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图片史料中历史信息提取路径探究

2020-07-20霍秀云程亚静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秦始皇史料历史

霍秀云 程亚静 薛 爽

(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 历史组,河南 濮阳 457001)

一、提取图片史料历史信息的意义

(一)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

《通志·图谱略》言:“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索象于图,索理于书。”[1]387-388可见,图片史料对于历史学习十分重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为达到“通过尝试解读不同类型的史料,知道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知道如何获取不同类型的史料并将其用于历史研究”[2]33的学业要求,需要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解读、表述、记忆、归纳、质疑等能力,积累包括文献、图像(图片史料和影像史料)、实物等必要的历史史料,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读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历史信息。

(二)历史教学的现实需要

相比旧教材,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明显图片史料数量大幅增多,这反映了图片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解读图片史料的具象信息,挖掘其蕴含的隐性信息,对历史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三)中考历史要求的需要

综观近年来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对图片史料解读提取信息的考查一直都占较大比重,如2017 年、2018 年试卷对图片史料解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考查均高达13 分,2019 年试卷对图片史料解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考查已经上升到17 分,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目前为止,对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图片史料的研究大多是对其分类、运用策略等的研究,而对于解读和提取图片史料历史信息的路径研究较少,因此,探究图片史料提取信息的路径非常必要。

二、图片史料中历史信息提取路径案例剖析

(一)历史人物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一课中的秦始皇像[3]45(见图1)为例,探究历史人物图片提取信息的路径。

图1 秦始皇像

1.历史人物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过程

(1)观察图片,提取直观信息。教师先引导学生先阅读图片下方的文字,判断该历史人物是谁,通常来说学生都能说出来是秦始皇。再观察这个人物图片主体信息,从图片主体上能提取到他的衣着和表情信息:他头戴旒冕,身穿冕服,腰系黄赤大佩,还佩戴一柄长剑;他目光炯炯有神,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2)结合教材,探究图片蕴含的隐性信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给人物断代。秦始皇生活在战国时期,并横扫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在当时的主要历史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在中央设立“三公”,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确立了国家对地方管理的新模式;秦始皇还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度,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征服东南和岭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犯。秦朝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也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徭役和兵役,施行严苛的法律,下令“焚书坑儒”等,这些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影响,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学科素养的要求,其基本的原则是尊重史实,一分为二、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只片面强调秦始皇厉行苛政、严刑峻法,是历史上典型的暴君,但结合秦始皇的主要历史活动,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完善、巩固,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可见,称他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2.历史人物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真实性验证

通过上述方法提取的信息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性,还需要提供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等其他类型史料进行有效旁证。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相关描述为上述信息提供了文献史料佐证;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47页的“统一货币”实物图、48 页的“铜量”“铜权”实物图、49 页的“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历史遗址和51页的“秦代的刑具”实物图等则提供了实物史料。

上述提供的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印证了提取信息的可信性,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既符合初中历史课标要求[4]5,也渗透了“二重证据法”思想。

(二)历史事件场景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

1.历史场景图解读提取历史信息过程探究

以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中的《五四运动》(绘画)[5]218(见图2)的场景图片为例进行分析。

图2 五四运动(绘画)

(1)观察图片,提取直观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图片下方的文字,判断具体的历史场景——五四运动;再观察图片主体信息,提取出丰富的直观信息,即五四运动爆发的地点在天安门前,斗争主力是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斗争的方式是示威游行,呼喊的口号有“废除二十一条”等;通过仔细读图还能感知到反动军警对爱国学生示威游行的残酷镇压以及青年学生面对镇压无所畏惧、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等等。(2)结合教材,探究图片所蕴含的隐性信息。通过上述图片可以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发展态势、结果及意义等隐形信息。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列强操纵巴黎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以收回山东主权为主的正当诉求,反而作出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的决定,这就引发了五四运动。由于北洋政府的镇压激怒了中国的工人阶级,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人大罢工迅速席卷全国,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最终,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其作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意义影响更为深远。

2.对《五四运动》(绘画)历史场景图解读提取的历史信息真实性验证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文献史料中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和实物史料“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6]218(见图3)中“救国雪耻”的信息,都能印证从《五四运动》(油画)中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三)社会生产场景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

图3 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1.社会生产场景类图片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过程以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大改造”一课中的“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7](见图4)图片为例进行解读。

图4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1)观察图片,提取直观信息。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该图片下方的文字,判断该图片呈现的具体生产活动场景——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片主体信息即门头上有一幅写着“盛锡福”三个大字的牌匾,左侧有“天津市公私合营盛锡福帽厂”的厂牌,门前面是人们放鞭炮庆祝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的场景。

(2)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图片蕴含的隐性信息。结合图片呈现的具象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深入了解三大改造中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及效果: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经营原来企业的老板,他们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者;经过公私合营后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企业的性质由资本家个人私有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动条件,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社会生产场景类图片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真实性验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孙洪群、金永年的《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等有关其他行业的公私合营的相关文献史料佐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三、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图片史料中历史信息提取的路径

从以上结合案例的分析探究可以看出,解读人物图片史料的思路也可以运用到解读历史事件场景图、社会生产场景图中,还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图片史料的解读中,如社会生活场景图、科技发明图、徽章图等。从这些图片史料解读提取信息的过程可以看出,图片史料历史信息提取的路径大致遵循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观察顺序:先文字,后主体;先整体再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主后次。

第二步,提取显性信息。显性信息一般包括时代、主题、人物、地点、内容等。

第三步,探究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包括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状况,产生的影响,得到的认识,获得的启示,形成的观点等。

第四步,提供旁证。旁证包括与该图片史料反映的历史相关的文献史料、口述史料、纪录片等。

在图文结合、教材和史料结合、教材和历史文物结合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大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秦始皇史料历史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史料二则
秦始皇忆师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新历史
秦始皇拜荆条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