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21周凌云邵太丽
孙 玉,周凌云,汤 琳,邵太丽
(皖南医学院 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尚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融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课程,量大面广、授课时间长,如何充分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找准切入点,并通过教学环节实施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专业课教师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药学院核心课程《药物化学》为例,结合所在学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融通”的教学理念,探讨专业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和对策。
1 树立药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理念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得当能治病救人,反之则会带来不良作用。此外,药品的生产和研发也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法律法规的制约。药学院培养的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与药品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引入到药学专业课教学当中,具有很好的价值引领作用,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是药学四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不仅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各类药物有关的化学问题提供基础,也为后续各类课程的学习提供药物的化学理论。[2]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落实思政理念、开展思政教学,具有更广泛的辐射性和更深入的渗透性。
2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素养
教师是高校育人的主体,是教学实践的主导因素,也是“课程思政”实施和推进的关键力量。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影响这学生的精神建设、道德提升,影响着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与基础部的思政课教师不同,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相对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于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因此,激发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素养是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有提高对专业课“思政”功能的认识,消除思政教学会冲淡专业教学的思想顾虑和误解。只有专业课教师主观上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处理好思政教育这把“盐”和专业教育这口“汤”的关系[3],才能形成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需求,以“乐教”的态度开展专业课思政教学。其次,专业课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4]专业课教师也要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正确认识党情国情,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提高自己运用这些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专业课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努力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逐步建立专业课思政教学案例库,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自我激励机制。
3 挖掘《药物化学》中的思政教学元素
推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仔细梳理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表1),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3.1 在理论知识讲授中融入思政教育
基于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特色和医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在《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授课方案设计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专业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例如,在《药物化学》抗疟药这一章节,可通过名人的典型故事和案例进行思政教育。从“523”项目组成立的背景引出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最终屠呦呦带领团队历尽艰辛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新药研发过程,重视既往经验的科学传承,发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学习抗生素时,给学生讲弗莱明度假归来发现青霉素的趣闻,强调青霉素的发现并不是偶然,与细致观察、科学分析密不可分。告诉学生独立思考,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是成功的基础。在学习维生素时,教师通过缺乏维生素导致的症状及对应治疗手段的介绍,告诫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更不要为了抗衰老而过度服用脂溶性维生素。
表1 《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点
抗疟药青蒿素通过讲述研发青蒿素的艰辛过程以及屠呦呦最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新药研发过程,重视既往经验的科学传承,发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素药地塞米松通过学习糖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教育学生辩证认识药物的适应症和毒副作用,树立正确的用药观,更好的用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解决问题。维生素维生素D通过学习维生素D的来源和用途,告诫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
3.2 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药物化学实验面向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他们毕业后可能进入药物相关的生产、研发、销售等行业岗位。由于药物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这些岗位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上好的综合素质。因此,药物化学实验课任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将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下去,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团结合作”等思政元素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巧妙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此过程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验按2—3人一组分组进行,此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所产生的“三废”设计相关环保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废物分类收集并作无害化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由此可见,通过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实施思政教学,既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得以良性发展。
4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药物化学》思政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6]《药物化学》专业课思政教师同样也需要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与MOOC、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开展混合式教学,颠覆学生只能在课堂学习的模式,将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例如,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它能通过微信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师生之间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课前课后全过程跟踪,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可以就思政元素融入点在课堂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发布讨论内容,要求学生从国家、集体、个人的等角度多考本次教学所带来的思想上的进步在线讨论和分享;教师也可以课后通过雨课堂推送含有思政元素的视频,要求学生视频中或者看完视频后回答问题,实现 “无课不思政”和“课课含思政”的理念。当然雨课堂记录下来的学生的题成绩情况,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评成绩,实现成绩的形成性评价。
5 结语
高校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平台,同时还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是每位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责任。笔者从挖掘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入点出发,探索《药物化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法,使该专业课不仅仅成为专业知识传授的舞台,同时也成为德育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课程阵地,润德于无声,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