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对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弥补问题
2020-07-20楚秀银
楚秀银
[摘 要]农村双独留守儿童在情感方面主要表现在每遇到心理刺激或不愉快时,即使轻微,也易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极易生气、激动和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休,或有冲动行为;缺少爱心,没有同情感。本文主要剖析农村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阐述农村学校对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弥补的对策,以及由此产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策
农村双独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或是父母离异后,孩子的直接监护人父亲(母亲),为了生活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或父亲(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容易在情感冷漠过程中逐渐形成不良心理。怎样教育这些孩子,改掉他们的毛病,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成因
近十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大量村民开始外出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打工。以2018年一个乡镇为例,双独留守儿童占比达到了25%,预计这个数据还会逐年增长。由于父母和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情感、心理、安全、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监护人没有做到监护责任,导致孩子情感缺失;二是缺乏抚慰,心理健康令人堪忧;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四是没有重视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意识淡漠;五是无力辅导孩子学习,缺少耐心,孩子成绩差。
二、农村学校对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弥补对策
针对农村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和探究,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推敲,选择了一些应对策略,反响很好,效果也很突出。
1.建立双独留守儿童档案
收集双独留守儿童的信息资料,初步掌握双独留守儿童家长情况及他们的家庭背景,初步了解双独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认真填写《双独留守儿童信息登记表》,做到心中有数。每名双独留守儿童建档案,这是他们成长的足迹。因为家长外出打工不固定,所以双独留守儿童也不固定,要及时建立档案,认真收集材料。
2.亲情是最有效的医心良药
让双独留守儿童体会到家的温馨,学校可以搞“结对子”帮扶活动。教师要经常找双独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为此,还要成立心理辅导咨询室。虽然学校为学生能做很多事,但父母的爱是学校替代不了的,要让双独留守儿童真正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使双独留守儿童能和其他同伴一样健康成长。可以为留守儿童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心连心的距离更近。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进行引导。通过一个星期一次的电话談心,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也可以当孩子的倾听者,并告诉孩子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有条件的情况下,寒暑假可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和父母一起生活,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能培养感情。
3.抓典型、树榜样,宏扬正能量
个别双独留守学生自觉性强,自立能力突出,在道德品质和学业上出类拔萃。发现了这些学生后,应及时树为标兵,让双独留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大力宣传优秀双独留守学生榜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更多的双独留守学生向他们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让各班宣读其事迹,用身边的典型感染每一名双独留守儿童。
4.开展心理、生理疏导,净化双独留守生心灵
学校开展心理、生理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要对双独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生理教育,使其健康成长,可以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游戏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双独留守儿童生活活动班,把双独留守儿童集中起来,由教师带领他们进行集体游戏活动,进行家庭自理能力培养、心理疏导和爱心抚慰等工作,开展一定时间后,效果很明显。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记录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5.让全社会关爱双独留守儿童
虽然双独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教师及社会可以努力用爱心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这不是父爱和母爱却胜似父爱和母爱的大爱,并在大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比如,个别留守生爱哭,教师可以像妈妈一样,把孩子接到家中住,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多次沟通,学生会慢慢有所转变。为了让双独留守儿童在假期中能做有意义的事,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学校假期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和微机室等,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每年双独留守生的家长在春节时基本都会回来,学校抓住时机进行家访慰问,除了春节关怀外,教师重点是要和孩子的父母见一面,沟通孩子的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近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外打工的情况和对孩子的期望,这种做法让双独留守儿童非常感动。社会大爱影响学生的一生。每年社会各界都为双独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生活大礼包、生活助学金和贫困助学金等。更多的人为双独留守儿童捐赠衣物、鞋、帽、被褥等,使这些学生生活无忧,快乐成长。
6.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一,开通亲情电话。开通亲情电话,为双独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第二,落实手拉手帮扶制度。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临时家长,每位教师必须当一名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第三,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学期都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第四,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双独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第五,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临时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段进行评比,陶冶学生的情操。第六,写一封亲情书信。临时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第七,过一个快乐的生日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建立双独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开展赠生日卡、写生日感言、送生日祝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第八,主题活动促发展。根据实际坚持开展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手抄报比赛等主题活动。
三、农村学校对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弥补产生的效果
第一,双独留守儿童增强了信心。通过多方面的教育、锻炼和培养,双独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情况和谈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有所增强。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第二,双独留守儿童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双独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三,双独留守儿童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很多留守儿童经过多次活动和心理交流,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第四,安全意识大幅提升。双独留守儿童因看护缺失,健康和安全难以保障。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学龄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的悲剧。在临时监护人交流会上,监护人各抒已见,交流沟通心得,找到大家认为可行的安全教育方法。交流现代环境下的安全管理和学习指导,引导孩子从细微处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第五,双独留守儿童在期待中成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很多双独留守儿童都获得了各方面的奖励。
总之,双独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棘手的问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农村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郝世杰.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9).
[2]徐 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