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护理实施对骨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07-21甘茜茜

关键词:围术置换术髋关节

甘茜茜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关节置换术是骨外科常见的手术,其中以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为主,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且开展关节置换术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4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治疗人员。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无肝肾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为髋关节置换术人员;患者知情且能够配合调查。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62.5±11.3)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股骨头坏死者18例、股骨颈骨折者14。

管理组:患者年龄平均(62.8±11.4)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股骨头坏死者19例、股骨颈骨折者13。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后监督患者病情变化。

管理组患者予以全面围术期管理。

术前管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例如情绪波动明显的患者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管理,通过加强手术治疗指导、心理疏导、鼓励、家庭支持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呼吸指导、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帮助患者熟悉术后运动、生活方式。术前24h要联合麻醉师对患者开展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

术中管理:术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师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术后管理: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保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年龄大的患者要予以低流量吸氧处理,做好保暖措施[2]。当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要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对患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引流量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出入量。

1.3 观察指标[3]

对患者进行为其1个月的随访,比较患者管理前后髋关节功能,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统计。采用Harris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其共有7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高者髋关节功能良好。创面甲级愈合者为创面愈合良好、无渗出液、无红肿、无坏死表现。乙级愈合:患者创面红肿、有渗出液、硬结表现,但无化脓表现。丙级愈合为创面化脓需要引流。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髋关节功能评估

入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管理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 髋关节功能评估(±s)

表1 髋关节功能评估(±s)

组别 入院时 出院后1个月 P t管理组 52.3±11.6 81.3±7.4 <0.05 11.92对照组 54.1±9.5 74.8±10.8 <0.05 8.14 P >0.05 <0.05 — —t 0.672.80——

2.2 创面愈合情况

管理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2 创面愈合情况

3 讨 论

骨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机体应激反应较大,开展综合护理管理能够在术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并能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管理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更理想,髋关节功能更好,其肢体活动情况更理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理想,证明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更理想。

猜你喜欢

围术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