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妙用

2020-07-21强淑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强淑梅

【摘要】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示直观的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官刺激,可以促进学生在抽象的古诗词用语中感受到其描绘的场景以及传递的态度;反复的吟诵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古诗词中的情境,感知作者表露的情感;最后再利用适当的拓展来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创设具体的情境,将课内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68-02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实物、图片、音频、视频等来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学生人格的培养、技能的提升、情操的陶冶等目的。可以说,具体的情境是人、景、情交融下的产物,而通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情境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学习感悟。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情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的方式和方法增多。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改善原本教师在课上不停讲解的教学情况,学生依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可以直观了解知识,并自主产生学习感受。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多媒体的适当运用可以使得作者的创作背景更加形象化,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变得更加形象、立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引领学生掌握诗词中的含义,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山行》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背景介绍的视频播放来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主要是利用诙谐易懂的语言将古诗的写作背景、杜牧的主要经历呈现在学生面前。视频主要内容:公元844年9月,杜牧第二次被贬离京,屡遭贬谪的杜牧愁容满面,经常借酒浇愁,对窗外花红柳绿的美景提不起半点兴趣。他的朋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硬是把他从酒桌上拖到了当地的齐山。登高揽景之时,才让杜牧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杜牧回想自己在尘世间贬谪的起起伏伏才意识到,自己似乎连笑都不会了。然而到了晚年,杜牧却一改之前的颓废心态,变得乐观豁达起来,山水也不再惹他讨厌了,变得宁静秀美。于是,他总是纵情于山水之间,一有时间就坐着马车四处云游,而这一次外出,就成就了家喻户晓的《山行》。在视频的引导下,在直观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杜牧写下这首《山行》的背景、杜牧的主要经历、杜牧晚年的性格和心态有了大概的了解,在进行古诗的朗读时也就能够根据杜牧豁达的胸怀来进行诗句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再讲解诗句内容或带领学生分析诗句流露的情感就相对简单,能够引起学生对作者感情的认同。

二、反复吟诵,感知古诗词中的情境

从古至今,利用吟诵进行学习的方式一致没有被替换,不仅是因为吟诵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反复的吟诵和朗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常用的方式,但吟诵的方式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古诗词的主要背景和作者在作品中传递的主要情感,增强学生吟诵的目的性,同时增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时,教师针对李白对于天门山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带着倾慕的心情来到天门山进行游玩,并被天门山所震撼的情感,这也是学生在进行吟诵时主要的情感基调。同时,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需要将古诗和课本中的插画结合起来,分析作者李白在天门山所见的景色并作一标注,力图在反复的吟诵和朗读中找到与作者的共鸣点,能够随着作者所呈现的内容和作者一同经历游玩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吟诵过程中感受到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学生一起进行最后的总结整理工作。又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根据词名(村居),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重点感受辛弃疾所描绘的田园生活。首先,教师根据这首词的词牌名向学生讲解46字的清平乐格式,包括正体与变体一和变体二,不要求学生掌握,作为诗词学习的拓展内容,也作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利用平平仄仄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明确这首词属于哪种格式,也为学生后期的吟诵做足铺垫。其次,根据词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教师可借助课本中的插画与形象的图画,让学生了解辛弃疾描写的村居生活。教师带领学生吟诵,帮助学生疏通吟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读出正确的节奏,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最后,根据插画与图画,学生反复进行吟诵,在明确词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与作者进行深入沟通、进行多层次的沟通。可以说,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利用教师的语言、插画为学生提供了解诗词的条件和具体情境,促进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与古人进行对话,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创设故事情境,丰富学生对诗人的认识

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会讲解诗人的生平,包括诗人的成长经历和创作时的状态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主要是揣度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直白的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误会,认为古诗词的学习十分枯燥,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即可,不需要提前大段的铺垫诗人的介绍。学生的认识明显是错误的,而为了避免学生的刻板印象,教师可以将诗人的介绍部分变得更加灵活。通过教学语言为学生讲述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结合诗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轶事,或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让学生对诗人产生更加真实的感觉,了解到诗人是活生生存在的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诗人所要阐述的感情,促进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沟通产生更多的可能。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将王维的部分经历改编为小故事,为学生了解这首诗做足铺垫。教师:“今天上课我们要学一首古诗,但是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颇高,都高声应和著要求教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师:“唐代的长安城,曾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有志之士前来挥洒热血。年轻时期的王维也不甘示弱,他15岁就只身一人从小县城湖州来到了京城长安,寻找工作的机会。大都市的繁华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欣喜若狂,他赶紧找了个简陋的出租屋安顿下来,紧接着就开始疯狂的投递简历,每天都很晚才回到家,幻想着面试和工作的机会。可拼搏了两年的时间,王维依然是一个孤苦落寞的无业游民。天凉了,他一个人躲在屋里哆哆嗦嗦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生病了,一个人躺在床上痛苦的支撑;过节时,他一个人趴在窗前看着他人过节,默默流泪。在这个全家团聚的重阳节,王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窗外的热闹喧嚣。孤苦无依的生活,让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思乡之苦,便满含热泪地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小诗。”教师形象化的讲解,将王维的心理活动和他来长安城的经历描述了出来,学生在理解、学习这首诗时能够更快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了解王伟的经历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朗读时也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四、借助实物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虽然古人留下古诗词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世界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有时诗词中描述的内容、事物,在如今也是存在的,且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或看到。借助学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实物,将其作为创设学习情境的主要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理性观察、分析,能够让学生对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也能够锻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根据学生的旅游或外出经历,结合教师买的两枝桃花,授课可以借助实物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回顾在江边、湖边看到的景色。组织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的游玩经历,让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些,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同学分享的经历,能够更好地认识描述景色的方式,为这首诗的学习做足铺垫。随后,教师讲解诗句内容时,可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在课上的探讨结果,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又如,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教学,借助荷花与荷叶的实物,以及学生的游玩和外出经历开展教学,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游玩经历,然后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五、拓展延伸,创设具体的情境

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来为学生呈现的。在古诗词的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入手,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所学内容的回忆,顺利完成所学内容的巩固记忆。这样的情境创设减少了课堂上的刻意因素,学生更容易被教师带入情境,能够根据眼前的场景联想起自己的学习经历,从而达到拓展古诗词学习渠道,以及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带领学生参加外出活动的途中,笔者看到远处有人垂钓,便以此情此景来问学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和这个场景相似的吗?”有学生说道:“独钓寒江雪。”有学生看到河边的柳树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种具体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记忆,以真实的情境来与学生头脑中建构的古诗的情境进行重合,最终学生从记忆中进行古诗的提取。笔者适时给予了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路上进行这两首诗的背诵。这次古诗的巩固是在欢快的行进途中利用具体的景物,进行了一次具体的情境教学。又如,在一次初夏的游玩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去杏园进行采摘活动,借助杏子成熟的场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杏的诗句,课内课外皆可。在采摘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情游玩,随后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采摘成果时,笔者提议学生可以以对诗的方式分得最后采摘的果子,优胜的队伍可以优先选择。每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讨论有关“杏”的诗句。在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诗过程中,学生的诗句得到了积累,笔者还根据学生说出的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提问,以保证学生能够弄懂诗句的含义。

总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适的引导与指导,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帮助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中呈现的内容、传递的情感和态度等,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娜.融合古诗情境  培养文学素养——谈情境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9(05):213-214.

[2]张娟.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2):15-16.

[3]金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6(23):73-74.

[4]耿辉.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222-223.

[5]孙永华.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