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幼儿舞蹈教育模式的优化

2020-07-23张璐

成才之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幼儿舞蹈教育模式

摘 要:幼儿舞蹈教育是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舞蹈教师要针对幼儿舞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付出更多的耐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让幼儿适应舞蹈教学节奏;及时鼓励,帮助幼儿掌握舞蹈技巧;家校联动,增强幼儿舞蹈训练效果。

关键词:幼儿舞蹈;学习兴趣;教育模式;舞蹈技巧;家校联动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106-02

舞蹈在日常幼儿教学互动中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对培养幼儿的肢体活动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过程中,要基于幼儿兴趣,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舞蹈训练。要根据幼儿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舞蹈教学,让幼儿逐渐接受舞蹈知识,锻炼幼儿的力量和勇气,让幼儿能够真正体会舞蹈应有的艺术性。因此,无论是学习新的动作组合还是进行基础训练,教师都要注重方式方法,提升幼儿的舞蹈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一、循序渐进,让幼儿适应舞蹈教学节奏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刚接触舞蹈的幼儿在动作学习上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舞蹈基础班的幼儿在新舞蹈动作学习上具有不自信的状况,对掌握新的舞蹈动作技巧缺乏方法。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A会不断追问教师动作是否做到位,幼儿B在练习的过程中一遇到比较难的动作就容易出现困惑,而幼儿C干脆不配合做动作,只是看着别人练习,他认为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困难,自己学不会。这些状况从本质上看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幼儿缺乏自信心,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幼儿天生就比较胆怯,但是大多数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幼儿的鼓励。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自信心与教师的引导是密切相关的。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在舞蹈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克服心理困境,进一步提升幼儿对于舞蹈训练的自信心。同时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幼儿的兴趣引导,特别要让幼儿理解舞蹈的节奏,从而让幼儿按照指定动作进行训练。

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往往会根据音乐的旋律,自己自由舞动,不配合舞蹈的节奏。经过了解之后知道,这样的幼儿一般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舞蹈训练,往往是在家里面自由舞动。笔者进一步探究:为什么有的幼儿会出现不听从教师指导或者不配合节奏的问题?这是因为幼儿根本无法听懂音乐旋律的变化,或者对音乐节奏的变化不敏感,所以没有办法随着音乐舞蹈的节奏变化对肢体动作进行调整。还有一些幼儿身体协调性差一些,或者对舞蹈动作接触较少,从而影响到对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最终出现教师教与幼儿学之间脱节的现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学舞蹈动作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不同舞蹈能力的幼儿进行分析,对动作细节进行调整,让幼儿能够适应舞蹈教学节奏。舞蹈教学其实就是让幼儿进行美的体验,以及通过肢体动作展现美,因此,幼儿跟上教学节奏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幼儿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在舞蹈教学中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舞蹈水平。

二、及时鼓励,帮助幼儿掌握舞蹈技巧

有很多幼儿在家庭中都会跳舞,他们会随着音乐旋律手舞足蹈。不过在参与集体的舞蹈训练或学习时,一些幼儿往往会出现不服从教师指挥的状况,对课堂的秩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幼儿是主观故意的,而是这些幼儿比较活跃,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没有充分理解,从本质上看,也是幼儿对舞蹈技巧掌握不到位所导致的。

幼儿在训练中出现舞蹈技巧掌握困难的情况,是幼儿舞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在参与了几次教学活动之后,能在舞蹈动作方面服从教师指导,但是由于对舞蹈动作掌握的能力有限,听到音乐后,幼儿虽然能随之舞动身体,但是技巧掌握不到位。幼儿一旦发现有其他的幼儿动作与自己有差别的时候,这些幼儿就会表现得比较拘谨,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的舞蹈动作。笔者观察过一个幼儿,他在参与几次舞蹈学习之后,对音乐旋律和配套动作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渐参与到舞蹈训练中,但是这个幼儿的舞蹈动作还是不到位。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幼儿在人多的时候,特别是在有其他家长在的时候,表情就会变得紧张,而且动作也比较少。这说明幼儿对舞蹈技巧的掌握与心理调节有关。

因此,对于一些幼儿表现比较拘谨的状况,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让这些幼儿扫除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心理障碍。只有从心理层面让幼儿获得肯定,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跟着教师学习舞蹈动作,在一个乐观向上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舞蹈动作。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盯住幼儿的舞蹈动作,甚至用比较粗暴的方式去纠正幼儿的动作,那么幼儿就会加重心理负担,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就会更加不规范。

三、家校联动,增强幼儿舞蹈训练效果

由于家庭的过分宠爱,一些幼儿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怕吃苦或者怕累的现象。很多幼儿之所以参与到舞蹈训练活动中,往往是因为在家庭里面被家长发现热衷舞蹈,或者是对音乐旋律敏感,但是幼儿在接受系统的舞蹈训练时的体验与“自由舞动”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从舞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在幼儿的舞蹈训练过程中,更应该考虑让幼儿逐渐提高耐力,打好基本功,要形成家园联动的方式,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如果缺少家长的支持,就会使得舞蹈训练难以深入开展下去。例如,在教学中,一些幼儿明显不愿意吃苦,特别是对于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非常排斥,觉得害怕,觉得跳舞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没有持续训练下去的信心。而此时有的家长也持同样的态度,家长甚至还认为幼儿参与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求太高了,认为幼儿过于辛苦,也害怕幼儿受伤。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幼儿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时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引导,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舞蹈教学效果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的关联,失去家长的支持,幼儿舞蹈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家长更应该有着正确的观念,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支持。因为舞蹈动作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不同于幼儿在家中自由舞动。幼儿正处在夯实基础的阶段,身体的柔韧性也比较好。家长支持幼儿学习舞蹈,也应该鼓励幼儿克服训练困难,提高舞蹈技巧。家长更应该注重观察幼儿在训练基本功的时候是否出现恐惧心理,与舞蹈教师沟通,帮助幼儿建立起信心,在言行举止上都应该给幼儿带来信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葛晓妮.学前幼儿舞蹈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7).

[2]孔亚琴.幼儿舞蹈教学游戏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赵雪荣.幼儿舞蹈教学新方法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簡介:张璐(1987-),女,福建泉州人,二级教师,从事幼儿舞蹈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幼儿舞蹈教育模式
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应用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