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3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0-07-22孟侠王静依向睿刘海凤
孟侠,王静依,向睿,刘海凤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 610051
我国宫颈癌(CC)每年新发病例数约13.1万例,死亡例数约5.3万例,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CC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40%[2]。深入研究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CC早期诊断、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死亡相关蛋白激酶3(DAPK3)基因位于染色体19p13.3,是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除了N末端催化结构域外,该激酶还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 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3]。近年来研究表明DAPK3在肾细胞癌[4]、肺癌[5]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DAPK3通过激活肿瘤细胞中的ERK / c-Myc信号传导来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DAPK3 表达下调后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恶性进展[6]。目前关于DAPK3在CC中的表达相关报道较少。我们观察了DAPK3mRNA在C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93例CC患者,年龄28~59(43.3±7.5)岁;病理类型:宫颈鳞癌71例,宫颈腺癌22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25例,中分化36例,低分化32例;参考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7]为Ⅰ期31例,Ⅱ期36例,Ⅲ期26例;伴淋巴结转移53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 肿瘤浸润深度为浅肌层37例,深肌层56例。纳入标准:①CC诊断经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②所有CC患者均为初次诊治,既往无其它抗肿瘤治疗;③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同时合并其它器官的恶性肿瘤;②合并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结核菌感染等;③合并严重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的脏器功能不全。CC患者93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存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以上)。所有患者自确诊之日起开始随访,每3月随访1次,以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及生存情况等。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5月,随访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2个月。
1.2 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DAPK3 mRNA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取约50 mg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TRIzol法提取总RNA,溶于50 μL DEPC水中,Narodrop上检测RNA浓度。以总RNA为模板,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实验步骤严格按照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APK3正向引物序列:5′-GCACGACATCTTCGAGAACAA-3′,反向引物序列:5′-CTTAGAGTGCAGGTAGTGAACG-3′,内参基因GAPDH上游序列:5′-GGAGCGAGATCCCTCCAAAAT-3′,下游序列: 3′-GGCTGTTGTCATACTTCTCATGG-5′。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为:95 ℃5 min,95 ℃30 s,62 ℃ 1 min,72 ℃ 30 s,变性退火延伸40个循环。以GAPDH为内参, 以2-ΔΔCt代表DAPK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
CC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19、1.75±0.46,癌组织中DAPK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26.271,P<0.05)。
DAPK3 mRNA表达与CC患者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参数的CC患者宫颈癌组织中 DAPK3 mRNA 相对表达量比较
93例CC患者共随访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2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随访期间死亡25例。以DAPK3 mRNA相对表达量平均数0.62为临界值,分为高DAPK3 mRNA表达者46例、低DAPK3 mRNA表达者47例,低DAPK3 mRNA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OS)为60.9%(28/46),显著低于高DAPK3 mRNA表达者5年OS 85.1%(40/47)(χ2=3.984,P=0.041)。
3 讨论
C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8],女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CC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但对于晚期转移性患者治疗效果差,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不敏感或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肿瘤出现耐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9]。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CC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意义的诊断治疗靶点。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等,进而引起细胞内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Wnt通路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转移、促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等肿瘤学特征[10]。
DAPK3基因编码蛋白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参与细胞内的各种信号传导的激活。近年来研究报道,DAPK3是一种生长抑制性因子,如在3D形态发生模型中,通过慢病毒介导的敲除DAPK3表达后,腺泡细胞增殖加快,凋亡减少,腺泡大小增大,并且保持良好的腺泡极性[11]。此外,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发现DAPK3表达降低能够激活癌基因c-myc的表达,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11]。本研究中,CC癌组织中DAPK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表明CC癌组织中DAPK3 mRNA表达下调,其机制可能与肿瘤发生时DAPK3基因启动子区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有关。研究[12]表明,肿瘤细胞中DAPK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处存在高甲基化的现象,DAPK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修饰导致基因表达沉默。此外,尚有研究[13]表明肿瘤中DAPK3 基因存在T112M、D161N及P216S的非同义点突变,三种突变均降低或消除其激酶活性,功能丧失突变可促进细胞存活、增殖、细胞聚集和对化疗的抵抗力。本研究中,FIGO分期Ⅱ~Ⅲ期、低分化患者癌组织中DAPK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较低,表明DAPK3 mRNA表达与肿瘤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其机制一方面可能是DAPK3表达降低后,结果对miR-17/20a表达的促进作用减弱,miR-17 / 20a降低后,导致E2F等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增加,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肿瘤分期升高[14]。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中AKT信号通路激活,对DAPK3表达具有负向调控作用的同时[15],AKT同时激活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的关键转录因子TWIST等,导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肿瘤分级越低[16]。因此,DAPK3可能参与CC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关。本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不同DAPK3表达水平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差别,结果表明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较差,表明CC癌组织中DAPK3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生存预后,有可能成为CC患者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但目前CC癌组织中DAPK3表达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CC癌组织中DAPK3 mRNA表达降低,DAPK3 mRNA表达与CC患者肿瘤FIGO分期、肿瘤分化有关,低表达DAPK3与患者的不良生存预后有关。DAPK3可能参与了CC的发生、发展。DAPK3可能成为新的C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