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微思政探索

2020-07-23赵佳彬于莉莉李德恒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计算机

赵佳彬 于莉莉 李德恒

摘    要:全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师必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确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资源、践行思政教学、创新思政案例等方面提出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以开阔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

中圖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8-0045-02

教育是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培养时代新人[1]。教育不仅是教书,更重在育人,在坚持正确的立德树人方向之下,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三观正确、技能卓越的接班人。高校教师要深度研究、学习思政课程,准确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它成功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计算思维和程序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即使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它依然是计算机与工科类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编程类基础课程。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怎样选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将“课程思政”目标与专业知识讲授无缝对接,将思政教育融入基础知识、流程设计、实际操作等各学习环节,逐渐将其常态化。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课程思政”策略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从专业知识讲授的具体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环节三个方面入手,只要采取的方法得当,思政融入便可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此,需要确立“课程思政”的目标,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案例内容中深挖“课程思政”资源,并结合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与完善。

(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程序设计技能是人工智能、5G时代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关键保障。从程序设计课程引发职业理想,从职业理想到爱国主义教育,从爱国主义教育再到社会主义理念是一个以小见大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科技文献资料,多角度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多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现状,自我体会我国与国外科技之间的差距,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刻苦钻研,树立职业理想和家国使命感。

程序代码编写初期,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算法原创设计,抵制过度借鉴,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知识产权意识,鼓励学生刻苦钻研自我创新,突显人文精神、工匠精神与科研精神的凝练。

分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纪律观念、超强的责任心及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让学生认识到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还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保密意识,坚决抵制参与非法活动。

(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

“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主要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案例教学三方面进行。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贯穿理论课程的始终,从人文、技能、政治多个维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语言课程理论性强、逻辑性强、语法繁多且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本领域成功的代表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不懈努力、坚持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已从以知识讲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并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程序设计案例时要更契合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知识。教师应从历史、数学、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入手,设计能够承载思政任务的教学案例,如辉煌的杨辉三角问题、三重循环结构解决百钱百鸡问题再也不用“愚公移山”等,让思政教育点滴渗入,无处不在。综合项目实践采取小组分工协作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团队合作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三)“课程思政”实践

授课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使用智慧树知到平台,建立线上课程,将大量的“课程思政”的相关素材、资源上传到线上课堂,供学生随时、反复查看学习。团队教师自建黑龙江课程联盟线上开放课程“像程序员一样思考”,量身定制线上慕课,不仅保证授课理念与节奏的高度统一,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科学信念。

(四)“课程思政”考核

“课程思政”本身既具有一般专业课程关于专业知识传授与应用的教学目标,又具有“德育”的具体目标,两者之间应该是融会贯通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思政”在考核方式上要更多关注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考核的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全面健康成人、成长和成才为标准[2]。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总结环节、课堂互动情况与线上交流三方面质化学生“课程思政”的授课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量化指标,获取更丰富的价值信息,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

三、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采取刻板的、单一的说教形式,给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大学生讲授一些思政方面的大道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时要避开硬性说教,采取软处理达到自然而融。教师要潜心设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双承载的经典教学案例,在适当的教学节点中切入思政,润其物而无声,达到良好的思教效果。

(一)教学案例1:世上无难“势”

案例描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依托教学软件知到,授课点名采取在线平台中手势签到形式。提前10分钟启动线上课程,设置好限时签到手势,学生需要在10分钟之内完成签到,开始上课。

思政元素分析:对比传统的教师逐一点名方式,采取线上课程平台限时签到形式能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动起来,汇报自己按时上课的状态。这种签到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尽早进入课堂状态,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又可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网签模式,让学生体验新事物、置身新事件,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做好智能导向渗透。

引导学生观察签到手势序列码及位置,很明显形如二维数组。看似无奇的签到环节,分析其手势图符特点可联想到批量数据区域层面处理问题。这充分表明知识无处不在,所学无处不用。知识模式的遍布使学生生活点滴均渗透在知识的形态中,为深度与广度学习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为走向智能时代打开心灵的大门。由现实使用触发联想到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关联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案例2:不必“愚公移山”

案例描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张丘建提出“百钱买百鸡”问题,意为用100元钱买100只鸡。其中公鸡售价5元一只,母鸡售价3元一只,小鸡售价1元三只。让学生学会使用多重循环通过设置条件解决数学穷举计算问题。

思政元素分析:这是一个明确的数学组合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手动计算结果,采取单纯的数学计算方式需要学生对所有取值情况一一计算验证求解。这种穷举法,即使是最少的情况遍历也要运算20*33=660次。如此庞大的手工计算量无异于愚公移山,很多学生分析后便放弃了手工计算,决定另辟蹊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问题交给计算机,通过三重循环遍历公鸡母鸡小鸡可能的取值情况,采用if语句设置条件控制生成代码,计算机成功执行程序立即得到结果。通过此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程序设计的惊人力量,开阔计算思维,学生能感受到走出传统、关注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学会利用先进的手段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趣味性高、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了由山穷水尽到豁然开朗再到大获全胜的充实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内化为刻苦钻研的动力,点燃起学生内心的科研精神的火焰。

(三)教学案例3:从历史的辉煌到今天的奋发图强

案例描述: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任务,从南宋杰出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出发,探究杨辉三角的历史故事和三角样式,分析模型特点,确定数组结构,再到发现递推规律,确定推演公式,核心代码生成。

思政元素分析:杨辉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数学家,他整理杨辉三角领先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近400年,这是我国数学史上伟大的成就。通过对杨辉三角起源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向科学家学习,成长为思想政治可靠、专业技术优秀的建设人才。通过对杨辉三角的输出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启发学生的推演思维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深深体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同教同行,将师生的教与学都带入了一个新领域。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它还包括基于思政资源基础之上的教育、引导学生,让他们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方法去思考和学习,使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双赢效果。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情景中不仅要开启智慧学习,还要进一步深入体会、领悟所学知识映射的人文力量。学生通过接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政教育,开辟属于自己的思政精神世界,并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创新意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EB/OL].(2019-03-19)[2020-01-10].http://www.xin huanet.com/nzzt/21/.

[2]刘晓,张黎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环节与评估的原则导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17).

收稿日期:2020-03-20

作者简介:赵佳彬(198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资源挖掘及教学路径探索”(SZZX2020-0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宽专融课程体系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SJGY20190665);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2020JY3-04)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