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2020-07-20智瑞芝陈禹杭董雪旺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密集型产值浙江省

□智瑞芝 陈禹杭 董雪旺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污染的空间转移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伴随产业转移的污染转移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进入“新常态”时期,浙江省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全省工业发展呈现出“好于预期、高于全国、领先东部”的态势。尽管如此,污染密集型产业至今仍构成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工业产业结构中高耗能的传统产业依然占很大比重,2018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仍高达33.3%。可见,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近十年来的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而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信息支撑。

|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一)国内学者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识别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学术研究中主要通过三种方法进行界定。第一种通过比较各产业的减排成本,将减排成本占产业总成本比重较高的产业界定为污染密集型[1-2]。第二种方法是比较各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将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水平高的产业界定为污染密集型[3-4]。第三种方法是比较各产业的污染物排放规模,将排放量占所有工业部门中总排放量比较高的产业界定为污染密集型[5]。

(二)本文关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仅采用某一种界定方法难免会产生片面性,不能综合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状况及集聚程度等众多特征。结合浙江省实际,本文通过计算浙江省33 个工业行业的废水、废气、SO2、氮氧化物等指标来选取污染密集型产业。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某行业的不同指标排放量标准化后相加得到行业的排放总量指数。第二步,计算行业污染强度指数,计算公式为:Ii=Di/Wi式中Di表示i 行业污染排放量;Wi表示i 行业产值。第三步,将污染排放总量指数与污染强度指数加和取平均得到不同工业行业的污染综合指数(见表1)。选取其中污染指数较大的10 类作为浙江省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虽然污染综合指数值较高,但由于此类产业受人类生产生活城市规模等影响较大,因此未列入本研究中。

表1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界定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主要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反映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某区域的集聚扩散程度。其公式为:

式中:N 为区域数量;yi为区域i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y 为区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平均值。

2.偏离-份额分析法。由于区域间增长速度不一致,导致影响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受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偏离份额模型将区域经济增长量分解为表征整体竞争优势的区域分量和产业结构优势的结构分量,因而能够较好地描述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差异和空间分异,可以动态地分析区域产业转移规律。

设某一区域i 行业的基期产值为bi0,经济总量为b0(i=1,2,…n),t 年后各行业的产值为bit,经济总量为bt。上级区域i 行业的产值为Bi0,经济总量为B0。t 年后,各行业的产值为Bit,经济总量Bt。

区域和上级区域i 行业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为排除区域增长速度与上级区域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按照上级区域各个行业所占的份额,将区域各产业部门标准化:

则该区域i 部门的经济增长量Gi分解为区域增长分量Ni、产业结构分量Pi、和竞争力分量Di等3 个分量,计算公式如下:

Ni为区域增长份额分量,即平均增长效应,是指区域i 假设按照全国的结构比例分配,并按全国整体的产值增长速度增长应当产生的变化量。Pi为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量,即产业结构效应,是指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差异后,区域i 的某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的比重差异引起的区域i 某产业增长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可以单独分析区域某产业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指区域i 的产业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产业的相对竞争力。

(二)数据来源

研究过程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 年的《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科技统计年鉴》《浙江自然资源与环境统计年鉴》及浙江省11 个地市的相关统计年鉴。

|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变特征

(一)污染密集型产业整体发展“先增后减”,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在2009-2018 年间,整体发展规模与增速均呈现出先大幅上涨,再趋于波动下降的趋势,整体呈现出“倒U 型”曲线特征(见图1)。

根据图1 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图1 2009-2018年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和增长速度

第一阶段(2009-2012 年),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从2009 年的17453.3 亿元增长为2012 年的24983.13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9 年的42.74%增长为2012 年的44.29%,对拉动浙江省生产总值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产业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

第二阶段(2013-2015 年),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仍处于上升阶段,但是增速放缓明显。但粗放型、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模式在2011 年后得到了限制,2012 年开始,浙江省加大制定严格的环境政策并大幅提高污染产业的准入门槛,污染密集型产值增长速度开始下滑。

