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如“药”,滋养语文素养

2020-07-21董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董英

【摘要】在漫长的语文学习生涯中,语文素养是围绕学生和教师的终极话题。“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一直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不间断的研究中,教师发现: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阅读名著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那么,名著究竟如何作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名著阅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64-02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以及学习习惯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命题。换句话说,教师需坚持以语文素养为目標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岁月的积累中培养语文素养。因此,名著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名著是中外最有智慧的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外最有修养的人的修养再现,是中外最有品德的人的品德传承。名著就如最名贵的“药”,凡食用者,皆可继承名著主人的意志、品德、修养和才情。所以说,名著直接作用于语文素养,阅读名著就是在培养语文素养。

一、何谓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以及言谈举止等要素做基础,这些要素不断地沉淀、发酵,最终变成了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共同构成了语文素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内容,横向内容是指识字写字素养、阅读素养、写作素养以及口语交际素养;纵向维度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语文情感和态度。根据语文素养的内涵可知,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保障。除了保障语文教学质量之外,语文素养的存在还对学生的道德、心理、情感产生积极作用。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必然吸收了大量的文学知识,而优秀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贵理想、坚强意志、思想品质以及心理情感也将融入儿童生命,作用于自身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弊端

(一)语文知识能力不足

根据数据统计,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缺乏自主识字、写字的习惯,不会主动认识、查询生字,识字量少;第二,阅读依赖性较强,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离开教师之后,阅读理解活动少之又少;第三,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写作的词汇量不丰富,写作角度缺乏创意,没有写作热情;第四,口语交际能力差。

(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应该是自主、自发的求知活动,是不断完善自我、成长发展的手段。然而,小学生的求知欲明显不足,一直处于半逼迫的学习状态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生不会主动探索、积累知识,语文知识与情感的体验效果差,从而导致语文基础能力不足,影响了语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三)审美鉴赏能力缺失

审美鉴赏是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一直以来,教师过于“保护”小学生,将一切难以处理的语文问题都帮学生解决好了,直接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学生需要通过联想、想象、推理、分析等思维活动来鉴赏语文的美,从而形成审美鉴赏能力。然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鉴赏者的角色,将鉴赏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生成,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人文精神的熏陶不够

作为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人的价值、人的感受和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文精神。小学生熏陶人文精神对于自身思想品德、情感心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明显不足,学生无法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心灵和精神的滋养,内在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

三、名著阅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名著是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一本几十万字的名著营养丰富:第一,阅读名著的过程是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或独立、或合作阅读名著的时候最先接触的是字词,依托文本情境,自然而然地理解、内化了语言文字,实现了识字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夯实了语文知识基础;第二,阅读名著的过程是审美鉴赏、思维锻炼的过程。名著中的“美”数不胜数,语言之美、思想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等等,百“美”齐放。要想读懂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发散思维,鉴赏人物、语言、环境等内容,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品质;第三,阅读名著就像一场马拉松,要想读完整本名著,学生必须有具体的规划。因此,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人文精神是抽象的,而利用人物、情节和故事构建的名著具体展现了人文精神。阅读名著,学生在感知、体验人物的经历和情感的时刻会在潜移默化中经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升华思想精神境界。因此,名著阅读与语文素养关系密切,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语文素养也在悄然成长。

四、阅读名著,滋养语文素养

名著如“药”,滋养语文素养。药需要熬制才能发挥作用,名著也是如此。只有名著阅读方法得当,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很好发展。

(一)阅读名著,增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

名著中的语文“珍宝”多如牛毛,学生可以以名著为资源,进行识字学习、阅读练习、写作取材甚至口语交际。但是,名著中语文资源的开发离不开老师的作用,老师就像是伯乐,让蒙尘的名著重新焕发光芒。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从阅读名著、完成任务,从而弥补自身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缺陷,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我实施了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在群体阅读过程中完成语文任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猴王出世》章节阅读任务如下:

1.自主阅读,勾画生字词,查阅、合作记忆字词;

2.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第一段;

3.写一段读后感,在小组中分享;

4.关于“美猴王”,你想和同伴说些什么?

合作的环境让儿童非常放松,减轻了学习负担和压力。学生通过交流与对话,积极参与阅读,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字词,提高生字词学习和识记能力;增强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了口语交际水平。总而言之,以名著为资源,在教师的引导性帮助下学生扎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奠定了语文素养发展的基础。

(二)阅读名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学习习惯位于语文素养金字塔的最底层,制约和影响着其它构成要素的发展效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语言、思想情感、个性品格,还是思维品质、道德修养都将遭到巨大的掣肘。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小学生学习什么东西都三心二意,良好的习惯久久无法形成,也直接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进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呢?名著阅读是一个好的选择,阅读名著不同于其它学习活动,它是一项长期且有秩序的学习行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好的习惯贯穿到阅读过程中,天长日久,小学生可以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时,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组织阅读活动,将一些好的习惯渗透到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不间断的阅读中生成好习惯。具体阅读过程如下:

第一个月,要求小学生简单通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第二个月,要求学生细细品读每一章回的故事,总结章回内容;第三个月,要求学生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构建人物思维导图,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三个月的阅读中,学生形成了“一般性阅读”的思维,积累了阅读知识,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说,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文素养。

(三)阅读名著,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是评判个人素养的重要要素,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位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佳,那么此学生将无法感知语言的美,无法感受意境的美,无法体悟人类的情感美和品德美。可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呢?名著是“美”之集大成者。由于名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皆属上品,人物情感、心理都为实际生活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专注名著中语言、情感以及人物的分析,在分析中带来审美启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观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最终发展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名著《水浒传》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語言,感受名著所传达的情感和态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语文素养。比如,在阅读《景阳冈》时,我组织了如下活动:

首先,阅读、鉴赏语言。如“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一句,“吊睛白额大虫”用以形容老虎,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了老虎的形态、样子。语言之简练、形象,令人称赞。其次,鉴赏人物的性格美。如“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一句,体现了武松的勇敢无畏。而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则培养了审美意识,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可见,阅读名著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四)阅读名著,升华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语文教材是思想品德、人文情感的集结地,名著尤为突出。在名著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故事当中,将自己的思想品德放置在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因此,阅读名著有升华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功效,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然而,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经验并不丰富,独立自主的阅读不利于名著中人物复杂情感和精神的体会。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挖掘作品中人物具有的思想品德,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有效培养思想道德修养,发展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探究了名著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优秀品德。比如,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到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和“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这两段,让学生感受到鲁滨孙的坚强、勇敢以及不言放弃的精神。又比如,阅读“他每天拿着枪……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这一段,让学生感受到鲁滨孙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尚品德。而通过名著阅读,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升华了思想道德修养。可见,阅读名著确实可以培养语文素养。

总之,名著是古人熬制的名贵之“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古人意志的滋养,继承古人的优秀品质,如思想品德、审美情操等,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德军.通过名著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文学教育(上),2007(07):60-61.

[2]隋丽丽.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5(01):93.

[3]崔伟.试论阅读名著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1,222.

[4]何方.论“语文素养”[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5.

[5]陶菊英.阅读名著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学苑教育,2011(018):94.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