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以广西为例

2020-07-20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全面实施绩效评价部门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改革任务,首次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讲求绩效成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基调,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这是党中央通过的首个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新要求。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目标为基础、以监控为保障、以评价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旨在改进预算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财政支出及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对推动财政管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欠发达省份,广西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深入推进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本文将总结分析广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著名预算专家艾伦·希克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马骏等,2011a)。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财政的核心。国家越是向前发展,越是重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重视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预算改革朝向新绩效预算发展。

在确定了公共财政框架以后,我国的预算改革持续深化,先后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特别是实施了预算绩效评价。但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执行、监控反馈环节,但绩效评价的结果、绩效评价产生的绩效理念等并没有融入预算编制、审核等预算全过程,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预算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思想和技术融入整个预算体系。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形势吃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据统计,2018年全国财政收支差额达3.8万亿元,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基层。2019年中央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全年减轻企业税负和社保缴费负担2万亿元,大大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这导致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在支出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扶贫等支出较多,可以压缩的空间很小。而且减税降费是一项长期政策,还会对以后年度产生持续影响,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地方的影响更大。所以,中央明确了要过紧日子,有保有压,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

除了压缩一般性支出并外,另一项根本的措施是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成本、节约、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并使之制度化。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部门从现在的对资金支出过程负责转变到主要对资金支出的结果(绩效)负责。绩效的基本思想是成本效益原理,效益低、成本高,绩效不好;效益高、成本高,绩效不好;成本低、效益低,绩效也不好;只有成本低、效益高,绩效才好。以这种绩效理念来指导预算管理,预算部门必然要想办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引导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适应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一是预算管理理念要从过程、程序管理转向结果、绩效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预算中控制取向的制度设计,而是构建一种管理责任的支出控制模式,将支出控制的重点从投入转到了产出和结果,在赋予部门支出一定灵活性的同时,要求预算部门承担起对于产出或结果管理决策的责任(马骏等,2011b)。二是需要重新搭建预算编制框架。原来分项列支的预算编制模式是基于程序导向的预算编制模式,注重投入,不能提供产出、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因而无法反映资源配置效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部门职能梳理、工作任务确立、项目论证以及计划实现的绩效目标设置等过程之中。这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预算编制框架。三是对预算评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执行监控等环节管理也必须从原来的合规性转到绩效性。这就需要建立起绩效导向的预算评审、执行、监控机制,要从有利于提高绩效的角度出发来评审财政投资、执行政府采购,要对绩效进行精确的测量并用于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中,要设计绩效导向的预算执行和监控流程机制。四是要改变预算部门的预算最大化动机,从“乱要钱”转变到“用好钱”,从铺张浪费转变为创新节约。作为政府管理的“血液”“神经”,预算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必然促使政府其他方面也进行深入改革,从过程管理转变到结果管理,追求绩效,从而引导一次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变革。

二、广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能凭空建立,需要一定的理念、制度、技术和实践基础。2011年以来,广西财政厅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坚持稳步推进、先易后难的总基调,以扩面、拓围、提质的思路,形成了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主,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和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为辅的绩效评价格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初步建成。总体呈现绩效理念逐渐形成、绩效覆盖面持续扩大、绩效管理环节全面覆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支撑配套持续增强的局面。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逐渐形成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支出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预算编制环节,预算部门都能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二是预算部门在申请预算和使用财政资金时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更加关注支出应达到的产出和效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得到提升;三是在预算评审的时候,预算部门能够站在绩效的角度与评审专家沟通交流;四是逐渐有意识地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项目立项甚至内部职员激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健全组织机构,培育绩效文化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广西财政厅于2014年9月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市县层面,14个设区市中有11个设立了预算绩效管理专门机构,部分有条件的县建立了预算绩效管理机构,未建立专门机构的市县均设专人负责。团队的组建、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充实,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营造舆论氛围,培育绩效文化。

广西财政厅每年对预算单位、市县财政部门、专家学者和中介机构组织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培训对象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广泛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社会影响,凝聚各界共识,为工作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三)不断完善预算绩效制度体系

广西财政厅结合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经验,将有效的经验做法加以制度化,建立了以预算绩效实施意见为指导,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评价结果应用办法等为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层面,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我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区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2018年1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广西财政厅层面,先后出台了《自治区本级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厅内工作规程》《广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项目支出绩效指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四)构建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广西区本级已基本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由局部试点转向部门全覆盖,管理环节由绩效评价单一环节延伸到全过程,管理模式由单一项目支出管理转变为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政策绩效管理等综合绩效管理模式。

