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差异识别评价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2020-07-22高明有杨丹丹
高明有,汪 超,杨丹丹
(1.榆林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2.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陕西 榆林 719000)
2016年,在《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提及:体育旅游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健身、旅游休闲、观光体验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意见》要求今后要重点落实五大任务,即引领健身休闲旅游发展、培育赛事活动旅游市场、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提升体育旅游装备制造水平、加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了相对应的体育旅游相关评价指标,这为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逻辑指向。所以,新时期区域体育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是对《意见》中五大任务的落实,认识并研究陕西省体育旅游业对于该省区域体育旅游业提质增效有促进作用,能够优化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协调发展。
1 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1.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解释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不同的区域体育旅游来说必然存在着多元化的市场差异,正是基于市场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的存在。多元化的市场首先表现在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地区,会对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产生影响,其次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差异,会给相关要素条件上带来差异,同样会影响到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的强弱程度。所以,区域空间差异性是比较优势理论下解释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1.2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是在资源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竞争优势理论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综合能力,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是弥补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因为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增强除资源本身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依靠高层次要素的组合与优化[2]。所以,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在竞争优势理论下提供了思路和基本的方法。
1.3 区位理论
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是在一定区域或围内进行的,且区域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区域所处的多种类型位置以及区域内的诸多因素构成了区域体育旅游的现实总体状况,这种位置和诸多因素对于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均有重要影响。同时,区域内的体育旅游相关产业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等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本区域的有形和无形优势,或空间优势和时间优势等统称为区位优势。因此,区位优势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影响着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高低水平。
1.4系统理论
区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也是一个系统间各个环节相互联系、互动并协调发展的过程。系统理论认为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构成系统整体,它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所以,整体性是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研究区域体育旅游竞争力需要视对象为一个系统。要明确在功能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重要性,这为体育旅游业区域合作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合作可以提升系统的等级和“整合功能”,实现区域内体育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
2 构建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模型
2.1 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对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遵循系统性与层次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协调性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由多指标构成的指标群。在指标选取上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利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从社会系统,旅游资源、区域体育状况、人力资源系统和经济实力综合考虑,设计《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问卷》,采用专家打分法,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完善修改,最终形成区域体育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数据来源
选取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市为研究对象,因10个地市体育旅游资源各有特点,代表着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相互之间体育旅游既有可比性,又具有竞争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样本数据通过查找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陕西省年鉴、参考论文,基于GIS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陕西十地市旅游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3]、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以陕西省为例部分数据[4],所引用数据来源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表1 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 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研究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在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复杂变量间的相关性。本文通过确定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少数主因子来反应复杂变量的内部结构[5]。利用SPSS17.0得到总方差解释主成分提取表(表2),使得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1 模型的检测
本文所选取研究的原始数据KMO为0.749,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综合其检验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6]。
3.2 主成分分析
通过表2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0.988 8,方差贡献率为0.470 85,第二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0.642 1,方差贡献率为0.305 77,第三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为0.247 7,方差贡献率为0.116 52,并且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已达89.313(>85%),且特征值均大于1。经过提取与旋转后,方差确定为0.324 92。通过总方差解释,前三个主因子表明它们能够代表复杂变量说明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即解释清楚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表2 总方差解释
