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研究
——基于浙江省11个设区市的实证
2020-07-20王燕灵
周 青,王燕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万事达卡和美国塔夫斯大学弗莱彻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化进程指数报告分析了各国、各地区数字化发展的水平和前景,中国大陆在数字化进程发展前景项目中得分最高。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速达到17.65%,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特别是北京、上海、浙江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浙江省提出“数字浙江”建设,十七年以来,浙江省政府和11个设区市政府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数字浙江”建设内涵,将“数字浙江”建设成效转化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在2018年公布的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浙江省11个设区市中的7个进入了前50名。在“数字浙江”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是浙江数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是衡量浙江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能效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浙江省各设区市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环境差距较大,导致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资源不均衡性问题也逐渐显现。科学掌握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发展水平对于制定合理的产业数字化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有关评价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发展程度和水平的研究成果还相对缺少,难以客观地测算和判断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基础和水平。因此,本文借鉴生态位及其适宜度评价的研究成果,构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浙江省11个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与进化动量。
一、文献综述
(一)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评价与基础
当前围绕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系列成果,通过梳理区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两化融合发展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为掌握产业数字化发展内涵、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等提供参考借鉴。
当前相关研究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作了全面的阐述。徐长生[1]认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融合、促进的,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发展前提,信息化是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特点,姜爱林[2]也证明了信息化和工业化间的内在融合促进联系,陶长琪[3]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此,许多学者从多角度多维度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2009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在此基础上周剑和陈杰[4]从水平与能力评估、效能与效益评估两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估制造业企业的体系和方法。张轶龙和崔强[5]从工业化评价和信息化评价两个方面确定相关指标,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评价模型分析我国两化融合度。刘力强和冯俊文[6]从社会信息化普及水平、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产业融合水平四个方面评价我国区域两化融合水平。杜传忠和杨志坤[7]分别构建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和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计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融合系数及“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融合系数并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两化融合情况。张辽和王俊杰[8]从工业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工业化水平两个视角,分别构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评价中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
通过更多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比较,本文借鉴有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的研究成果,参考浙江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的指标选择,从有利于产业数字化的基础环境、有利于产业数字化的工业应用情况、产业数字化的应用效益等维度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生态位与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及其应用
1.生态位的理论溯源及其应用
1910年,美国学者Johnson[9]最早使用“生态位”,提出“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的不同生态位”,但没有明确生态位的概念。最早定义生态位的是Grinnell[10],他认为生态位是“恰好被一个种群占据的最小分布单位”。其他较为典型并受到学术界认可的是Elton[11]提出的功能生态位概念和Hutchinson[12]提出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等。很多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对生态位的理解。Leibold[13]认为研究群落生态位时应该注重物种在时间和多维空间等资源上的总体需求,张光明和谢寿昌[14]定义了生态位的内在涵义,Tilman[15]提出了随机生态位理论。
随着生态位概念和内涵的拓展,生态位的应用范畴逐渐超越生态学研究的边界,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曹鉴燎等[16]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边伟军和刘文光[17]借鉴生态位理论和相关测度思想,提出区域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概念和测度模型。陈红花等[18]结合生态位理论,提出“科技创新生态位”的概念及相关模型。
本文研究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符合生态位理论应用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在研究设计中将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发展情况作为生态位模型中的研究对象,区域的环境、资源等作为生态因子。
2.生态位适宜度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1993年,李自珍[19]提出适宜度的概念来测度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居住地的现实生态环境条件和最佳生态环境条件的贴近程度。该方法满足了Hutchinson[12]提出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测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很多研究者将该方法应用到了生态学以外的研究领域。周青等[20]建立生态位评估模型测算浙江区域技术创新适宜度问题。覃荔荔等[21]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综合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可持续性。孙丽文和李跃[22]通过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分析京津冀区域创新的发展。雷雨嫣等[23]应用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模型评价高科技产业创新系统的演化结果。朱芳阳等[24]通过分析物流产业生态位适宜度预测我国31个省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比较分析可知,生态位适宜度研究成果适用于n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的评价定位,基于生态位适宜度对浙江各设区市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评价产业数字化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进化空间动量也有利于直观地表述各区域生态位的发展空间。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评价模型
(一)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以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与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关的区域影响因子(简称“生态因子”),建立n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生态位模型中设有m个区域(本文为浙江省11个设区市),n个生态因子,Xij(i=1,2,…,m;j=1,2,…,n)表示的第i个区域的第j个生态因子的实际生态位,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构成了一个m*n维的生态空间。
