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0-07-20高立龙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

高立龙

摘 要: 近年来,湖南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优化高新区企业服务环境、提升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质量、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加大科技金融结合力度、强化科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劳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社会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为了鼓励科技创新,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平台、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和办法在推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企业融资、企业税费减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经济形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也存在先天的问题与不足,如企业规模偏小、质量良莠不齐、融资能力偏差、高层次人才紧缺等,亟须深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具有建设性与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一、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2018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660家,其中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4342家,占比93.2%,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30家,增长数量为前5年的总和,市场主体连续5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

(一)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2016—2018年,湖南各市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数年均增幅超过30%,其中湘西地区由于发展空间大、支持力度强,增幅较大,张家界市、怀化市同比增幅超过100%。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为重要抓手,各地区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孵化力度,2018年全省通过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2548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储备力量。

(二)发展载体不断完善

2018年,湖南省新增1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省级众创空间,发展势头强劲。省级及以上孵化器达到72家(其中国家级19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52家(其中国家备案的48家)。1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通过了国家2017年度免税资格审核。强大的发展载体孕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成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中一股越来越强的发展力量。

(三)要素支撑不断强化

不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要素支撑,各类科技要素市场和平台在高新区、科技园建成运营,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专利)交易为纽带,搭建了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技术(专利)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科技咨询、财税法务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成为全省科技资源统筹利用的聚变器、服务企业的加速器、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的助推器。

(四)政策扶持不断落实

《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湖南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进展显著,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8年,湖南省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有1262家,同比增长17.94%;减免企业所得税额48.84亿元,同比增长19.08%。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有4027家,加计扣除金额达200.63亿元,减免金额达50.16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的有1562家,加计扣除金额27.29亿元,减免税额6.82亿元;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1176家,加计扣除金额23.23亿元,减免税额5.81亿元。

二、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企业数量上远少于北京、江苏、广东等发达省市,与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总体来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不高,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主体,全面纵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由于过去重认定、轻管理服务的原因,导致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储备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在追求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足,体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如R&D投入、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等指标表现不佳。

(二)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分布有待优化

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其中长沙占比超过了50%,可谓一家独大,其他三大板块尤其是大湘西地区受地理位置、主体功能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限制,存在企业数量不足、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相对薄弱、人才集聚能力不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明显偏低,个别县(市、区)甚至没有高新技术企业。一些财政困难的县(市、区)担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会减少财政收入,对企业培育认定工作不积极,客观上也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与服务能力有待强化

由于税收和就业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比较重视,培育力度较大,对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地区针对创新引领的政策导向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没有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纳入政府的重要任务与发展目标之中。全省大部分县市科技部门与工信等其他部门合并后,科技管理工作基本只有数人负责,工作效能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同时,专业性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少、能力弱,不能有效地支撐企业科技创新,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亟须的各类服务力不从心。

(四)税收优惠政策惠及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企业所得税计算复杂、政策性较强,企业掌握政策不到位,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例等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效果。同时,近年来国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小微企业、软件等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幅度高于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类企业则是全免,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不足以吸引这些类型企业申报认定。

三、推动湖南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发展局面。

(一)优化高新区企业服务环境

将各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继续深入实施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引导高新区依托新兴产业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支撑全省新兴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全省各高新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1-2个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推动各类创新资源专业化集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支持省内高新区布局建设科技资源支撑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等类型的创新创业载体,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

(二)提升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质量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出台《湖南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延长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组建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专家和企业高管的政策理解与执行水平,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快落实。

(三)增强企业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落实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新要求,相应修订认定管理办法,给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定优惠与扶持。加快落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享受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提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力度。重点推进高新园区、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立绩效认定评价考核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在孵化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

(四)加大科技金融结合力度

加快建立湖南省区域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着眼后备企业重大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资源向科创板上市民营科技企业后备企业倾斜,帮助后备企业获得更多科技经费、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为科创板持续提供優质后备企业。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湖南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后备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商业保理等金融支持,解决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

(五)强化科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引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民营科技中小企业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高层次急需人才、高技能紧缺人才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尤其在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支持各类人才向偏远地区发展,对自愿建设和服务偏远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管理人才,依据人才等级、资历、成果等在资金扶持、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引入地区财政和企业三方按一定比例负责。开展自科系列职称评审,重点支持民营科技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评审资历、年限等限制,主动从项目支持、平台建设、奖励推荐、产学研对接等方面为民营科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惠春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以苏州市为例[J].武汉金融,2020(01).

[2]颜赛燕.基于AHP-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03).

[3]项飞英.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融资新模式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

[4]马毅等.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融资研究——基于集群创新网络与融资创新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03).

[5]刘宁.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2).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