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方便揿针治疗痔术后创面疼痛临床观察
2020-07-22李浩林
李浩林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肛肠科,北京 101500)
疼痛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症状,以往我科对术后疼痛的患者给予西药止痛。本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尝试运用耳穴揿针对92例因痔疮术后引起的疼痛进行了止痛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半年来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来源于我科住院病人,2017年1月~2017年12月痔术后92例患者。采用半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耳穴揿针观察组和耳穴压豆对照组,各46例。男44例,女48例;年龄30~60岁,平均42岁。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辨证
以中医辨证特点为依据,选取穴位,包括神门穴位、肛门穴位和直肠下端穴位[1]。神门:在三角窝后的上部1/3,即三角窝四区;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内相交处,即对耳轮六区前端; 直肠下段: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肛门穴: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五区。
1.2.2 操作方法
首先,需全面检查患者耳部部位,查看是否出现硬结、水泡、充血与丘疹等症状,并探测检查耳穴,便于发现阳性反应点,根据实际病情情况,确定穴位点,并记号好相应标记。其次是使用酒精对患者耳廓进行消毒,干燥后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耳廓,一手夹持揿针(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平板式方便揿针),并与耳穴部位相贴近,按压,以起到刺激作用,直到患者出现耳廓发热、肿、胀与麻等感觉即可。若伤口疼痛,应采取穴位按压,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最后是对患者两侧耳穴位予以交替贴压,每侧贴压24 h后更换。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耳穴压豆疗法,取穴同治疗组。
注意事项:在对患者给予耳穴方便揿针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操作中导致病情加重,影响疾病预后。(1)要避免沾水,导致脱落;(2)因天气炎热,防止出汗等情况,严格控制贴压时间,防止皮肤感染;(3)孕妇孕周在6~12周,禁止采用耳穴方便揿针治疗;(4)针对精神紧张、体质较差、过度饥饿和孕妇等患者,可加重穴位按压手法,以起到刺激作用;(5)按压结束后,取揿针时禁止强撕,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6)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疼痛时,要立即停止使用。
1.2.3 疼痛观察指标
肛肠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可以忍受。>6分: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分别于术后12 h、24 h、48 h及72 h进行评估。
1.3 疗效评价
(1)显效:疼痛明显减轻。(2)有效:疼痛有所减轻(3)无效:疼痛无变化。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术后耳穴方便揿针止痛临床疗效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肛肠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术后疼痛,易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等症状,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使血管渗透压逐渐增加,形成淋巴回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恢复[1]。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排尿时剧烈疼痛等情况,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疼痛严重时,还需采取止痛药以起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对于治疗术后创面疼痛引起重视,并积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起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效果。
耳为宗脉之所聚也。耳穴与脏腑经络的联属关系是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基础。据临床现代研究数据表明,人体耳廓血管避内有交感神经,可对耳穴起到刺激作用,通过丘脑神经系统可对交感神经兴奋具有调节效果。同时,还能激发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耳属于人体独立器官,但与机体脏腑、神经系统具有密切关系。
揿针为揿钉型皮内针的简称,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2],又称图钉型皮内针本研究所取的穴位,其中直肠下段能够对大肠功能起到调整作用,有助于疏通经络,通畅气血,从而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肛门则起到镇痛止血之功效;神门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对全部穴位予以按压,可具有疏通经络、镇痛和行气活血之功效。
埋针治疗属于传统针灸治疗,在国家医保收费范畴中,但由于技专业性强,且操作较为繁琐,在多数基层医还未广泛应用。揿针相对于埋针治疗,操作更加简单,疗效确切,具有针刺无痛、疗效持久等特点,尤其是针对不同症状引起的疼痛、痉挛等症状,疗效更佳,已逐渐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同传统耳穴压豆相比:揿针对穴位刺激更强,效果也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