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7-21沈莹
沈莹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高校活动涉及的内容愈发广泛与复杂,经费来源的多元性和资金规模的增大使得高校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仅仅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但由于高校长期以科研与教学为主,其内控制度不能与其快速发展相适应,内控制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有效运行。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发现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X高校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以期对加快高校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X高校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高校各项活动有序高效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真实可信性,确保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随着高校的发展,各项活动范围逐渐复杂,从某种角度上也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所高校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内控目标具有多元性,内控内容也具有复杂性。全国各地各高校都需要针对自身需求和所处环境,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指南,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
随着我国高校对内控问题的逐年重视,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多个规范内控制度的文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教育部也发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推动了高校进一步完善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高校亟须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规范内控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体系,从而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防范经济风险,促进廉政建设。
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全面开展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具体实施工作,并组织了内部控制的基础性评价工作。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已经略有成效,但在以下四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我们去研究。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理念淡薄,认识度不高,对内控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有些高校缺乏制定内控制度的主动性,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通常都是出现问题再临时调整,说明高校对内部控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认为内控制度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内控管理存在认识的片面性,缺乏整体认识。没有形成全局性的内部控制意识,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才能保障学校的稳健发展,因而未能发挥出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的有效作用。
(二)内控体系不全面
目前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普遍存在体系不够全面、内容不完整、规定不详细的情况,导致在执行中困难多,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学校只是简单汇总了现有的制度与流程,将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合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造成工作重复、效率低下,风险控制不全面、不及时。
内部控制环境在不断变化,有些学校的制度不符合动态性原则,没有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高校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后未能真正落地执行,忽视了内控体系的实施,使得内部控制的建设形式大于实质。
(三)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都初见成效。但高校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健全,信息技术不完善,高校对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的使用不够充分,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滞后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
有些高校的信息系统没有统一规划,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由不同的公司开发,未能有效系统地整合资源,只能独立办理,各系统之间不能实现完全对接,致使业务流程环节不能连贯。有些高校的内部控制主要流程、关键环节还存在很多人为操控的流程,未能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控制,主观意识降低了内控的执行力度。信息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缺乏信息共享、风险预警动态更新,造成效率低下,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四)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只重视制度建设,不重视执行效果的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的缺失必然导致内控实施不够全面、制度执行不能落实到位。
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未能真正发挥监督监察作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部分高校的内审部门仅仅针对财务业务进行审计,审计覆盖面不全,对其他管理业务缺乏监督作用。外部监督中也存在上级财政部门对高校的监管约束力有限。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首先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升到学校发展决策的高度,成立内控领导小组,并由学校负责人担任领导,带头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以此提高各部门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重视内部控制,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主动带头认真执行,才能保证全员参与,从上而下,形成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制约的理念。确立内控建设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划分,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责任,制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内控机制。高校通过规范的内控业务流程、严肃的内控运行机制,让人人都具有良好的内控意识,才能积极推动高校内控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实现办学效益最优化。
(二)建立全面的高校内控制度体系
完善的高校内控管理制度要覆盖所有业务,应从始至终的贯穿于学校决策执行的全过程,从源头上防范各项风险,实现全员控制,不出现内部控制的空白点,为高校内控管理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从高校控制环境、业务活动、风险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这五要素的各个具体目标进行内控标准设计,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公开管理过程,以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作为切入点,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定位明确、分布部署、整体推进,识别主要风险点并匹配对应控制措施,建立风险控制矩阵,实现内控制度体系的全面落地。随着高校内控环境不断变化,还要及时修订完善内控体系,明确内控关键岗位职责,构建出完整标准、符合实际、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三)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该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控制的信息管理系统。从实际出发,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嵌入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减少人为操控,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内控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对各关键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控,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和信息采集职责,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加强相关数据信息的审核与监督。实现经济活动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内控评价等功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通过整合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充分融合,使信息沟通更加流畅,减少人为管理控制环节,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效能。
(四)设立合理的评价监督体制
评价监督机制既是内控制度的内容,也是提升内控制度建设水平的方法之一。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常态化运转,避免评价监督体系流于形式。
通过日常评价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发现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及时改进完善,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内部角度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资金安全,揭露腐败行为。从外部角度要加强财政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管,强化外部约束力。学校可以将内控工作的实施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重点考虑,从而让个人能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中,不断完善自我监督机制。
四、X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分析
X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的大学之,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要求,X高校全面梳理学校重点领域的经济业务活动流程,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手段,依托外部事务所的专业力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建成职责明确、规范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地提升了学校的治理水平。
(一)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性和有效性,X高校从顶层设计着手,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各单位内控建设的协调、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信息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人。
2016年,财务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修订并印发《X大学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对机构设置、工作分工、监督体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健全评价监督机制
X高校从2016年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至今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为了确保内控体系实施的效果,进一步查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财务处在2019年组织对学校内控体系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开展了评价工作。
通过健全评价监督机制,了解学校的部门岗位职责、授权体系、业务表单和管理制度根据内部控制手册修改完善情况,发现学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经过系统的整改,促进学校内部控制到有效的落地、执行和完善。结合X高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明确管理监督形式和环节,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写了X高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三)落实事后改进机制
通过分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X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得到有效执行,实现了相应控制目标,不存在重大缺陷,在以下四个方面仍需要改进:
1.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学校制度尚有缺失,未及时更新修订,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并将内控要求落实在制度中。
2.部分流程需要修訂
由于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调整或制度的新编或修订等原因,部分内控管理流程已不适用。学校需根据职责变化及时对内控手册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内控成果与相关制度规定以及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3.部分流程未按内控要求执行
如:未建立供应商及专家库管理机制;未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机制。学校要严格按照内控流程规范执行程序,确保各控制环节执行到位。
4.单位层面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层面未对关键岗位进行系统识别,缺少明确的关键岗位配置清单。学校信息系统管理需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系统,并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对接与信息共享。
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全面性将随之变化,为此学校应形成常态化的内部控制持续改进机制,保障学校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防范舞弊腐败。
结语
综上所述,参照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内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高校要从增强内控意识、内控制度建设、信息化体系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持续改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内控管理。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进,把高校内控制度建设落地落实,全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发挥出高校内控的管理功效,进一步推进高校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方巍.新时代高校内部控制重难点剖析及应对策略[J].教育财会研究,2019(3):46-50.
[2]梅祥娣.浅析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6(28):60-62.
[3]陈小红、邓琳蕾.高校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7):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