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成分矩阵(表3)与旋转后成分矩阵(表4)。从表4可知体育旅游资源品味度、新业态数量、新业态类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度、体育旅游资源垄断度在第一主成分上所占比例较高,表明第一主成分能够反映这些因子的基本信息,主要表现为该区域当前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称之为“体育+”业态复合多元化发展能力因子。民俗体验类、主题教育类、主要产品、配套服务、户外拓展类、项目特色、休闲娱乐类在第二主成分上所占比例较高,表明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依赖当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者健康、健身、健心的目的,达到放松脑力、增强劳力、休闲心力的需要,体育旅游资源可以作为第二主因子。外部带动活力、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新业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内部自身活力、5A景区这些因子说明当地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可能空间,可以称为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因子。
3.3观测指标的因子矩阵
图1 碎石图
表4是旋转过的成分载荷,结合图1可以看出,体现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有三个。图1中第1因子到第3因子曲线落差很大,但从第4因子往后曲线落差几乎水平,说明后面的因子贡献率小,对研究意义不大。其中,第一个因子主要表现为该区域当前体育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称之为“体育+”业态复合多元化发展能力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表明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依赖当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可以作为体育旅游资源现实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说明当地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可能性空间,称为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因子。
表3 成分矩阵
表4 旋转后成分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3个成分。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3.4主成分综合模型
F =(0.324 92F1+0.299 89F2+0.268 31 F3)/0.893 13,依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可以计算出主成分综合值并对其进行排序,其中F为综合竞争力,F1、F2、F3为三个主因子得分[7],通过计算各地市在对应主因子的得分,在结合主成分综合模型公式便可对陕西省10地市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见表5。
商洛F1=0.324 92×0.363 09+ 0.299 89× 0.803 89-0.268 31×1.907 88=-0.153;
安康F2=0.324 92×0.258 08-0.299 89×0.799 10-0.268 31×0.319 35=-0.242;
汉中F3=0.324 92×1.618 80-0.29989×1.368 18-0.268 31×0.130 33=0.081;
铜川F4=0.324 92×-0.908 70+0.299 89×0.413 31-0.268 31×0.813 78=-0.386;
渭南F5=0.324 92×-0.763 08-0.299 89×0.599 13-0.268 31×0.158 55=-0.025;
咸阳F6=0.324 92×-0.038 38-0.299 89×1.100 32+0.268 31×1.071 43=0.031;
西安F7=0.324 92×0.839 95+0.299 89×1.674 16+0.268 31×1.712 79=1.235;
宝鸡F8=0.324 92×1.040 36+0.299 89×0.678 37-0.268 31×0.230 58=0.479;
延安F9=0.324 92×-1.005 89+0.299 89×0.779 26 +0.268 31×0.145 68=-0.054;
榆林F10=0.324 92×-1.404 23-0.299 89×0.482 26 +0.268 31×0.630 57=-0.142。
表5 综合得分排序结果
从表5可知,各地市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以及排名,从因子特征看,汉中市在因子1的得分很高,可在因子2的得分最低,在因子3的得分也不高,说明汉中市在“体育+”业态复合多元化体育旅游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资源,但在体育旅游资源依赖当地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体育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上相对竞争力弱一些,导致综合排名为全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第三。反观宝鸡、西安市在第1、2、3因子上都具有相对的高分,说明宝鸡、西安2个地市在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上占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其它地市各区域不论在第1因子还是第2、3两个因子上得分都比较低,说明这些地市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比较低,和排名前三的西安、宝鸡、汉中市综合竞争力还具有一定差距。从综合得分来看,有4个地市综合得分在零分以上,有6个地市综合得分在零分以下,综合得分最高的为西安市,达到1.383,综合得分最低的是铜川市为-0.432,咸阳市依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体育旅游文化等资源,综合排名得分挤进在零分以上水平。整体来看,预评估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综合竞争力应在中下游水平段[8]。
4 提升陕西省区域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4.1 准确定位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
结合陕西省体育强省建设关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改善产业布局方面,各地市要依托体育特色和旅游资源,要在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特色上下功夫。通过准确定位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挖掘出该区域体育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做到让旅游者愿意驻足停留,休闲消费。拟按照关中地区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打造高端的体育装备制造、精品体育赛事聚集区和旅游资源集合起来;陕北地区发挥红色文化和地理优势,打造红色体育旅游、沙漠时尚运动和冰雪运动聚集区;陕南地区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水上、户外运动休闲产业聚集区肯绿色运动食品种养基地。实现推动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协同高效发展。所以,准确定位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培育区域体育旅游市场主体提供机会和发展空间。
4.2 加快体育旅游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的关键因素,体育旅游人才市场的培育和人才的引进是促进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9]。实施体育旅游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要注重各类体育旅游人才的培育[10]。要清楚认识到组织管理类人才市场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化作用、文化类人才的基础核心地位。加快陕西省体育旅游人才市场中高校、社会、体育行政管理等人才市场的建设要做好有效兼容,实现资源共享,企事业单位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育提供环境,要加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创新力度,为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快体育旅游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就是在为加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壮大主体。
4.3 建设区域体育旅游带
建设区域体育旅游带为培育赛事活动旅游市场而努力。陕南以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亲近自然型体育旅游业。其中安康市打造成以“龙舟”和“漂流”高端主题形象的水上运动度假区,汉中打造成“自然”、“生态”项目为核心的自然景观运动休闲区,商洛打造成“秦岭最美是商洛”为主的秦岭生态运动观光区。关中地区以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为契机,将铜川打造成“冰雪”特色的运动体验区,宝鸡打造成“民俗”体育旅游体验区,西安打造成“人文”特色为主的体育旅游区,咸阳打造成为“水上”体育休闲区,渭南打造成“赛事”资源的观战体育旅游区。陕北地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契机,发展红色体育旅游业。延安打造成以“红色”主题的体育旅游教育基地,榆林打造成以“沙地”为主体的探险体验旅游区。通过对各地区资源的进一步合理配置与开发,形成区域体育旅游带。
4.4 完善区域竞争机制
在共生理论下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应主动采取竞合模式。旅游业单一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区域体育旅游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要在竞合模式下打造竞争生存生态圈,真正实现在推动体育、旅游、健康、文化、休闲等元素的融合,通过竞合模式实现体育旅游产品、产业、发展模式、激励机制的创新和求变;要在拓宽区域旅游协作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建设体育旅游信息APP,通过发布该区域最近体育旅游资讯为游客们提供便捷准确、新颖独特的信息服务,激发旅游者积极参与并亲自体验。竞合模式下各旅游地之间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要以协同发展为基础,实现推动区域体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区域体育旅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