是否指导研究生进行文献的查阅、论文撰写和投稿的指导、实验思路和实验技术的指导以及是否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研究生對导师的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与导师对自己情感和就业等个人问题的关心相比,研究生更注重导师在学术上是否对自己给予有效指导。Adrian在谈优秀导师的16个标准时,也谈到在学术上给学生以及时的关键性的指导和帮助,经常亲临一线的研究工作是成为一名好导师所必须必备的[15]。

3.导师对自己生活或未来规划的指导。被调研者认为导师作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学术上的导师,学习上的长者,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还是人生的导师,期望导师能够给予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指导,了解学生的未来规划并帮助实现;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和实验做出正确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也会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影响;大方向指导学生,小方向自由发展,及时耐心地给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人生规划的指导、指引和督促。但只有78.01%的导师会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70.59%的被调研者希望导师不但在学术上,在生活和情感上也可以多些指导,给出合理建议,并希望导师在指导的同时能够支持自己。

4.研究生对导师毕业与就业指导的期望。在毕业方面,希望导师能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个学生的毕业及论文问题;保证学生顺利毕业,不要总说延毕的话刺激学生。

在就业方面,被调研者期望导师能够主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关心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的困惑,但能把握好度,不过分干涉学生的个人想法。同时可以多和学生们讨论一些和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就职信息,为学生毕业工作方向选择答疑解惑。

5.研究生对导师工作态度的期望。研究生对导师工作态度的期望主要包括:(1)积极、认真、负责、努力、踏实,尽心尽责,责任感强;(2)严厉、严肃、严格,学风严谨,治学严谨;(3)敬业,诲人不倦;(5)创新;(6)有一定领导力。其中希望导师认真负责,严格严厉,治学严谨的学生占比最多。

研究生期望导师对学生能够做到:(1)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多交流;(2)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3)公平公正,一视同仁;(4)循循善诱;(5)具有同理心,体谅学生;(6)有更多时间去关心和关注学生;(8)互相信任;(9)愿意与学生沟通,定期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10)多鼓励学生。80.14%的研究生期望导师能够关心爱护帮助关注学生,多关心学生未来规划,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验进展、论文写作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6.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方式的期望。研究生对导师指导方式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希望导师管理能力强,能建立起一套团队管理体系,树立自己的威严,对课题组进行人性化管理,做到松弛有度。一方面,部分被调研者希望导师适度科研,对学生放松一点,负责但不过分过多控制,不要管的太死,不要那么严肃和严厉,不要给太大的压力,不要只看重结果,不要像小学教师一样,步步紧盯,不要一直催促实验进度。但也有被调研者认为自己自制力需要有人定期提醒,期望导师鞭策自己,能更严厉,经常及时督促自己完成实验;(2)希望导师多发补助,补助充足;(3)定期组会,多开组会;(4)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培养类型而分类培养,能够区别专硕和学硕,而不是统一培养;(5)能够按能力分配资源,不要把学生当作做实验的工具;(6)能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想法;(7)没有太多的其他事务;(8)营造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气氛。

导师的指导方式和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课题组内部是否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导师是否发放补助与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表1)。关于课题组具备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论述,Adrian也指出在研究组里培养和谐的关系,鼓励合作而非竞争;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都是成为一个好导师的标准[16]。

7.研究生对导师人格特征的期望。很多研究生对导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要求,希望导师人品优秀,具有高尚的师德,师德师风好,能够做到立德树人,德为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导师人格的期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和蔼可亲;(2)良师益友,亦师亦友; (3)平易近人,在学生面前没有架子,可以和学生畅所欲言;(4)严慈相济,严父慈母,像长者和家长一样;(5)谦虚谨慎;(6)张弛有度;(6)温厚、善良、仁慈;(7)德高望重;(8)宽容;(9)睿智;(10)温文尔雅,温和大方;(11)有一说一;(12)幽默风趣;(13)有责任,有担当,不迁怒于人。其中一半被访者希望自己的导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距离感,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大部分被调研者认为导师是自己人生的指南针,黑暗中的灯塔;是整个研究组的掌舵人,大方向的指导者;是自己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导师。他们认为自己的导师是优秀导师,有大家风范,学者气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们对导师的培养状况无论是学术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还是生活的关心都是满意的。但他们还是从对导师的职业发展、学术能力、学术指导内容、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毕业和就业指导、导师的工作态度、指导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对导师提出了自己更多的期望。这些很多都是研究生导师的岗位性职责,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履行的职责[17],因此建议研究生导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充分履行好作为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导师,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爱林.贵州高校研究生对导师满意度调查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

[2]资晓洁,杨哲宇.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5).

[3]彭耕,王青.“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J].德育研究,2019,(8).

[4]吕娜,张婧,张岳彤,康巧燕.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浅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7).

[5]丛薇,王瑞玲.理想的导师研究生关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

[6]姚文,叶心明,陈林华.基于学生视角的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10).

[7][12]王鳳清,律颖,彭耕,王青.某高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

[8]孟亚峰,吕贵洲,朱赛.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

[9]陈洪捷,李澄锋,沈文钦,等.研究生如何评价其导师和院校?——2017年全国毕业研究生调查结果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

[10]倪国栋,高富宁,王文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内涵、结构与测量量表开发.高教论坛,2019,(9).

[11][15][16]Adrian Lee,Carina Denis Phillp Campbell.Natures guide for mentors.Nature,2007,447:791-797.

[13]胡守强,涂俊才,范金凤,等.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长效机制探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

[14]刘晓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何以“全面落实”[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6).

[17]姚琳琳.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探讨[J].高教探索,2018,(2).

收稿日期:2020-04-19

作者简介:赵冰(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项目“导师对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作用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期望培养现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