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层次分析法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07-22胡晓斌
胡晓斌,张 欣
(1.宿州学院 环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的通知》,在附件3制定说明文件中,明确指出:“本次修正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省域等两个层面。各省级单位应当根据本指标体系原则制定本省级单位的市县级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在市县级层面上,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差异性,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仍待完善。
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遵循,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库遴选评价主体,采用AHP方法构建了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共计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2013-2017年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加权计算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正向收益量、负向成本量和综合总量,并利用多项式拟合了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和年份关系,为市县级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1循环经济发展内涵
目前,普遍认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义的循环经济发展内涵,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循环经济发展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发展经济,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便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2-4]。
1.2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评价指标
以循环经济发展内涵为遵循[1-4],构建了社会发展指标a1、经济增长指标a2、资源利用指标a3和环境保护指标a4共计4个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
(2)二级评价指标
在一级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构建15个二级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共计3个二级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a11彰显“以人为本”核心发展理念;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a12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指标a13反映社会发展程度,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济增长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实际利用内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计4个二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a21是经济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实际利用内资指标a22反映市县级城市发展差异性;固定资产投资指标a23反映经济发展实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a24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水平。
表1 安徽省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利用指标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和综合能源消费量共计2个二级指标。单位GDP能耗指标a31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标a32反映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
环境保护指标主要包括: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均值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共计6个二级指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指标a41和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指标a42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指标a43和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a44反映大气受污染程度;市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均值指标a45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指标a46反映城市噪声污染程度。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提出地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主客观统计方法[5]。AHP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1)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如上文表1构建的指标体系。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表2 量化打分标准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削弱AHP方法的主观性,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库随机遴选10位专家,依据表2量化标准和群决策方法[6-9],构造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比较矩阵a和二级比较矩阵a1、a2、a3和a4。
(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采用T. L. Saaty建议地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地归一化特征向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各指标单层排序权重
(4)一致性指标检验。根据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和对应参数,各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5)计算层次总排序权值。上文构建的各二级指标层间相关性为0,因此,无需计算各二级指标在目标层中的权重。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本文实验采用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数据时间从2013~2017年[10]。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中包含的各二级评价指标不同,无法进行有效计算,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各二级评价指标对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类,正向数据越大,贡献越高,负向数据越小,贡献也越高,各二级评价指标贡献作用已在表1备注栏标出。因此,本文实验采用公式(1)进行归一化计算。其中,bij表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二级指标对应的原始数据,b'ij表示归一化后的数据[11-12]。
根据宿州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AHP权重和归一化数据,加权计算宿州市2013~2017年循环经济发展负向成本量、正向收益量和综合总量,结果如表4。
表4 安徽省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结果
3.2 结果分析
(1)AHP评价指标体系
在4个一级评价指标中,社会发展指标权重0.5402>经济增长指标权重0.2666>资源利用指标权重0.1220>环境保护指标权重0.0712。在评价专家主观层面上,社会发展是首位的,环境保护容易忽略。基本符合宿州市在2013~2016年间,以追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重点,忽略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15个二级评价指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权重为0.3522,数值最大,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同时,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指标权重为0.0031,数值最小,反映了宿州市政府对于噪声污染的环境问题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2)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模型
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模型如公式(2)。
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正向收益量+负向成本量
(2)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结构正向收益量、负向成本量和综合总量都在高速度长。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0.6028,正向收益量为0.3202,是这5年中最大值。但是,负向成本量为0.2826,也是这5年中最大值。这表明宿州市从2013~2016年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以逐年增加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在2017年,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较2016年下降,正向收益量和负向成本量也都开始下降,表明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结构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和时间关系
根据宿州市2013~2017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和年份关系。从多项式拟合结果图1可以看出,一阶和二阶函数存在欠拟合现象,四阶函数存在过拟合现象,三阶函数拟合误差最小,结果最好。
图1 多项式拟合结果
4 结论
针对市县级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化问题,通过本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3点结论:
(1)构建的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反映经济发展结构变化。通过安徽省宿州市2013~2017年正向收益量、负向成本量和综合总量,可以反映宿州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变化。
(2)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总量和时间关系可以利用三阶多项式函数表示,结合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未来发布统计数据,可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可靠性。
(3)基于加权AHP方法的宿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为市县级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标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