1.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源头和基础,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搭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广西区本级自2012年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试点以来,坚持“扩面提速”和“提质增效”两手抓的总基调,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改革(见表1)。截至2019年,区本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管理重心已从“扩面”向“提质”转移。一是将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纳入区直部门机关绩效考评,从机制上增强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的约束力;二是每年组织绩效专家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集中会审,并书面下达审核意见,从技术层面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三是继续将预算绩效目标报自治区人大审核,建立业务部门初审、财政部门审核、人大审查的多层次审核机制,从程序上稳步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质量。

表1 广西区本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进程

2.开展预算绩效目标运行监控试点。

广西区本级从2015年开始在区直部门开展绩效跟踪监控试点,到2017年,除继续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跟踪监控外,将部门自我监控范围扩展到所有区直部门,初步形成“1234”监控模式,即:每个区直部门选择1个项目支出,采用部门自我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2种监控方式,分1~6月、1~9月、1~12月3个时间节点,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绩效目标偏离情况4个维度开展绩效跟踪监控。通过绩效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项目执行偏差、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切实保障项目完成预定绩效目标。

3.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关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成败。广西区本级采用部门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一是推进预算绩效自评全覆盖。从2017年开始实现区本级预算绩效项目自评和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全覆盖。2019年,对区直部门2018年度2600多个预算绩效管理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组织开展自评,对所有非涉密一级预算单位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自评材料均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审核、报送,实现无纸化管理。二是不断扩大预算绩效再评价范围。自治区本级从2013年开始引入第三方开展预算绩效再评价工作,并逐年扩大评价面和拓展评价模式(见表2)。到2019年自治区本级预算项目支出绩效再评价数量达87项(涉及预算资金106亿元)、政策绩效评价1项(涉及预算资金24亿元)、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涉及63个区直部门、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3项(涉及预算资金65亿元),创近年来自治区本级预算绩效评价种类、数量、金额之最。三是不断创新绩效评价方式。2019年首次与自治区绩效办联合开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农家书屋项目”两个项目绩效再评价工作,再评价结果直接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切实推动区直部门树立“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绩效理念。四是不断优化重点项目绩效再评价的受托第三方遴选机制。自治区本级从2016年开始引入“双选”竞争模式,即第三方结合自身特长等选择评价项目、财政部门根据第三方评价工作方案优劣确定受托第三方,实现第三方择优入围,增强评价项目和第三方专长的匹配度,推动预算绩效评价质量进一步提升。2019年,广西财政厅印发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将这一做法制度化。

表2 广西区本级预算绩效评价基本情况

4.不断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广西财政厅于2018年修订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与自治区绩效办联合印发了《自治区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暂行办法》,结果应用方式涵盖了反馈整改、结果通报、结果报告、与预算安排挂钩、公开、用于机关绩效考评等,切实提高绩效评价工作实效,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技术支持力量不断增强

1.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智库”。

从2013年开始,广西区本级即引入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方中介机构和专家参与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课题研究等。2018年通过公开选聘和公开招投标,将绩效专家库扩充到320人,第三方中介机构库扩充到40家,其中区外15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引入发达地区第三方中介机构,旨在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省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经验,带动广西本土第三方中介机构成长,提高广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质量,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智力基础。

2.建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2013年,广西财政厅印发《广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从项目支出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环节设计共性、个性指标1863条,初步建构了专门服务于预算绩效管理、分科目分类别的绩效指标体系。同时开始探索建立按项目支出类型分类的绩效指标体系。2017年,组织有关专家在对区直部门2016~2017年预算绩效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预算绩效分类指标体系研究报告》,将项目支出按照内容初步划分为六大类:基础设施建设类、产业发展类、民生补贴类、行政运行类、信息技术类、其他类。对前五类分别设计了共性指标体系,对第六类进一步细化为教育类、文化类、公共安全类、科技类、农业类、林业类、水利类、环保类等,并研究二级分类绩效指标体系。2018年,广西财政厅围绕如何设置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问题,对100多个区直部门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印发《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体系模版》,指标模版覆盖53个部门的个性项目支出、8类共性项目支出,以及59个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指标体系,基本覆盖自治区本级财政支出的主要领域。

3.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广西财政厅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广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5年试运行,自2016年正式运行以来,实现了预算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绩效再评价的系统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六)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绩效方法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后,促进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推动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广西财政厅将部门职责履行和履职效益作为部门整体支出考评的重要内容,引导区直预算部门将财政资金向部门职能履行领域倾斜,有效保障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项目的资金需要,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二是推动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下,预算分配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矛盾的焦点,其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后,把预算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和确定预算规模的重要依据,使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从“分钱”博弈中逐步解脱出来,推动资金分配从“人为分钱”向“靠制度分钱”转变。三是推动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对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的支出,预算部门要同时从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四个维度明确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基本情况,倒逼预算部门提前谋划任务,夯实项目储备等基础工作,细化项目支出结构和内容,提高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四是推动政府效能的提升。对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支出,要求设置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引导预算部门对标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三、制约广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广西预算绩效管理受工作起步晚,理论研究薄弱,实践经验较少,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外部支撑条件乏力等原因制约,自治区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理念不深、质量不高、权责不等、机制不全、约束不力等问题,制约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推进。

