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评价

2020-07-21梁丽君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循证

梁丽君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被称为盆底缺陷的一种,一般而言是由于盆底结构性受损所致,若未及时实施救治,则可能引发恶性循环[1]。该疾病虽通过手术可有效治疗,但术后护理措施不当,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不利于预后[2]。因此,本研究特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展开探究,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年龄选取范围为42~77岁之间,平均(56.31±2.15)岁。观察组18例,年龄选取范围为43~79岁之间,平均(57.08±2.23)岁。组间患者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用药指导、遵医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案应用于对照组,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观察组,其内容包括:(1)循证问题。首先组建循证小组,通过查找文献、搜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关护理措施给予相应的循证护理证据,从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方案。

(2)循证护理干预方案。①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并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同时将治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提升其对自我疾病的基础认知,为患者日后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②并发症护理。如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由于患者受麻醉及手术影响,导致静脉受损,故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术后6h应去枕取平卧位,并于6h后辅助患者翻身,每2h进行1次,并适当加强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肢体颜色、肿胀、口唇发绀及呼吸等症状严密观察,如若发生以上症状,即刻通知医生处理;③功能指导。术后及时进行盆底功能恢复指导,即进行收缩肛门训练,需用力连续训练10 min,2~3次/d;排尿过程中,可有意中断排尿,连续2~3次。以上2组动作均可以有效增强尿道周围及盆底肌肉张力和功能恢复,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评判标准:围绕护理技术、护理服务及护理整体素质3个维度方面展开测评,每项测评分值为100分,分数呈越高显示则提示护理质量等级越高;

(2)观察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软件包SPSS 22.0对实验中数据均输入予以分析,计量资料护理质量采用采用(±s)予以描述,计数资料并发症采用(%)予以描述,分别取标准值t、x2获取所得结果,差异显著(P<0.05)。

2 结 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水平明显居更高水平,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护理质量水平的对比(±s,分)

表1 组间护理质量水平的对比(±s,分)

组别 护理技术 护理服务 护理整体素质对照组(n=18) 72.61±4.38 76.53±4.52 77.84±4.69观察组(n=18) 89.32±5.17 91.36±5.31 92.42±5.28 t 10.463 9.023 8.759 P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观察组仅1例患者有尿潴留症状,总发生率为5.56%(1/18),对照组有1例静脉血栓、3例尿潴留、2例感染,总发生率为33.33%(6/18),差异显著(x2=4.434,P=0.035)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疾病是由于阴道分娩时受损、盆底肌肉张力退化、妊娠以及长期腹压过高所致,不仅对女性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制约。

循证护理是以既往科研成果作为有效前提,并结合医学实践基础上对循证问题予以总结,从而提供有效护理证据和依据的一个过程,即在护理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提供护理服务,继而最大限度的节约护理成本,确保护理整体效率的提升[3]。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论证一致。

综上所述,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可较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同时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循证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