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0-07-21张颖辉
张颖辉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市公司若想有效提升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重视内控管理体系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完善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控管理体系 问题 策略
一、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上市公司在内控管理体系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风险意识,即针对当下正在进行的相关项目,未从全方位的角度对其进行预估,导致该项目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加。同时,管理人员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未进行全面的考虑,缺乏对基层员工的了解。这些从表面上看和风险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其实很多风险正是从这些细节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上市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将很大一部分风险分摊到不同的承担者身上,正是这种情况,使得公司的所有者逐渐忽视对风险的监督和警惕,导致整个公司对风险的认知存在缺陷,内控人员自然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前期忽视了风险的存在,等到整个公司真正感受到市场带来的风险时,已经没有办法有效解决问题。
(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影响内控发展的基础因素是公司的内部环境,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基层员工和每一位管理人员,影响每一个和公司内部环境产生接触的人。但在当下的企业中,大部分的内控环境较差,主要是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了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委员会,并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不同的委员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公司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利润,因此,受到本性的驱使,再加上股权的高度集中,大部分内控都是由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完成,使得整个公司在治理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影响内控环境质量的原因。
第二,对公司内部环境而言,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上层建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若上层建筑足够先进,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动力;而上层建筑若出现落后的问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同理可得,若企业文化足够先进,会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动力。但当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忽视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导致其内控环境存在较大缺陷。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政策、公司组织结构的缺陷等,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和发展[1]。
(三)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监督在整个公司运营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性和全面性,贯穿公司运营的始终,为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但目前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
第一,由于监督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无论公司制定的监督条款有多么先进或完善,受到人性的影响,这些条款均无法恒久地保证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再加上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公司需要及时更新监督条款,才能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未得到公司管理人员的重视。
第二,执行是监督机制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但受到潜在因素的影响,很多监督条款都无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落实,监督机制也无法达到一开始设立的目标。
(四)信息流通不够顺畅
沟通能够使上市公司的各个层级之间了解相互的诉求,使基层工作人员更加理解公司规划的整体性,也能使上层领导更好地满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资、福利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沟通不顺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聆听基层工作人员的想法,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且公司没有为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总而言之,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公司上下信息流通不够流畅,严重影响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发挥作用[2]。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内部控制主体
上市公司的整体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主要受到内控主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因此,为有效增强公司的风险意识,必须结合全体工作人员并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明确公司内部控制主体,使其能够真正地认识并理解内控管理,这对上市公司的员工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能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政府应当重视立法的作用,在不伤害人民大众收益与权利的基础上,给予上市公司一定的帮助。从国际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先进国家已经有了较为先进的内控制度,因此,我国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重视立法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高内控制度的健全性与先进性。
第二,应当重视内控报告的法律地位。内控报告主要是对某一个时间段的内控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重视其法律地位,不但能够使上市公司重视内控报告的相关内容,也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续,不再成为一个摆设,而是真正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价值。
第三,公司可以在内部举办与内控制度条例相关的有奖竞赛,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其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公司应当积极向优秀的同行榜样学习,以此为基础促进内控制度进步与发展[3]。
(三)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目前,内控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当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上市公司应当明确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不同委员会的责任与义务,在初期执行过程中,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考察与监督,保证相关工作能够直接落到实处。
第二,公司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邀请专业人士参与企业文化的规划与宣传建设,保证整个宣传建设方案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宣传与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受到内控管理体系的影响,所有工作人员的利益都会牵扯其中。因此,设计者需要尊重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保证全员都能够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中,使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另外,在方案制定结束后便会进入执行阶段,此时管理人员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带头作用,率先执行相关方案内容,积极遵守方案条例,自上而下地影响基层工作人员,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动力。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作为内控管理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构成部分,应当重视确定监督体系不可动摇的地位,将其落实到公司实际环境中;应当专门为监督部门开设相关内容,使其独立存在于公司内,以一个特殊的形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监督部门应当是独立的,不受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威胁;也应当是全方位的,不但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也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对于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三重一大”事件,上市公司必须以集体联签的方式对重大决策进行有效监督,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还可以群策群力,以此为基础提高整体监督的质量与效率。
三、结语
上市公司內控管理体系存在较多的问题,若不积极进行改正,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应积极明确内部控制主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促进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为吉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包红瑛.构建现代化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以汽车零配件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07):141-142.
[2] 陈景宽,刘明霞,朱冉.创新管理手段优化保障服务全面推进机关内控管理体系建设[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07):28-30.
[3] 余庆泽,莫健铭.动荡经济环境下的成长期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信息化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8(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