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北地区为例
2020-07-22李秀萍
李秀萍
(榆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教学信念,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对教与学的观念和认知,主要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角色观、教学评估观、专业发展观和教学环境观。教学信念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教学实践和教学效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否转变传统教学信念,重塑与建构适应“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的全新教学信念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2017年,教育部重新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更新了教学内容,完善了学业质量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采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明确提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毋容置疑,新课程标准在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高中英语教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信念带来巨大的冲击。
本文旨在考察和了解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构建与重塑“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信念以及学校如何促进教师转变和发展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信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据学校类型(省级重点中学、市级重点中学、普通高中)和所处地理位置(市区、县城、乡镇)等因素,在陕北地区(延安、榆林)选取8所中学192名高中英语教师作为初步受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问卷的有效性最后确定183名教师为最终受试。受试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这些基本信息大致反映了当前陕北地区高中英语教师队伍的结构情况。
表1 受试基本信息
表2 受试基本信息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依据国内外学者有关教学信念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如Borg[1];郑新民、蒋群英[2];张莹等[3];),同时参照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了提高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研究人员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还访谈了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旨在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侦测”影响教师教学信念的显性和隐形因素。
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受试对当前“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师及高中英语教学的看法。第二部分中的问题主要围绕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内外因素两个方面20个变量展开。其中,内因涵盖年龄、教龄、职称、性别、学历、学科知识、教学反思、教学自主性、进修学习、教学研究10个变量;外因包括课程改革、高考、学校文化、教学资源、激励制度、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估、同事、学生、家长10个变量。
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形式计分:5分为“完全赞同”,1分为“完全不赞同”。反向问题在统计分析时做了转换,即:5分变为1分,1分变为5分。这样,得分越低表示该因素对高中英语教师信念的影响程度越低;得分越高表示该因素对高中英语教师信念的影响程度越高。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的制订主要基于调查问卷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访谈对象为183名受试中的12名教师,访谈方式采用电话和面谈两种形式,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印证问卷调查的结果。
1.3 数据分析
鉴于调查问卷全部为封闭式题目,因而研究人员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183份有效问卷中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每一个变量的平均值(M)和标准差(SD)。对于访谈数据,研究人员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定量、定性研究结果互为补充、相互验证。
2 研究发现与讨论
2.1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内在因素
本研究全面调研了可能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各个内在因素,最终确定了其中的10个因素作为变量,即:年龄、教龄、职称、性别、学历、学科知识、教学反思、教学自主性、进修学习、教学研究。研究结果见表2。
表3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内在因素
表3显示,高中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年龄(M=2.26)和教龄(M=2.38)这两个变量对教师的教学信念影响不是太大。针对教师的个别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教师A说:我觉得教学信念的开放程度与教师的年龄、教龄没有太大关系,它应该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个性特征、以及接受新生事物的快慢程度有关。有些教师虽然年龄大、教龄长,但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同样持开放、包容和欢迎的态度。教师B说:从理论上讲,相对于老教师而言,年轻教师的教学信念可塑性应该更强一些,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
表3说明,职称(M=2.83)高低与教师的教学信念之间并未呈现正相关。多数教师对“教师职称越高,其教学信念越开放”这一说法持相左意见。教师C的陈述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教师职称高只能说明你的资历比年轻教师老,你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绩更突出一些,但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理念更先进、教学信念更开放。
表3同时表明,性别(M=2.79)与教师信念之间也没有太大关系。有研究(如高强、张洁[4])认为,相对于男教师,女教师在教学信念上更趋向于开放、包容,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也更愿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本研究结果并未支持这一观点。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和研究地域不同有关。
但表3显示,教师的学历(M=3.91)和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M=3.52)与教师的教学信念之间有较大关系。也就是说,教师的学历越高,学科知识结构越合理,专业基本功越扎实,教师就越容易适应新课改要求,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和自信度也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平[5]的研究发现基本吻合。
从表3发现,教学反思(M=4.66)和教学自主(M=4.53)是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2个最重要的变量。也就是说,教师越是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其教学信念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包容性也越好。同样,教师的教学自主性越强,就越容易接受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探究式、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也更有可能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教学信念。
表3反映出,进修学习(M=4.01)和教学研究(M=3.85)对教学信念的建构与重塑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点在教师个别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当被问到“你认为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等教师发展手段对更新教学理念、发展教学信念有帮助吗?”,教师D说,我认为很有帮助。去年我在北京进修学习了半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对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有了新的认识。进修回来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了尝试性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当被问及“你认为教学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吗?”,教师E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凝练,最后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借助于教学研究,教师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现在持有的教学信念与当下的课程改革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一致等问题。可见,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信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有促进作用的。
2.2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外在因素
本研究考察了可能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课程改革、高考、学校文化、教学资源、激励制度、工作量、教学评估、同事、学生、家长10个变量。研究结果见表3。
表4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外在因素
