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23马文利肖运义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文 / 马文利,肖运义,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年来,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怀抱“百年老店”匠心,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潜心笃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优良企业文化的重要精神传承。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实现了精神变物质的转化与跨越,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助力“黑旋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做优做强,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2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 他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月“工匠精神”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从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个字三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实际上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是生产者对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主人公的担当意识,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文化。作为黑旋风这样的国有企业,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我们认为主要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2.1 尽忠职守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人们基于对职业、对工作、对劳动的看重、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尽职尽责的从业心理状态。中国自古就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传统。儒家先祖孔子主张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这就告诉我们,企业员工在岗位上做事要严肃认真,临事要专心致志,保持一种恭敬谦逊的态度。同时,劳动者还对工作本身充满了热爱和激情,立足本职岗位,潜心修炼技艺,能够从中享受劳动与创造的快乐,陶醉于技能才艺的不断提升。
2.2 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
这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崇高的追求。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把手中工作做好做细、做到极致,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心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从业者对细节有很高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追求一种完美和极致的境界,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世间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对于象黑旋风这样的企业而言,就是要专注自己产品的质量,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质,给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好体验的优秀产品,从而做优做强自己的品牌。
2.3 心无旁骛的专注心态
专注就是从业者内心笃定、注重细节,具有耐心、执着、坚持的心理品质。他们具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对工艺细节的倾尽心血和不懈追求,对创造完美的不妥协和坚持。古人所谓“术业有专攻”、“艺痴者技必良”,就是指要成为大工巨匠就必须沉下心来,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磨炼技艺。在一个细分产品的打磨制造上,具有一种以钉钉子精神来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韧劲和钻劲,一种“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笃实与执着。从而使专业知识不断积累,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产品效能逐步完善,不断积累起独有的专业优势,直至成为不可替代的行家里手。黑旋风锯业正是长年坚持专心致志只做金刚石锯片基体,心无旁骛、精耕细作地做好主业,从而取得了最后成功。
2.4 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
“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还包括追求突破、勇于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在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度、创新力和可靠性上下苦功夫。因此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认为:“工匠精神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只要美国持续为那些看待问题方式不一样并且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提供发展空间,工匠就会为我们提供最宝贵、可持续的资源。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要知道,可以突破界限,是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这里强调的正是工匠精神中的创新与突破。他指出,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工匠精神一直都是这些伟大国家发展前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就是要有敢于尝试的想法,有不被强大威势所阻止的勇气”。事实证明,黑旋风锯业正是因为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研发,从而不断取得产品品质的提升和突破,一跃而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3 工匠精神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在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们正值青春就慕名来到了“黑旋风”,二十几年来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与公司风雨同舟、不争不抢、不浮不躁,潜心专注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一份耕耘,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责任。他们手里抚摸的不是冰冷的锯片产品,而是怀胎十月的新生儿,是倾尽心血的艺术品。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也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更是企业文化的见证人,对待这样的公司“老艺术家”,理应得到尊敬和嘉奖。经公司党委同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授予他们黑旋风工匠这一“终身荣誉”。
为此,公司发布红头文件“经公司各部门、党支部和分工会民主评议推荐,并经公示无疑议后,上报公司评审委员会审议,并经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6 名黑旋风工匠给予表彰。号召全体员工向黑旋风工匠,学习他们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钻研技术、求知创新的勤奋精神,学习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此后,一线工人迟到的少了、上班气力更足了,自怨自艾少了、自我鼓励的更多了,小争小吵的少了、专心工作的更多了,掀起了一阵阵踏实肯干、注重工艺、尊重技术的热潮,掀起踏实肯干、注重工艺、尊重技术的热潮。
4 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
4.1 摸清工匠结构和梯队人才需求,加固企业文化承重墙
摸清现有一线人才梯队情况,挖掘具备培养潜力成为工匠级一线操作者的总基数,针对性地、分类别地进行行业内专业培训。对纯手工的、经验的工种,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按照手册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过程一致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数控、自动化的工种,加大计算机和数控编程教育的投入,重视信息化、数据化培训;对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进行员工梯队补进,经常性进行后备培训,及早进入状态,以保证后备工匠级一线操作者储备量。例如,黑旋风股份人力资源部时刻关注全公司人员流动与职工信息更新,编写内部人员数据材料,方便人才晋升、调动资料查询;各部门主管公司办公时间与车间巡察时间保持合理协调,长期与部门员工工作在一起,深入了解各部门人才情况,积极向公司党委组织部暨人力资源部推荐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4.2 帮扶优秀工匠级一线操作者成为领军人才,扛起企业文化大旗
对现有优秀工匠级一线操作者,用待遇、事业、荣誉、情感、成就感激励其取得更大的突破,引导其与企业发展的路径保持一致。要鼓励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敢于引领和挑战,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甚至是理论研究,敢于挑战“无人区”,重视专利,重视知识产权。同时,要宽容失败,有容错机制,鼓励优秀工匠级一线工作者大胆创新,从而用榜样和模范推动一个工种的能力水平提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从而使他们成为一线操作者的领军人物。上面事例中,黑旋风股份对工匠们进行了表彰,不过,仅仅表彰是算不上“终身荣誉”的。为了显示出“黑旋风工匠”的特殊性,公司给予了6名工匠一些“特殊待遇”,比如:把他们推选为公司职代会职工代表,参加诸如公司经济工作总结会议、质量分析会和职代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给予他们参与公司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参与权、投票权和表决权,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有更好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6名工匠享受终身“经济待遇”,每月都能享受工匠补贴,还给予6名工匠人文关怀,为工匠们进行定期体检。在黑旋风股份,工匠成为了精湛技术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员工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让整个生产一线的文化氛围都变得更加厚重,让黑旋风股份在踏实中稳步前进。
4.3 组建企业内部工匠级一线操作者的导师队伍,构建企业文化蓄水池
通过内部选拔,把一些德高望重、善于带徒且具有高超操作技能的工匠级一线操作者选拔到技能培训的导师队伍中。尤其要注重精品意识,导师负责新入职和低层级一线操作者培训和考核,担当各类技能比赛、技能评定工作的评委,担当下级技能人员的培训导师等。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要打造世界一流精品的制造公司,而且工匠技艺是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想要工匠多多益善,就需要老工匠们不藏私、不吝啬,全心全意地教导,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的出色工匠。在黑旋风入职并不代表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一线工人,在开始工作之间每各人都需要跟着工匠师傅学习,时间或长或短,只有能够熟练掌握技艺,才能正式上岗独立操作。黑旋风股份坚信只有严格的岗前学习,才能保障产品质量和职工安全,也坚信只有严格的工匠导师,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工艺者。
5 结束语
“只有以工匠精神来做好每一个细节,做精每一个产品,才能争得行业先锋,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工匠精神,才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历经风雨见彩虹。”这是黑旋风人的深切体会。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生产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元素。这样的精神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像书本上的知识一样可以生搬硬套过来,而是需要系统地、耐心地培养产生,并且在企业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黑旋风股份作为国有企业,将工匠精神付诸实践,知行合一。让工匠精神在企业发扬光大,成为优良企业文化的重要传承,真正助力“黑旋风”做优做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领下,黑旋风公司将继续保持金刚石锯片基体的领先优势,迅速壮大硬质合金锯片基体和框架锯条产品业务,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积极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延伸产品线和产业链,不断拓展新的产品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