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廖濬泉主任治疗小儿肺系病证用药规律

2020-07-21杨若俊周盼成巢东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二陈汤病证药性

代 丽 杨若俊 邓 颖 周盼成 殷 瑶 李 瑞 巢东风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廖濬泉主任师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中医内科及中医儿科诊治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在云南地区享有赞誉。20世纪70年代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廖濬泉儿科医案》,其中记载了较多廖主任诊治儿科各类疾病的医案,但本书并未对廖主任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治疗小儿肺系病证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廖主任治疗小儿常见肺系病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探讨其论治肺系病证的学术思想,为临床辨治小儿常见肺系病证提供可借鉴的辨治思路和立法组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与规范化 选取《廖濬泉医案》中均具备完整的中医诊疗记录的医案,纳入标准为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的医案,医案中药物名称根据 《中药学》[1]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进行规范,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统一作规范处理,药物性、味、归经根据《中药学》进行规范。

1.2 研究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涉及肺系病证的处方与中药用Excle 2013记录,建立基础数据库,然后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Weka 3.8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方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对所得关联规则进行网络视图制作,以发现组方用药规律。

2 结果

经统计,与小儿肺系疾病相关的医案有45篇,处方190首,相关药物168味(剔除秫米、米洋参、黑芝麻、猴枣散、益元散、蛇胆陈皮末、小儿惊风丹)。

2.1 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麻黄、白芍、杏仁、麦冬、生姜、薏苡仁、白术、黄芩、桔梗、川附片、生地黄、炮姜、桂枝、银柴胡、枳壳、桑叶、川贝母、紫苏子、竹茹、紫菀、桑白皮、石膏、党参、莲子、赤芍、连翘、黄连共30味,累计使用频次1143次,累计使用频率58.07%。具体见表1。

表1 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20次以上的药物频数统计

续表1 表1 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20次以上的药物频数统计

2.2 药物分类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30味药物中化痰平喘药有8味,清热药7味,补虚药、解表药各4味,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各2味,温里药、止血药、收涩药各1味。以上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143次,累计占总频次58.02%。具体见表2。

表2 方剂中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分类及数量频数统计

2.3 药物药性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30味中,药性分布为温性、寒性、平性、热性、凉性,其中温性10味药物,使用频次471次;寒性14味药物,使用频次419次;平性4味药物,使用频次144次;热性2味药物,使用频次63次;凉性1味药物,使用频次46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143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1968次)的58.08%。具体见表3。

表3 方剂中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药性频数统计

2.4 药物药味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30味中,药味分布为苦味、辛味、甘味、淡味、酸味、涩味,其中前三位分别是苦味16味药物,使用频次610次;辛味13味药物,使用频次548次,甘味15味药物,使用频次501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850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3130次)的59.11%。具体见表4。

表4 方剂中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药味频数统计

2.5 药物归经用药频次 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30味中,归经分布为肺经、脾经、胃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其中前三位分别是肺经19味药物,使用频次758次;脾经13味药物,使用频次581次;胃经11味药物,使用频次449次,以上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772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4858次)的57.05%。具体见表5。

表5 方剂中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归经频数统计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选择以最小支持度11.58%、最小置信度52%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具体统计结果见表6;根据药对的关联规则,采用网络视图的方式将药对关联规则展示出来,结果如图1~4所示;高频药物的药对用药关联规则中,选择最小置信度0.9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见表7。

表6 方剂中频次在22次以上的药对关联规则

表7 高频药物的药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统计

续表7 表7 高频药物的药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统计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的190首方剂,合计168味中药,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廖主任治疗肺系病证用药频次前三位的中药是半夏、陈皮、茯苓;药物分类前三位的是化痰平喘药、清热药、补虚药;药物的四气五味分析结果显示,药性四气前三位是温、寒、平性药物;药味分类前三位是苦、辛、甘味药物;药物归经前三位是肺经、胃经、肝经。说明廖濬泉主任治疗肺系病证时常兼顾肺脾关系,常用健脾化痰之法,选用化痰平喘的药物治疗为主。

从药物关联分析得出廖濬泉主任治疗肺系病证用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半夏→陈皮(59.47%),其次分别是陈皮、生姜→半夏,半夏、陈皮、杏仁→麻黄,杏仁、生姜→麻黄,半夏、杏仁、生姜→麻黄,茯苓、党参→白术。半夏、陈皮二药燥湿化痰、顺气和胃,肺脾同治,使气顺则痰消。以上药对组合主要来源于二陈汤、三拗汤、四君子汤的核心药对组合,可以看出廖濬泉主任治疗肺系病证时常选用化痰宣肺健脾之方。

通过上述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图观察,按照使用频次支持度、置信度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并结合中医相关理论可得出廖主任治疗肺系病证的常用方为:半夏、茯苓、陈皮;半夏、茯苓、陈皮、麻黄、杏仁、白术;半夏、茯苓、陈皮、麻黄、杏仁、生姜、白术;半夏、茯苓、陈皮、麻黄、杏仁、生姜、党参、白术。其中支持度最高得出的常用方就是经典名方二陈汤、麻杏二陈汤,可以看出廖濬泉主任多以麻杏二陈汤加减化裁来治疗小儿肺系病证。二陈汤出自成书于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祛痰剂的祖方,汪昂《本草备要》提出“治痰通用二陈”,陈念祖谈道“此方为痰饮之通剂也”[3]。该方不温不燥,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即可理气,又能化痰,受到朱丹溪的推崇[4]。

4 小结

从数据挖掘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廖濬泉主任在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时多从“痰”,从“气”论治,常兼顾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使用的常用方为二陈汤和麻杏二陈汤,立法以宣肺止咳,燥湿化痰为主,廖老在治疗时多肺脾同治,顾护脾胃,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二陈汤病证药性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应用中药“二陈汤”合“止嗽散”加麻黄、杏仁、黄芪、党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浅论二陈汤的衍变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