(一)思想层面,绩效理念不深

受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影响,区直部门对财政预算的效率与效益重视不够,仍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问题。主要原因是区直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清,定位不准。一是认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部门的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二是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一种形式,意义不大,预算管理的关键是执行。三是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增加了区直部门的业务工作量和考评压力,是罩在自己头上的“紧箍咒”,对其他“重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总体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基本上是由财政部门来推动,而其他区直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对待甚至抵触心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动力不足,在绩效管理实务操作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二)制度层面,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广西的预算绩效管理推进进度仍然不够,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主要以意见、管理办法为主,没有纳入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够,缺乏顶层规划的引领,这导致预算部门动力不足。二是现有制度规定原则性强,而操作性不强,而且相互衔接不够。

(三)机制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分工机制不完善。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职权责不清、责任不明,预算绩效改革以财政部门单兵突进为主,业务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缺乏动力,未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未建立绩效考评联动机制。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本应有机整合,协同管理。但因主管部门不同,相互间交流、合作不够,导致预算绩效和政府绩效相互独立,缺乏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三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广西预算绩效管理以惩罚性机制为主,未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的正向激励机制,而约束机制又缺乏硬约束力。预算绩效考评在政府机关绩效考评中权重过低(2017年仅占区直机关绩效考评总分的0.1%),加上预算绩效在预算安排中话语权较低,预算绩效对区直部门的约束作用非常有限。四是问责机制和公开机制不健全。广西区本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仍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层面,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未触及区直部门深层次利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在政府内部使用,社会公众参与度低,未能发挥社会公众在预算绩效中的监督作用。评价结果对于支出分配和项目管理应有的参考、导向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技术层面,绩效指标不够科学

一是预算绩效目标设置的依据不足、不实,内容笼统、抽象,而且测量目标的指标未能与绩效目标对应起来,效度不高。二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及其指标未能有效衔接、整合。四是产出和效果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设置随意性强,有意规避风险,也未能与绩效目标设置的指标标准衔接起来。五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差,评价相同项目或部门的不同绩效评价组织者设计的指标体系相差太大,不同年份的指标体系相差较大,大大降低了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六是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有遗漏,而非关键指标过多,造成评价结果信度和效度都低,而且浪费财力。七是指标权重基本上是主观估计的,主观性太强,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五)管理方面,预算管理方式滞后

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未进行有机整合。一是预算安排与预算绩效“两张皮”问题仍比较突出。广西区本级当前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先确定预算规模基础上再设置绩效目标,预算安排既未与上年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挂钩,也不与次年的预算绩效目标挂钩。二是部门预算缺乏支出结果信息。当前部门预算说明仍以投入为主,主要对支出方向和支出内容进行细化,对预算支出应达到的结果及应解决的问题无制度方面的要求,导致部门预算中缺乏支出结果内容,影响预算绩效目标设置质量。三是项目支出缺乏规范的支出标准。广西尚未建立共性项目支出标准和个性项目支出标准,难以对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未能发挥预算绩效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六)基础方面,绩效管理的支撑力量仍然不够

一是各部门对绩效评价所需的统计数据和基础资料未做完整、有效的整理,数据不全、资料不齐,导致绩效评价现场核查的工作主要是查找数据资料,而不是分析数据资料,无法为预算绩效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撑。二是绩效人才队伍短缺。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跨学科、专业性很强的管理活动,需要懂绩效、财务、管理以及行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但实际中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工作经验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等短板,难以适应绩效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需要。三是信息系统支撑薄弱。广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独立运行,未能与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对接,数据处理能力有限,从而不能为预算绩效实施提供完整、全面的数据。

四、加快推进广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绩效理念,培育绩效文化

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广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进展成效,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政策知晓率、参与度,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改革氛围。二要大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工作。广西财政厅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区财政部门工作人员、预算绩效管理中介机构进行普及性、提高性的培训工作。各预算部门也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知识普及性教育培训。通过宣传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党政部门工作人员拥有深刻的绩效理念,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

