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索

2020-07-21陈志阳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核心素养

陈志阳

摘 要:当前,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被提出,这也为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所以,本文也是在最新的环境下,重点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课外阅读在课堂中的融入,希望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00-02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中的知识点,也能够把很多优秀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给学生。因此也能够看出,在语文课堂上结合阅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也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重点了解到初中语文课堂上,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形式,希望能够通过课外文章内容的融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1.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当前,在初中校园内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结合使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主要就是因为课外阅读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外阅读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包罗万象,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也有着一个复杂多样的世界。通过对课外文章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够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身的基本技能,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可以逐渐地了解文章阅读所包含的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也能够识别人类的文化,激发起学生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潜能。

通过课外文章的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各种历史时代的故事,也能够了解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人文事迹。阅读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和对话的一个过程,通过阅读能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同时,阅读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渐学会热爱祖国、造福人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课外阅读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2.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上,结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许多教师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影响了这一阅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校园内部对于课外阅读这个活动的实施,存在着忽视的现象,因为语文课堂本身就属于一门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性的学科,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等理科知识相比,语文的学习更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甚至最终考试的成绩也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更好一些。在这样的情况影响下,很多校园内部在语文课堂上,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适当的缩短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理科的科目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再加上我国的图书产业逐渐开始被电子化阅读所取代,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网络上多样化的信息,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导致多数学生容易过分的迷恋网络上的消息,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更难以拥有阅读的时间,甚至还会对自身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课外阅读主要的场所就是在校园,或者是家中,学生由于自身所能够接触到的书籍类型比较少,校园内部图书馆藏书有限,很多书籍的内容过时、落后,缺乏实用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阶段,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工作整体效率的提升。

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1)推荐适合的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初步形成的时期,对于很多未知的事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知,所以阅读工作想要真正的发挥出其效果,并且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引入课外阅读内容,教师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选择正确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能够发挥出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把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现状相互结合,集中的选择阅读的书籍,发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名著推荐,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这两部著作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可读性,也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记的描写中,教师就可以推荐《群星闪耀时》;散文描写中可以推荐《朱自清的散文》等,这些都能够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探索未知的领域,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吸收更多的知识点。

(2)重视导读教学,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人们对于一切陌生的事物和未知的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畏惧心理,阅读课堂上也不例外,对于课外阅读的引入,学生经常需要面对一本陌生的书籍,在阅读之前,学生均会出现一定心理上的障碍,所以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例如,在阅读《东坡志林》这部书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一定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导读介绍,其中苏轼的个人经历,带领学生进入这本书,通过不同的章节,观察目录中的内容,然后朗读其中几篇作品,让学生能够开始对这部书籍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这本书的喜爱形式。

教师利用正确有效地引导阅读方法,能够降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畏惧心理和情绪,使学生对书籍有着一定的亲切感,这样才能够成功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同时,导读课程可以是阅读前的导读,也可以是在学生阅读一段时间之后的情感交流,更可以是阅读结束之后的分享,因为阅读一本书籍,如果不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那么这种阅读也是无效的。每一个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不同,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的选择课堂教学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然后大家共同分析分享,最终得出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也是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

(3)学思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让阅读更有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所以也能够看出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只是根本而思考才是未来发展最主要的脉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习有着一定的意义。阅读课堂上也不例外,不思考的阅读就等于无效的阅读,所以,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读和思考相互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不同的文学作品,其语言的风格、文字的形式是各不相同的,不论是哪一种风格,都值得学生认真地品味,这也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瑰宝。

鲁迅的文笔深邃、冰心的作品柔美、萧红的文章细腻等,这些都能够在不同的书籍语句中体现出来,只有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才能够感受其中文字的美感,也能够让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摘抄的方法,让学生把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然后长期的阅读反复的分析和理解,这样也能够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自己摘抄的句子和段落进行一两句的点评,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有的放矢,提高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长久以来,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实施,都是以教师为基础,强行的把文章所描写的核心思想渗透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以上的内容中,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重点了解到初中语文课堂上,课外阅读的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希望能够通过课外文章的融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文润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7

[2]张仙山.“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08):244

[3]陈香莲.运用“六步法”,有序推进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49-51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核心素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