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

2020-07-21卢木坚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卢木坚

摘 要:数学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认知结构,完善认知体系,提高认知能力。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涵盖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发展主线,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37-01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以获取数学知识,就是数学认知。数学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认知结构,完善认知体系,提高认知能力。一言以蔽之:四“教”俱全,需要理论支撑与实践创新。

1.遵循认知规律教“联系”

通过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形式,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就是认知规律。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最具代表性地揭示了学习的认知规律。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这是开始探索立体几何图形的起步。从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纵横联系到立体图形,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说是一次飞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上进行数学活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有了知识储备:感性认识了简单的几何体。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长方体、正方体的生活素材比比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风生水起”。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长方体的长、宽、高,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在建立立体图形概念的过程中,学生会看直观图,初步形成表象。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逐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回顾旧知“立体图形”,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其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交流、体验、探究。结合礼品盒、火柴盒等生活实物,认识面、棱、顶点。在验证“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时,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认知得到发展。

2.优化认知结构教“本质”

数学本质是教学的底线。教师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在优化认知结构过程中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数学发展离不开知识构建,离不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抓住知识的本质,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凸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丰富数学学习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寻找变化规律,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有序规律,亲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激励学生去发现、创造数学美。先创设“abc\bca\cab”排列的情景,导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感知地面砖设计规律:观察、思考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后揭示“循环”概念;再教学例1,加深认识:按规律擺出第四组、第五组图形;然后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学生设计、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最后总结收获。整节课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把握了“找规律”的内涵实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提升了数学素养。

3.完善认知体系教“过程”

以认知体系的完善为线索,面向每一位学生,促进真正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兼顾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保证发挥教学的整体效应。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用数对表示位置》一课,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方向与位置”,以及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图。这节课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为了加强学习的“方向感”,渗透“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过程性”的学习。首先,强化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在教室场景中如何确定同学的位置?捕捉结构资源,架构组织结构。通过学生的互动思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凸显过程的参与性,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提供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多样化参与的机会;最后,创设过程的挑战性,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完善认知体系。对“小刚(4,2),小明(2,4)”这两组数对有什么看法?质疑问难激活高阶思维,“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凸显策略调用的动态生成,结合统计、平移知识和数数方法,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异中求同,丰富知识背景,抽象出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则,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提高认知能力教“思想”

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需要“破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密码”,关注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路径,实现“怎样学”的深化,帮助学生分解学习内容的难点,促进学生掌握认知技能,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一课,主要探讨在一条线段上以“点”带面的问题,先发现“只栽一端”和“两端都栽”这两种情况,再区分“两端都不栽”和“只栽中间”等情况。教师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去研究,思考植树问题应用领域,明确棵数和间隔数的规律,经历猜想、推理进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把数学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发现“间隔数×间距=总长”、“间隔数+1=棵数”等规律,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且感悟、建构、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在“改变路长”的归纳推理中“化繁为简”,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生活实例的机会,进行与例题不同的变式,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必须以一定的数学观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体系,举一反三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