第三阶段(2016-2018 年),随着“五水共治”、“两山理论”生态浙江建设战略的实施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日渐重视,浙江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污染行业转型升级与环境管制政策。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规模呈下降趋势,增长速度亦开始波动下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治理成效显现。

(二)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1.行业集聚程度较高。为表示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本部分计算了各行业不同年份的基尼系数,结果见表2。如果产业在各地区平均分布,基尼系数为0,如果产业集中在一个地区,则基尼系数为1,结果越接近1,集聚程度越高。

据表2,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外,其余产业基尼系数均为0.5 以上,说明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地理集中度较高,且从时间上看,多数行业的集聚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特点。具体到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近十年来持续上升,到2018 年高达0.94,其次是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集聚程度也比较高。从浙江省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看,集群个数最多的前五个行业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其中有四个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

2.分布区域仍然集中于“环杭州湾”。为说明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计算了2009-2018年11 个地市污染密集型产业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占比指标(见表3)。

2009 年前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集中于杭州湾的杭州、宁波、绍兴及嘉兴。受上海及区内城市工业的辐射明显,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集聚。2009年以来,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杭州湾地区产业带进行调整,转移淘汰部分粗放生产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加强环境规制。杭州市率先采取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产业管控措施,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呈辐射状首先向湖州、嘉兴等近距离腹地城市转移。因而,近十年来杭州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了6.57%;而嘉兴市发展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开发包括石化工业和特种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在内的临港工业,以及生产汽车配件和机械标准件的装备制造业,形成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嘉兴纺织和服装业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因而,嘉兴的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从2009 年的8.79% 上升为了17.30%;湖州也从5.56%不断缓慢上升到了7.69%。宁波市近十年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一直都比较高,2018 年甚至超过了杭州,成为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值最大的城市。温台产业带集群经济发达,塑料制品业等集聚程度高。金华、衢州、丽水3 市原有经济基础较差,污染密集型产业群发展历史短,短暂时间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重心尚未大规模转移到西南地区。

表2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分行业基尼系数

表3 浙江省各地市污染密集型产业占全省的比重

可见,近十年来,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虽然小范围内呈现出“扩散”趋势,但总体上仍然集聚于传统“环杭州湾”区域。该特征与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类似,有学者认为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仍然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黏性依然存在,并没有发生预期的大规模产业转移,东部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仍然是中国污染排放的主角[6-7]。

(三)产业结构优势突出,行业差异明显

本部分采用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测算了浙江省2009-2018 年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增长总量及分量相关指标。结果见表4。

根据表4,浙江省在2009-2018年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增长总量为7534.78 亿元,其中增长偏量为13148.28 亿元,即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研究期内按照全国平均增速增长应该实现13148.28 亿元的增长变化,增长总量与增长偏量之间的差额为-5613.5 亿元,说明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在2009-2018 年间与全国相比,发展速度较慢。从竞争力偏量来看,10 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均呈现负数,说明近年来浙江省在工业化转型期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限制越来越强,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全国相比呈现弱势。同时,从结构偏量来看,无论是总偏量还是大多数行业均为正值。就各细分行业而言,在结构偏量方面,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结构偏量为正,表现较为突出,对行业总量增长起正向推动作用。相对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纺织业在增长偏量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但其结构偏量占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总偏量的47.3%,占据重要地位,说明浙江省纺织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优势。

表4 2009-2018年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偏离份额系数测算结果

总之,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与全国相比,产业结构优势比较明显,浙江近十年来着力对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污染密集型产业R&D 投入持续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

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研发强度近几年来稳定上升,2017 年达到1.15%。2017 年我国R&D 强度为2.15%;同年美国为2.79%、日本为3.21%。说明浙江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研发强度依然有相当差距。研发强度较低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17年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6.4%,而同年浙江省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为32.1%。可见,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虽然持续增加,但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

| 主要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近十年的时空演变研究,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值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贡献。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黏性,仍主要集聚于传统的“环杭州湾”区域。未来在引导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从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整体视角出发制定产业政策,根据产业承接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强化分工与合作,高度重视承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双赢。浙江省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产业结构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浙江省近年来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如此,目前的R&D 强度相对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而言,差距甚远,今后应大力加强研发投入,特别要重视研发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密集型产值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