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办学经济效益评估

2020-07-20潘风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摊效益经济效益

潘风清

(南华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来华留学生教育对于加强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引进国际高素质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缩小我国教育贸易逆差等方面具有关键意义。来华留学生教育支持和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培养了了解中国的各国高素质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来华留学生教育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留学生教育的市场性而忽略公益性,将经济效益作为开展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动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学与管理质量低下,破坏中国高校的国际品牌力[1];二是过分强调留学生教育服务于外交需求,不核算留学生教育总体经济效益,留学生教育实际上多年亏损。上述两种倾向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都是不可持续的。可持续的留学生教育应该是兼顾教育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国际化教育。留学生家庭不为留学目的地国纳税,毕业后大多数回归母国就业,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不能与国内学生教育一样作为政府资助的公益性事业,而应当以市场化为主,追求教育质量、教育品牌以及可持续性,应当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实事求是地评估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成本与经济效益。

一、留学生办学经济效益评估的必要性

办学效益是教育实践活动符合社会目的性和有用性的实现程度的评价[2]。从高校角度来看,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跨国企业等而带来的政治、外交效益,还包括留中发展的人才效益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消费贡献等。本文研究的办学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留学生教育成本与留学生给学校带来的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它可以通过统计核算留学生办学成本以及办学收入而定量获得。

(一)留学生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市场体制背景下,评估办学经济效益对于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高校盲目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在自身品牌对留学生吸引力比较弱的条件下依然提供大量的奖学金或其他资助,且所招留学生质量普遍低于国内学生,浪费了教育资源,并引起了社会对教育公平性的广泛讨论。开展留学生教育办学经济效益评估,有利于学校树立起办学效益理念,有利于引导学校不走“赔本赚吆喝”的路径而走以教育质量吸引学生的路径,有利于促进留学生教育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方向发展。

(二)间接衡量教育效率

经济学中,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其一般为正值,有高低之分。效益和效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联系。效率是产生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是效益的必要条件。对于留学生教育来说,如果教育效率不高,效益肯定不好。更重要的是,留学生众多的教学与管理环节是与国内学生共用的。通过对高校留学生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反映出高校办学的效率状况,有利于找到学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发现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高校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

(三)制定招生政策的决策需要

在留学生招生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制定各专业的招生规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确定招生规模必须符合办学条件实际,必须保证经济效益与招生质量。一定的办学效益必须以一定的办学规模为基础,没有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必然受到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问题比较复杂,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越高这样的简单逻辑。从管理层面看,学校管理机构具有社会组织的“制度化同型性”特征,办学规模偏小时,管理幅度不足,行政效率低,生均管理成本偏高。从技术层面分析,学校的教学设备等资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整体不可分性和不可替代性,规模偏小必然导致教学设备等资源负荷不足,利用率相对偏低。招生规模过大,则导致师资、设备超负荷运作或者新增购置投入。

二、留学生办学经济效益评估过程

(一)留学生教育成本核算

留学生教育成本是指学校为了达到留学生培养目标而占用及消耗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由于本经济效益评估主要为高校层面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国家层面以及留学生家庭所耗费的资源和费用不计入在内。

按照支出是否与国内学生分摊,并借鉴《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等相关规定,笔者将留学生教育成本进行分类,如表1 所示[3-4]。

表1 高校留学生教育成本分类

如表1 所示,将留学生教育成本分成了专门成本与分摊成本两大类。专门成本包含负责留学生管理国际学院的全部人、财、物以及留学生教学支出的课时费和实验耗材费。分摊成本是指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共用了教师资源和固有资产而需要分摊的费用,包括建筑物、设备、图书资料以及校园维护等费用。为了简化计算,任课教师薪酬按照总课时比例进行分摊;行政与教辅人员薪酬、校园维护费用按照国内学生与留学生总人数进行分摊;房屋建筑物以50 年为折旧期,设备以其设计寿命为折旧期,图书以5 年为折旧期,折旧费用按学生总人数分摊。具体的计算式为:留学生人均任课教师薪酬=(任课教师全年薪酬×留学生课时占比)/当年留学生总人数;学习人均行政管理人员薪酬=行政管理人员全年薪酬/当年学生总人数;学生人均设备使用费= (设备购置费/设备寿命+设备维护费)/当年学生总人数;学生人均建筑物使用费=(建筑物建设费/50)/当年学生总人数;学生人均图书使用费=(近5 年图书购置费/5)/当年学生总人数;学生人均校园维护费=当年校园维护费总额/当年学生总人数。

在核算留学生教育成本时,要特别注意与留学生教育无关的成本不能计入内,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如党建、离退休、校办企业,等等[5]。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服务都是采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留学生在校内的吃、穿、住、行以及网络等基本上都是以商业化模式解决,这些既不纳入教育成本,也不纳入教育收益。

(二)留学生教育收入

从高校层面上来说,留学生教育收入主要是留学生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收入。如前文所述,本经济效益评估主要为高校层面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主要计算留学生给学校带来的教育收入,而留学生的生活消费、商务活动给地方经济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在计算范围。留学生教育收入=额定学费×招生规模-奖学金支出。由于我国高校主要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各级政府通过学校发放给学生的奖学金应当作为支出项目从收入中扣除。

(三)基于经济效益评估的招生政策调整

制订留学生招生计划,特别是确定学费、招生数量和奖学金支出,必须要以经济效益评估数据为依据。以招生规模为例:热门专业如果要扩大招生规模,则人均分摊教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会有所降低,但是过高的生师比可能会降低教师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还可能会导致新增建筑、设备等固有资产的需求,反而降低生均收益[6]。因此,生源充足的专业应追求教育质量,专业招生规模要受到固有资产承受力与总生师比的限制。相反,生源缺乏的专业可以调整奖学金以提高吸引力,但应该预测政策调整对招生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影响,要争取实现奖学金增而经济效益不减。

结语

市场化模式下,办学经济效益评估是留学生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间接衡量教育效率的需要。通过核算留学生教育在人、物、财等方面的专门成本和分摊成本以及留学生教育收益,可以判断各留学生专业项目的盈亏状态,发现招生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来年调整学费、奖学金、招生规模等招生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分摊效益经济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电网调峰补偿分摊机制研究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考虑满意度的两阶段DEA固定成本分摊方法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