因为实际测量的指标数据在数量级和计量单位上差别较大,所以先采用离差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去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计算公式(1)如下:
(1)
设Zaj=max{Zij}表示第j个生态因子的最佳生态位,那么第i个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计算公式(2)如下:
(2)
(3)
根据模型参数ε和各生态因子权重αj计算得到各区域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生态位适宜度Si。
进化动量是评价生态位适宜度进化空间的变量,其计算公式(4)如下:
(4)
(二)基于熵权法的生态因子权重计算方法
信息熵的概念是由Shannon[25]根据信息论学科的相关理论提出的,后来逐渐拓展到社会经济领域,用来评价经济指标。熵权法根据各指标变异程度的大小计算出熵值,再通过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获得较为客观的权重比例。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各生态因子的权重,假设有m个区域,n个生态因子,根据熵权模型,第j(j=1,2,…n)个生态因子的熵值计算公式(5)如下:
(5)
其中Zij表示由(1)可得的标准化后的m*n维指标数据。则第j个生态因子的权重计算公式(6)如下:
(6)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浙江省各设区市适宜度评价分析
(一)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适宜度评价体系构建
朱春全[26]提出生态位态势理论是指每个自然或者社会中的生物单位都具有“态”和“势”两方面的属性,“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主要包括自身发展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势”是指生物单元对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态”定义为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成果效益,将“势”定义为反映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各方面竞争能力的属性。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以及浙江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中提到的指标,从“态”层面选择各设区市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应用效益作为测度要素,从“势”层面选择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环境、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工业应用情况两个测度要素,考虑测度指标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最终选取18个测度指标测度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建立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证数据来源
选择浙江省11个设区市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和《2018年浙江省统计年鉴》。以此收集整理出基础数据,通过生态位模型测算出浙江省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
(三)评价与统计分析
将浙江省11个设区市的18个测度指标数据按照标准化公式(1)进行相应处理,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测度指标的标准化值
表3 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
将测度指标标准化后,根据公式(3)估算出模型的参数ε=0.524。根据公式(5)计算各生态因子的熵值,通过熵值以及公式(6)计算各生态因子的权重,利用估算得到的模型参数ε和计算所得的生态因子权重αj,带入公式(2)和(4),分别计算得到浙江省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生态位适宜度Si和进化动量EMi,其数值及排名如表3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浙江省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水平差距较大。由表3可知,杭州、嘉兴、宁波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测算值均大于0.55,当前经济社会环境较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建设,其中杭州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值大于0.7,在省内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温州、金华、湖州等经济中等发达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相差无几,表明浙江省第二阶梯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水平差距较少。丽水、舟山等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生态位适宜度测算值低于0.4,说明这些设区市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环境上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第二,浙江省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适宜度提升空间整体较大。从表3的进化动量测算值来看,位于前2位的区域是丽水和舟山,其进化动量均达到0.9以上,表明这两个区域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整体环境上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从总体来看,11个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适宜度的进化动量均大于0.5,表明浙江各设区市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上均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第三,浙江省各设区市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具体评价指标上呈现不同水平,最佳生态位分别位于杭州、嘉兴、宁波、温州、金华和衢州等设区市。由表2结果可知,杭州占据近一半的最佳生态位,包括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7个指标,分布在有利于产业数字化的基础环境、有利于产业数字化的工业应用情况、产业数字化的应用效益等方面,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数等评价指标的生态位值较低。其次是嘉兴,占据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等4个评价指标的最佳生态位,但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评价指标处于较低的生态位值。宁波、温州、金华和衢州等设区市均有一些指标处于最佳生态位,但也有许多评价指标的生态位测算值较低。
四、管理启示
基于浙江省11个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分析结果,提出以下管理启示:
第一,强化领先区域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生态位适宜度的提升。从全省角度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各设区市的资源禀赋,挖掘可利用的潜在资源,提高全省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资源的整合利用,全面提升全省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区域经济、社会、技术等硬软件建设。强化领先区域的示范作用,着力推动各设区市本土生态资源与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外部资源相融合,促进各设区市生态位适宜度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如杭州、宁波、嘉兴等设区市区域数字化竞争力在浙江处于领先位置,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领先区域的优势开展资源整合,助力丽水、舟山等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生态位改善和进步,带动全省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整体生态位的提升。
第二,适度考虑错位发展,凸显各设区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优势。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丽水、舟山等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水平较弱,很大程度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若与杭州、嘉兴、宁波等领先区域的发展策略相同,当地的经济资源、基础设施等恐难以承受,此时可以考虑不要过分追求生态位的整体提升,从相关资源环境中挑选较有优势的资源优先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如舟山的海洋优势和丽水的环境生态优势,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所需相关条件和生态位的提升,逐步缩小与其他区域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位的差距,实现区域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优势。
第三,促进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区域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产业数字化的区域协同发展。温州、金华、湖州等位于省内产业数字化发展第二阶梯,相关资源等不及第一阶梯设区市丰富和雄厚,相较于落后地区却有一定的优势,且也拥有一些相对好的资源条件。因此,需要推动各区域有利于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资源和条件的开放共享,进一步发挥各设区市优势资源的引领作用,弥补劣势资源的短板,促进省内产业数字化的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