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7-21胡泽惠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

胡泽惠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到了“核心生活力”,核心生活力有利于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服务。

【关键词】  小学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学生

劳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以及物化能力五个方面。在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提升自我的品质和能力。当前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大都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只关注了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过程。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一、采用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

小学生大都是家中宠儿,他们的劳动意识薄弱,而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技术素养,应该能够在动手和动脑中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情境,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小学生需要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也需要在情境的引领下走进劳动与技术的世界。构建生活化情境,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实际,在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下展开教学活动。好奇和探究欲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心理特征,以此展开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尤其是与技术有关的课程,没有学生的主观参与,只靠被动接受知识是不利于学生的技术素养形成的。

例如在《木笔筒》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学们,大家来看,老师的办公桌上这么多笔,我想,我需要一个笔筒了,什么样的笔筒更有美感,更具有审美性呢?今天老师为你们找到了我去市场发现的各种的好看的木质笔筒,大家来跟我一起看照片,好看不好看呢?”学生们仔细看着他们熟悉的店面里的笔筒,审美意识逐渐建立,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入笔筒的制作了。“大家想不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木笔筒呢?我给大家准备了材料,今天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老师的那些笔建一个家吧!”学生们开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树立了技术意识。

生活化情境,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起来,以情激趣,从课程本身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中找到介入点,使学生由此产生对于劳动与技术知识学习的渴望,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技术意识。

二、利用自由化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离开了信任,也就使交往陷入危局。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是小学生,教师同样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思考和创造,他们才能在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收获素养的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需要实践,离开了实践的课程活动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而很多时候,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死板地教授学生各种技术,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性,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这就使课堂显得呆板而没有内涵,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自由,需要在一种更为自由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摩天大楼》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学生们非常喜欢搭积木,而教师也不要在课堂上规定好大楼的样式,让学生自由创作,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建筑的基本理念。“同学们,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下,我觉得你们可以先设计一个图纸,而后依据图纸的内容,让大楼变得坚固而又美观。”学生们都积极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智慧与小组成员的智慧进行融合,而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交流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们的努力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其中不乏一些充满着灵性的作品,学生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实践能力不是教师被动地传授知识就能够提升的,而是依靠学生主体在长期的摸索和探究中获得的,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更是如此,没有实践,就没有学科素养的形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其自由发挥才能。

三、鼓励个性化的创造,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人才,而高新技术需要创新的力量。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个性的光芒闪耀在课堂中。课程设计的初衷并不是让学生呆板地接受某个技术的实施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理念,超越技术的同时,获得个人发展的权利。当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设定好内容,学生偏离一点,就去纠正,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那些独创性鲜明的技术或者方法,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意识。

例如在《缝沙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的学生在缝制沙包的时候,先缝了四个面,连接起来,最后缝制上下两个面,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需要先画一个图纸,我觉得这样的缝制方法容易出现缝制不贴合的情况,而我要设计一个缝制起来又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将顺序略作改变,这样就会又快又好看。”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多鼓励,“你的想法真的很好,老师期待你的最完美的作品、最睿智的構思。”在老师的鼓励下,不仅这个同学的积极性更高了,其他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也更高了。

个性化的创造值得教师去鼓励,我们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制定好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教学目标,不要狭隘地将完成一节课的内容作为教学的终点,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鼓励学生个性成长。

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的素养不仅是劳动与技术,为了更有品质的发展,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成长。针对小学生的课堂活动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竞技类、游戏类、演出类的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悟课堂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劳动与技术课程,当前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差,不愿意参与劳动,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劳动与技术课程恰恰可以让学生的各种品质得以锤炼,借助多彩的活动启迪学生的精神,教师何乐不为?

例如在《种瓜、种豆乐趣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优秀的品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一场持久赛了,我们要在家中种豆子,看谁豆子最快长出来,我们自主搜集种豆子的相关知识,科学种豆,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小学生大都没有足够的耐心,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期让学生做报告,写出豆子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规律,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劳动的艰辛,还培养了学生的耐力和观察力,在这样的比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在这样的竞争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投入的情感也越多。锤炼品质,提升技能,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任何课程的开展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意识,借助情境或者是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以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在知识技术学习的同时获得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应西芳.取舍之间在于深耕——例谈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技术点的定位与落实[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1):72-74.

[2]黄婷.劳动塑心灵,技术显个性——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8):5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