表4显示,教育部推动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M=4.30)是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最重要的一个外在因素。多数接受访谈的教师对“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下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强烈的认同感,并认为2001年和2017年教育部实施的两轮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给自己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促使自己的教学信念不断做出改变,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表4表明,“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M=2.15)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制约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的最大外在因素。教师F在个别访谈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很认同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考虑更多的还是学生有没有掌握与高考相关的语言知识、语法要点、阅读能力、写作技巧,能不能提高高考成绩”。教师G也说,高考对于教师的教学信念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和巨大的反拨作用。因此,高考制度不改革,高中英语教学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
表4说明,学校文化(M=4.11),包括学校创新文化、教育教学政策和教师发展规划等,对教师教学信念的转变与更新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一位接受访谈的教师就提到,学校强力推行的“导学案”以及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革新了自己多年来秉持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让自己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从表4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学资源(M=3.78)和奖励、激励制度(M=3.39)对教师教学信念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难理解。条件好的市区高中配有先进的网络、多媒体设备以及丰富的图书、音像和影像资料,再加上积极的奖励、激励政策,教师不仅有条件也愿意尝试新教学理念下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相反,条件不好的乡镇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加之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奖励制度跟不上,教师极易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授课模式,其教学信念也就谈不上发展与更新。
表4还显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M=2.76)与教学信念呈现负相关。一位接受访谈的教师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好多教师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设计“导学案”和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活动。
但表4显示,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认为,教学评估(M=3.27)和同事关系(M=3.21)对其教学信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可能与教师比较看重学校督导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评价有关,也应该与教研室或年级组经常开展的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有关。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同行评课过程中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同事的影响。
从表4可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信念有促进作用(M=3.64),但来自家长的期望(M=2.83)却构成了阻碍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的一个负面因素。大部分接受访谈的教师都提到,他们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家长的压力。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口头交际能力很有帮助,但是家长看重的不是这些,而是考试分数。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只能选择传统的但对成绩提高有帮助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陕北地区183名高中英语教师为样本,较为详尽地考察了目前“互联网+课堂教学”环境下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结果发现:
(1)在教师自身因素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影响最大的是教学反思(M=4.66)、教师自主(M=4.53)和进修学习(M=4.01);有一定影响的是学历(M=3.91)、教学研究(M=3.85)和学科知识(M=3.52);影响未达到显著程度的是年龄(M=2.26)、教龄(M=2.38)、性别(M=2.79)和职称(M=2.83)。
(2)在外界环境因素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与更新有促进作用的依次是课程改革(M=4.30)、学校文化(M=4.11)、教学资源(M=3.78)、学生(M=3.64)、激励制度(M=3.39)、教学评估(M=3.27)以及同事(M=3.21);对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建构与重塑起阻滞作用的依次为高考(M=2.15)、教学工作量(M=2.76)和家长期望(M=2.83)。
本研究结果尽管受到取样范围小、研究对象不具广泛代表性、受试对教学信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也基本反映出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哪些因素对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哪些因素具有阻滞作用。更重要的是,本研究结果对于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建构与重塑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信念系统以及学校如何为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变化与更新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首先,教师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不断提高教学反思和教学自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反思和教学自主是促进教师教学信念发展、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因。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通过记教学日记、回看教学录像等方式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教师也可以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集体反思教学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自己的教学自主性,根据学生水平和实际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自我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时间,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2)着力提升自我发展的意识。研究结果显示,进修学习、学科知识和学历对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学习、学历教育、出国留学等多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拓宽学术视野,丰富学科知识,夯实专业基本功,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信念系统。(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的教研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探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过程。因此,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信念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学校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宣传和推行课程改革。教师信念的发展虽然是教师个人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也需要外力的推动。新一轮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就是最好的驱动力。因此,学校应强化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新课改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程改革方案,使教师逐步适应、接纳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建构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教师教学信念的形成与变革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通过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思维,大胆开展教学改革,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学习,开拓视野,为教师提供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专家交流、切磋的平台和机会,不断培育积极向上、改革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3)优化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完备、先进的网络、多媒体设备。因此,学校应尽快完善和优化学校的网络、多媒体资源,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所需的教辅材料、音像和影像资料以及图书、期刊等,为教师顺利开展教改、教研工作打好物质基础。(4)改善外部环境。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教学信念的发展还受到包括高考制度、家长期望在内的诸多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因此,学校应尽力帮助教师缓解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让教师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大胆开展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