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线引流法在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治疗价值研究
2020-07-20徐志
徐 志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南河中心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633)
肛周脓肿属于肛管直肠周围感染中期,非手术治疗手段难以奏效,因而肛周脓肿的基本处理方法为切开引流、挂线引流。然而,临床研究显示[1],单纯切开引流法实施后,肛周脓肿患者的复发率及肛门缺损率均较高,该疗法治疗价值不甚明显,因此,有学者选择将挂线引流法用于肛周脓肿治疗中,发现该疗法可有效减轻肛门疼痛感,降低复发率,收效甚好。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了观察,以分析挂线引流在其中的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接收的4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其均分为普通组(选用单切开引流法)与研究组(选用挂线引流法)。普通组年龄30-42岁,均龄(35.37±2.01)岁;男女性别比为13:7;脓肿类型:高位马蹄形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比例为7:13:10。研究组年龄28~42岁,均龄(35.37±2.01)岁;男女性别比为13:7;脓肿类型:高位马蹄形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比例为7:13:10。处理上述基线资料得知,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高位肛周脓肿诊断标准[2];经临床穿刺抽液检查确诊者;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直肠阴道瘘患者;由恶性肿瘤或肛瘘恶变引起肛瘘的患者;合并炎症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普通组采用单切开引流法:指导患者取侧卧位,行腰俞穴麻醉及常规消毒;确定原发感染肛隐窝位置、脓肿范围;于肛隐窝处作一放射状切口,深度达到脓腔;以食指探查脓腔情况,分离纤维间隔,排出脓液;于肛隐窝上0.5 cm处切开黏膜(放射状),向肛外延长;结扎切除感染肛隐窝双侧黏膜创缘、下方括约肌,暴露内括约肌原发感染病灶,对坏死组织行清除处理;置入纱布引流,冲洗脓腔;以中药洗液清创后换药,酌情为患者使用抗生素5~7 d。
研究组采用挂线引流法:引流前切开操作同普通组,清除患者内括约肌原发感染病灶坏死组织后,挂入橡皮筋作对口引流;针对深部脓腔,于原发感染肛隐窝创面至脓腔顶端间挂橡皮筋(单双股橡皮筋的选用以脓腔大小为准),松挂不紧线;术后换药操作同普通组,必要时填棉加压包扎肛门外腔道。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记录两组术后的Wexner、VRS评分,并计算其肛门缺损率、复发率。
Wexner评分[3]:用于评价术后肛门功能,采用4级量化评分法进行评分。以0~20分表示肛门失禁程度,其中,0~5分为1分,6~10分为2分,11~15分为3分,16~20分为4分;分值越高,表明肛门失禁越严重。
VRS评分:用于评价术后肛门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分为轻微疼痛;2分为中等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
肛门缺损:肛管缺损、锁眼畸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文中数据,以(%)、(±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并行x2、t检验,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Wexner及VRS评分
如表1所示,研究组术后的Wexner、V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Wexner、VRS评分对比(±s,n=20)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Wexner、VRS评分对比(±s,n=20)
组别 Wexner评分(分) VRS评分(分)普通组 1.47±0.45 2.54±0.36研究组 0.60±0.21 1.76±0.29 t 7.84 7.55 P<0.05 <0.05
2.2 比较两组的肛门缺损及复发情况
如表2所示,研究组的肛门缺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肛门缺损率、复发率对比[n(%)]
3 讨 论
肛周脓肿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典型症状为发热、肿胀、疼痛。高位肛周脓肿常见疗法为单纯切开引流法、挂线引流法,但关于本病的手术方式,临床一直争议不断,近来研究显示[4],挂线引流法对减轻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及减少复发情况具有显著疗效,可加快其康复进程。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的Wexner、VRS评分均低于普通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挂线引流法确可有效保护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肛门功能,降低术后肛门疼痛感,促进恢复。挂线引流法作用原理来源于祖国医学挂线疗效的“水逐线流”,该疗法挂线但不紧线,能够有效避免切断肛门括约肌,减小组织损伤,保护患者肛门功能,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同时发挥较好的引流作用,增强疗效。另有研究显示[5],挂线引流法通过借助橡皮筋的紧缩力,能够慢性机械性勒割患者肛门括约肌,从而防止断断回缩,减少组织粘连情况,最终达到保护、维持肛门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肛门缺损率及复发率均较普通组低(P<0.05),该结果指示,在减少肛门缺损及复发情况方面,挂线引流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分析原因为:挂线引流法本身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加之其仅对肛管直肠环形成部分勒割,无需分次紧线,不会完全勒断肛直环,因而可减少肛门缺损情况,保护肛门功能的完整性,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选用挂线引流法可取得明显疗效,该疗法能够有效解决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减轻疼痛感等问题,降低其肛门缺损率,同时避免肛周脓肿复发,治疗价值较高,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