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探讨
2020-07-20张爱民徐银银刘健周晓卿
张爱民, 徐银银, 刘健, 周晓卿*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1 针灸科, 2 推拿科, 3 汉方肺病科, 广东 深圳518172]
腰痛是现代人的常见病, 具有发病率高, 难治愈、 易复发等特点, 需尽早干预治疗, 避免引发腰椎退行性病变。 当前,西医治疗腰痛以药物为主, 但疗效有限, 需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中医对腰痛的研究较多, 并实施辨证分治, 其中寒湿腰痛的发病率较高, 是防治的重点。 中医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法较多, 可分为外治和内治两大类, 其中甘姜苓术汤为临床常用的内治方剂[1]。 本研究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52 例寒湿腰痛患者, 探讨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52 例寒湿腰痛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甘姜苓术汤组, 各26 例。 患者均有慢性腰痛病史, 腰部沉重冷痛,四肢疲倦乏力数月余, 阴雨天加重, 脉沉迟, 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腰腿活动无明显障碍, 经MRI 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退行性病变, 符合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中关于寒湿腰痛的诊断标准[2]。 甘姜苓术汤组男16 例, 女10 例; 年龄34 ~60 岁, 平均 (47.11 ± 13.02) 岁, 病程3 ~8 个月, 平均(5.26 ± 2.82) 个月。 常规组男15 例, 女11 例; 年龄34 ~59岁, 平均 (45.17 ± 11.02) 岁; 病程4 ~8 个月, 平均 (6.02 ±1.96) 个月。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寒湿腰痛者; 一侧或两侧骸棘肌轻/中度压痛, 无明显功能障碍; 成年人; 自愿参与本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明显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者; 骨密度检查显示严重骨质疏松者; 腰椎间盘突出/滑脱者; 入组前2周内实施药物治疗、 手术或理疗者; 无法配合完成疗程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指导卧床休息,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外用镇痛消炎药, 然后采用电针、 红外线理疗、 推拿等舒筋活血疗法。 甘姜苓术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 方剂组成为炙甘草15 g、 干姜10 g、 茯苓30 g、 白术15 g、 桂枝15 g、 杜仲30 g。 临证加减: 寒凝疲血者, 加红花10 g, 桃仁12 g; 寒邪偏盛者加独活30 g, 牛膝15 g, 附片30 g; 风邪为甚者, 加防风12 g; 湿邪偏胜者, 加苍术10 g, 厚朴15 g, 陈皮15 g; 肾阳虚者, 加桑寄生20 g, 菟丝子15 g,淫羊藿10 g。 每日取1 剂药物, 水煎后分2 次服用, 7 剂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 治疗2 个疗程后,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评估临床疗效[3]: 治愈: 腰痛、 腰部沉重症状完全消失, 四肢疲倦乏力等症状消退, 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 腰痛、 腰部沉重症状明显改善, 四肢疲倦乏力等症状消退, 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但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 有效:腰痛、 腰部沉重、 四肢疲倦乏力等症状均改善, 腰部功能存在轻微活动障碍; 无效: 腰痛、 腰部沉重等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样本数- 无效数) /样本数× 100%。 ②腰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 疗程结束后、 治疗后3 个月的腰部疼痛程度[4], 评分0 ~10 分, 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 ③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均随访6 个月, 观察腰痛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甘姜苓术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92%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n (%)]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疼痛程度比较 甘姜苓术汤组疗程结束后和治疗后3 个月的腰椎疼痛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疼痛VA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疼痛VAS 评分比较
分组 n 治疗前 疗程结束后 治疗后3 个月甘姜苓术汤组 26 6.68±1.73 2.02±0.43 1.58±0.53常规组 26 7.02±1.86 3.89±0.52 2.64±0.68 t 0.682 14.131 6.269 P 0.498 0.000 0.000
2.3 两组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 个月, 甘姜苓术汤组的腰痛复发率为3.85% (1/26),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77% (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84, P <0.05)。
3 讨论
中医将腰痛划分为寒湿腰痛、 湿热腰痛、 肾虚腰痛等多种类型, 其中寒湿腰痛相对多见, 以腰部沉重冷痛、 四肢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 腰痛缠绵, 极易反复, 阴雨寒湿天气后加剧,温则痛减,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单纯服用镇痛消炎药、 推拿、针灸等效果不佳, 需内服外治共同作用, 方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中医将寒湿腰痛归为 “痹证” 范畴, 同时更偏向于 “着痹” 一证, 感于寒, 则关节禁锢, 为湿所困, 则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病也, 患者多属寒湿外受或肾阳不足者, 为肾着之病[5]。甘姜苓术汤 (肾着汤) 为祛风湿、 利腰膝、 散邪止痛的经典方剂, 中医对于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的研究普遍提出: 肾着之病, 甘姜苓术汤主之。 故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较为对症,为进一步强化其温经散寒燥湿的效果, 本研究临证加用桂枝、杜仲两味药材, 方剂中干姜辛热, 温里散寒; 白术、 茯苓健脾利水; 炙甘草补气和中, 桂枝温阳通痹; 杜仲滋补腰肾[6]。 相关研究[7-9]显示, 甘姜苓术汤辅助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较为可靠, 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甘姜苓术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92% (P <0.05); 疗程结束后和治疗后3 个月, 甘姜苓术汤组的腰椎疼痛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 提示甘姜苓术汤加味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缓解腰痛程度。 此外, 本研究随访6 个月的结果显示, 甘姜苓术汤组的腰痛复发率仅为3.85%,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79% (P <0.05), 表明甘姜苓术汤加味可降低腰痛复发风险,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甘姜苓术汤加味治疗寒湿腰痛疗效可靠, 预后良好, 复发风险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