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及预后的效果观察

2020-07-21徐锋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率心肌梗死心功能

徐锋毅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由于身体功能的衰退、免疫能力下降,老年群体患有心肌梗死的概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2]。临床数据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0 d内,其发生各种心率失常的概率极高,为86%~100%,而心肌梗死发病后3 d内,该时段是心律失常发病的高峰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近年来,大量数据表明,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4]。本次研究中,抽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对其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其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我院64例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入院时间于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组,研究组32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5±5.7)岁;对照组3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7±5.8)岁。本次研究通过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参考2015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接治疗指南》,64例患者均符合其中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②发病后到就诊时间<8 h;③年龄≥60岁;④神志清醒,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肺疾病者;②造血系统疾病者;③精神异常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不配合研究者。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病情等)上,64例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数据无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指导用药,测量心率、血压,监测体征变化,定期翻身、抗感染等,视情况给予营养供给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周。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病情稳定后第1天,卧床休息24 h,禁止下床运动,卧床休息期间,叮嘱患者家属勤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卫生,并定期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避免压疮、血液不流通的情况。②第2天,患者可在床上完成洗脸、进食、梳头等日常活动,同时,遵医嘱,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成肢体活动。另外,逐步开始抗阻训练,通过捏气球,拉皮筋等活动进行训练,病情稳定后,进行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操作为呼吸时,腹部浮起,尽量下沉膈肌;呼气时,收缩腹部,最大可能的排除肺部气体。吸气、呼气间均匀连续,缓慢进行,忌憋气。③第3天,训练患者练习床上坐位,每日训练次数>3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0 min,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量增加训练频率、强度,同时,可指导协助患者完成下肢悬吊动作,每日训练10次,另外,按摩患者四肢,3次/天,15分/次,以促进血液循环。④第4天,指导患者完成床边站立训练,视情况协助患者练习缓慢步行,每日练习次数>3次,5分/次。⑤第5~10天,指导患者完成主动行走训练,循序渐进,先小距离行走,后长距离行走,同时,训练患者自主洗澡。⑥第11~14天,爬梯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视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增加爬梯步数、爬梯时间。⑦第15~20天,待患者身体基本恢复,可正常行走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让患者自行完成训练,护理人员定期查访其运动情况。在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时停止训练,马上到医院检查。注意事项:住院时,患者保持大便顺畅,禁止用力排便,视情况,给予药物通便(如:开塞露),必要时,实施灌肠干预,以改善排便情况。

1.3 观察项目:①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包含:心率、每博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②观察记录两组的心率失常情况、心肌再梗死情况,比较心率失常率、心肌再梗率。③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的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能力改善越好。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心功能指标(心率、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生活能力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干预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其中,研究组的心率为(75.76±6.25)次/秒低于对照组(1.47±8.31)次/秒,每搏量为(68.57±5.76)mL高于对照组(63.18±4.55)mL,左室射血分数为(57.56±4.73)%高于对照组(52.18±3.17)%,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为(1151.28±61.15)mm Hg/s高于对照组(1086.45±57.46)mm Hg/s,t=3.1064、4.1538、5.3449、4.3705,P=0.0029、0.0001、0.0001、0.000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率失常率、心肌再梗死率:干预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心率失常情况、心肌再梗死情况,其中,研究组出现心率失常3例、心肌再梗死4例;对照组出现心率失常10例、心肌再梗死11例,前者的心率失常率、心肌再梗死率分别为9.38%(3/32)、12.50%(4/32)均低于后者31.25%(10/32)、34.38%(11/32),χ2=4.7300、4.2667,P=0.0296、0.038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生活能力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的生活能力情况,其中,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但研究组的评分为(65.71±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15±3.36)分,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s,分)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5],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持续性剧烈),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是该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普遍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情况,而恶性心律失常会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6]。大量数据表明,心肌梗死发作后10内,≥86%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情况,特别是心梗发作后3 d内,该时段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高峰期[7]。另外,在溶栓后2~4 h,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比较高,尤其是在溶栓后3 h左右,其发生率最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有研究显示,对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病情[8]。

传统的康复护理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周,实施绝对卧床休息,但数据显示,长期的卧床休息,患者极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便秘等不良反应,阻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主张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护理期间,减少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时间,同时,建议患者在病情好转时,开展康复训练,训练开始时间越早越好,训练内容从床上坐位训练到床边站立,到下床慢走等,循序渐进,逐渐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本次研究,我院参考《中国心肌梗死康复程序参考》[9],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基础,将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良,把早期康复训练的时间提前到患者病情稳定后的第2天,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心功能情况,提高预后质量。

结果显示,护理后,在心功能指标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肌再梗死率、心率失常率上,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能力评分上,研究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了,相对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功能情况,预后效果更佳,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洪书新学者在《65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10]一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功能情况,具有极佳的预后效果,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具有参考价值。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心功能情况,预后质量高,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率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率多少才健康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离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