一是争取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地方性法规,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层次。二要按照规划引领、填平补齐的思路,尽快完善广西预算绩效管理总体规划。三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为指导,深入总结绩效管理实践经验,加强课题调研,对已有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制定缺失的管理办法,包括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具体操作细则、绩效专家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服务费管理办法等。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要加强财政与人大、监察、审计等机构的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建立健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具体实施,人大、审计依法监督,专家、第三方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建立权责对等的分工机制。进一步理顺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职责分工,构建权责对等、职责明确的分工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三是建立预算绩效考评和政府机关绩效考评的联动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机关绩效考评结合起来,两者在考评方式、方法、考评结果等方面进行衔接和联动,将政府机关绩效考评的履职情况和满意度情况作为预算支出考评的重要参考,将预算绩效纳入政府机关绩效考评范围。四是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奖励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高的部门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正向激励引导部门主动作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纳入政府机关绩效考核范畴,稳步提高预算绩效在政府绩效考评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绩效问责机制,依托政府绩效考评逐步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绩效问责机制。五是建立健全绩效信息公开机制。积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以预算绩效目标、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公开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预算绩效中的监督作用。

(四)着力优化指标体系,建立标准体系

1.进一步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系统梳理近年来自治区本级预算项目绩效,分类别制定共性绩效指标框架。二是选择部分部门开展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研究,逐步建立起分行业、分部门、分领域的绩效指标库,后续年度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三是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共性指标体系和个性指标体系,共性指标要突出横向的可比性,个性指标要体现项目的特点,要突出纵向可比性。

2.建立标准体系。

一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组织相关预算部门,根据预算项目特点,研究制定分类分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在某些重要领域制定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充分发挥支出定额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探索研究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

(五)建构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纵向的过程体系。

(1)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约束机制。各级预算部门要科学设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项目绩效目标等,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测算资金需求、申请预算资金的前置条件。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建立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效衔接机制。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以及未按审核意见修改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预算,切实改变“先有资金、后有项目,先有项目、后设目标”的现象。预算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下达。

(2)全面实施绩效运行监控机制。预算部门要按照财政部门有关绩效监控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本部门所有预算绩效管理项目开展实时自我监控。财政部门要选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按季度开展重点跟踪监控,监控内容包括预算绩效目标实现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并逐年扩大监控范围。对绩效运行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项目主管部门,督促整改、加强纠偏。

(3)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一是前移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预算部门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重大专项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为决策依据,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未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不予安排预算。二是强化预算绩效自评管理。预算部门要积极主动对预算项目支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客观公正的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同时在本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联合审计等部门对部门预算绩效自评情况开展抽查,抽查结果纳入机关绩效考评。三是全面提高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再评价质量。不断扩大简易绩效评价范围,将重点绩效评价转向已达到有效期限或已实施完毕或实施周期较长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和项目调整与终结的依据。四是在自治区层面开展市级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评价重点围绕预算收支绩效情况、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等,评价结果纳入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范围。

(4)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一是制定完善并全面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实现预算绩效评价报告随部门预决算同步公开,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政策调整、绩效问责的直接依据。二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充分审核评价结果,确保准确性,突出重点进行反馈。建立常态化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全部、及时得到反馈。建立跟踪、审核机制,及时追踪反馈落实情况及评价结果整改情况。并对反馈整改情况进行再评价,提高整改效果。将结果反馈机制嵌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结果反馈情况和整改情况。三是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公开的内容、范围、时间、方式、程序等作出详细的规定,确保社会公众知晓并参与监督管理。四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报告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各单位自评及再评价结果报告方式、方法、内容和程序等,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报告跟踪机制,及时追踪结果报告落实情况。五是研究和制定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除政策已明确具体投入规模的支出之外,原则上按照预算支出上一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和次年的绩效目标安排预算。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内容,按照结果为导向的原则,将预算支出预期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从而不断提高绩效在预算安排环节的话语权,调动区直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不断强化绩效意识和绩效理念。六是建立健全结果问责机制。将绩效责任落实到人,倒逼部门追求良好的绩效。对结果问责依据、方式、内容和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建立跟踪机制,及时追踪结果问责落实情况。

2.横向的模块体系。

为便于政府部门对本级预算绩效进行管理,加强对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资金使用单位、政策及项目预算绩效监督,根据各级政府部门职能、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及标准,建设横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块,包括政府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模块、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模块、预算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模块、资金使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模块、政策预算绩效管理模块、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模块等。

(六)完善数据统计、队伍建设及信息系统,建设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一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结合项目支出特点,建立健全反映项目实效的统计数据,为绩效指标提供权威、准确、及时、全面的数据。二是加强绩效队伍建设,以培训、定向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调动中介机构和绩效专家承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稳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三是加强预算绩效信息系统建设,搭建预算绩效与预算管理的共享平台。

(七)加强理论研究,突破重点难点

要充分利用“外脑”,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操作难点等委托给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攻关研究,有效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度。例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模型构建,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分类指标库的建设,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衔接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等。

(八)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部署,按照“三年打基础、四年全覆盖、五年成体系”的思路,坚持自上而下、局部到整体、先易后难的路径推进,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专门机构,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本级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力度。四是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指标标准建立工作,确保预算绩效衡量有标准。五是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六是建立全区一体化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经验、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全面实施绩效评价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