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2016-12-23张成胜
张成胜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法,结合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对大学生的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应从充实大学生健康基础知识;强化大学生健康认知观念;拓展大学生健康认知范围;科学规划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路径等方面提升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 认知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质下降、肥胖、近视、休闲异化、网络成瘾、心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且逐步加重,体现出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活统筹的失调和自身健康的重视不足。就大学而言,其育人属性是第一职能,也是办学特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出发点,不管任何特色的高校,培育健康的大学生是育人的最基本要求。学生生活中的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整个高等教育的宏观视域,依照教育和人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从作为健康主体的学生着手,以清晰具体易于操作的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为起点和基础,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多角度提高他们的健康认知水平,继而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提高他们健身锻炼和卫生保健的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健康水平。
1充实大学生健康基础知识
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健康认知能力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认知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从学校教育过程来看,我国学生自幼儿园入学到大学毕业,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对教材的选择与实施上也相对缺乏规范,使学生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几乎没有一定的系统可言,重复和疏漏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普遍存在着。体育课堂上通常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考试时更侧重于对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对学生体育卫生保健和相关基本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很低,认知目标定向模糊。健康知识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健康认知水平发展的严重滞后,也间接弱化了体育智能的作用,导致他们健康知识不够,应有的运动习惯没能养成,身体素质的发展缺乏规划,他们眼中学校体育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形象不断下降。
2强化大学生健康认知观念
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欠缺也导致了他们健康意识的缺失和认知观念的单薄,事实上,由于长期缺乏明确认知要求的学校体育经历,几乎扼杀了他们的认知需求,
淡化了或者从来都没能培养起他们强烈的健康认知观念,这种观念的淡薄直接导致他们健康知识的匮乏,健康认知能力与健康素养的提升也就困难重重,这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健康观念和丰富的健康常识,他们就会自觉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和保健方式,积极学习运动健身知识,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和保健习惯。虽然多数学生都会参与运动,但多数更倾向于选择更具有娱乐和表现功能的项目,尤其是球类等具有游戏性的项目更受欢迎,对运动量、强度以及运动的时间一般只会凭感觉去控制,运动前后的热身或放松很难遵循一定的健身规范,也不求去理解运动健身的生理学原理,这样良好的健身习惯就很难养成,体质与健康的诸多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健康认知观念。
3拓展大学生健康认知范围
大学一般都是在学分制主导下采取开放自主的选课形式,其实这种选课范围非常狭窄,尤其是体育课主要在很多运动单项之间进行选择,学科之间的缺乏联系,具有融合、广域、问题和活动课程等多项特征健康通识课程几乎没条件开展,更不可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康认知能力。这样看似还学生以自由,促进他们兴趣爱好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实则更容易导致他们在体育认知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约束,对健康认知的无意识,也很难在各种生理现象、健康知识及人的形体美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高校健康课程的设置及各项体育活动的安排既要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节目等先进的教育及传媒形式,弥补学生过去健康知识的不足,又要斧正他们的健康认知观念,拓展认知范围。健康基础知识积累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健康认知意识、观念的不强,健康认知观念的淡薄又造成学生健康认知范围的狭窄,这些因素无形中制约了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大学应该严肃看待这一问题,把握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积极弥补学生过去健康认知能力的缺失,从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认知技能和认知习惯着手,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更新修正学生的认知观念,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
4、科学规划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路径
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课程建设、各种文体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理论构件。大学应采取以“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选课为核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程建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选择性地和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生命人体科学、医学等学科或内容结合,尝试开展公共体育核心课程等较为先进具有健康通识教育特点的课程和教学形式,进一步传播健康观念和知识,完善学校体育,严格健康标准。结合具体的养生保健案例,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使他们获得愉快的健康认知与实践体验,进而获得系统化的健身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传播基本医学知识和养生文化,尽量拓宽他们的认知空间。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把终身体育观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大学体育的生活化发展,尤其是将其和学生的休闲方式结合起来,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健康认知活动中很自然的组成部分,保障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融入。另外,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健康认知方式的专题化和认知行为的艺术化也将是未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方向。
5结语
在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重视,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体现出高等教育对生命的深切关怀,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形式发展学生的各种健康认知能力应成为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大学体育教学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发展,辩证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为准线,根据政策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健康认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培养他们正确的健身、健康观念和良好的体育卫生保健习惯,使他们深刻理解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和未来终身体育的精神内涵,真正发挥健康认知能力在他们自我健身运动中的内驱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