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近5 年积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2020-07-20段芬芬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篇学者模态

段芬芬

(内蒙古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作为话语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积极话语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仅约20 年。1999 年,马丁正式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他认为语言分析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和视野去观察那些主张和平、平等的“好新闻”,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方向进行,以正面的思想来引导读者[1]。

我国关于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稍晚。2006 年,朱永生从积极话语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联系入手,试图评述积极话语分析的时代背景、动机、内容、方法及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同,探讨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从而使读者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贡献、不足和未来的走向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2]。2007 年,黄会健、冷占英和顾月秋根据马丁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评价模式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评价标准进行积极探索[3]。2012 年,胡壮麟通过例证论述强调二者的互补性[4]。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近5 年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启发。

一、文献选取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择“主题”词为“积极话语分析”的全部文献,包括期刊文章和硕士论文,并采用“精确”匹配方法检索出2015 年1 月到2019 年12 月发表的积极话语分析相关文献,共117 篇,下文将对积极话语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二、积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一)研究趋势

笔者对2015—2019 年的积极话语分析的相关文献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15—2019 年积极话语分析文献数量统计表(篇)

从表1 可知,在2015—2019 年5 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硕士论文有较大的增幅,有55 位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积极话语分析作为毕业论题进行研究,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近5 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可知,研究内容主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包括对新闻语篇、话语语篇、网络语篇、多模态语篇及其他语篇内容的分析。由于积极话语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与此相关的理论评述普遍较少。薛静、高月琴简要论述了积极话语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提出研究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思路[5]。杨林秀、赵浩分析了国内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指出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非常有限,应从多层面、多学科、多理论范式的背景进行研究[6]。这些研究指出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前景,更能提高学者的研究兴趣。

在应用研究方面,新闻语篇占比最大,语料涉及范围广泛。刘小倩基于评价理论对“一带一路”新闻语篇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展示了大国形象,具有社会意义[7]。崔羽航等运用评价理论解读“中国梦”论述的积极话语,传播了一定的社会正能量。此外,涉及的新闻内容还包括一些社会热点,如奥运会以及一些国际大峰会等[8]。话语语篇包括演讲和领导人讲话。倪莎莎尝试以评价理论为研究框架,对博鳌论坛主旨演讲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分析了评价资源在外交演讲中的应用[9]。张姗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表达出了国家和人民共同为构建美好中国而奋斗的信心[10]。网络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主要集中在2016 年,盛桂兰基于评价理论帮助人们理解网络流行词背后隐藏的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1]。韩军茶对微信朋友圈的“晒幸福”现象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背后隐含的积极含义,对其形成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12]。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真人秀节目、纪录片、微视频、微电影及公益广告等多模态语篇成为广大语言学者的研究热点。白一含运用态度系统对电视剧中父女对话进行分析,展示了通过话语传递人际交往的意义,为当前父女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13]。黄妍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以马丁的评价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对中国日报社在2018年推出的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从态度资源中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三个维度探讨该片如何运用语篇中的积极话语来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14]。其他语篇主要包括对教师话语、文学作品及对英语社论的分析,对研究语料进行了创新。王丹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分析教师是如何通过评价系统中所渗透的积极情感因素来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并试图探索教师话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5]。赵丽丽运用态度系统对《小王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解读了简单语言中蕴藏的强大精神力量,展示了语言形式如何传递人际意义,并揭示了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为解读《小王子》提供了新的视角[16]。

(三)研究方法

评价理论是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语言评价事物并表态,标明立场,一直备受学者的青睐。近5 年,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基于评价理论或其任一系统进行分析的,对各种形式语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层面进行了积极性分析。从图像、声音、颜色等多模态角度对各种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也是热点,还有学者将隐喻引入了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大大丰富了话语分析的研究意义。此外这些新的方法或视角都会推动积极话语分析的发展,进一步丰富研究路径。

三、总结与思考

2015—2019 年,我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积极话语分析进行了广泛研究,呈现较好的创新发展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积极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研究屈指可数,导致其得不到广泛发展,因此需要在理论研究方面继续完善,尽可能研究出评价理论的补充性分析方法,指导更多的学者进行探讨。第二,虽然一些学者从多模态语篇、教师话语、文学作品等出发,对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创新,但主要仍集中在新闻和话语语篇,研究内容单一。笔者认为,需要拓宽积极话语分析的语类研究范围,对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以及电子期刊杂志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的新媒体语类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增强跨学科研究,尤其要加强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把积极话语分析的思路引入教学中,加强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积极话语分析引导人们通过语言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氛围,对人们身心健康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发掘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趋向,从多角度探寻其研究意义。

猜你喜欢

语篇学者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学者介绍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学者介绍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