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内部动机,促进发现学习

2020-07-19卓振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4期
关键词:好奇心

卓振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程及教学理念与社会现状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而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也势在必行。逐渐由以往教学生知识内容转变为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对学生自身来说,其学习模式也逐渐由以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从而形成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课堂建构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

【关键词】发现学习;内部动机;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

什么是发现?布鲁纳曾说过:“我将运用这一个假设,即发现。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做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发现,按其性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所以发现过程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发现学习呢?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基于对新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解读与领会,我们不难发现它所体现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學生全面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由此可见,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得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并获取新的学习内容,而非简单地传授新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与发现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外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与发现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发现学习呢?

注重学生的内部动机,是促进学生发现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的教学条件下,推动学生学习的往往是外部动机,即通过适时地有序地施以食饵和赏罚,就可以产生有效的学习,如为了得到或避免教师和家长的奖励和惩罚或为了与同学竞争等而努力学习。对于低年级他律性占优势的学生及短期的机械学习,外部动机有某种程度的效用,但是,这种外部动机的学习若如愿以偿(如在某次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学习往往会停滞下来,缺乏累积式的持续性。而学习本身是一种探究式,累积式的程序行为。推进这种真正学习行为的动力,必然是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

以内部动机为动力的学习者,除了动机所推动的活动以外,不要求任何别的外部报偿。它所要求的报偿就是对该活动的出色的结果的满足感,或是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喜悦。其实内部动机不是什么特别的高级学习动机,任何孩子都以这种动机进行学习的,所不同的是,不同的孩子在学习过程 中内部动机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学习的内部动机强的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的乐趣便多,兴趣便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探究的心理便更为激烈;反之,内部动机较弱的孩子,在学习当中便很少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相应会弱一些,缺乏应有的探究心理,促使他们学习的往往是一些诸如奖罚等外部动机。同时,内部动机较稳定`,持续时间长,它不会由于达到某个学习目标时而停滞学习,反之在成就感的鼓舞驱动下学习呈累积式持续上升。另外,在一定条件外,外部动机也会转化为内部动机。因而,孩子内部动机的培养,对促进其发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及成功后的喜悦。主要的内部动机有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及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等。

一、好奇心

好奇心的内部动机的原型。当我们遇到不明确的事物或未完成的事件时便会产生好奇心。在事物尚未明确、事件尚未完成之前,受好奇心的驱使,探索未知的行为过程或结果,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事物的神秘感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丰富活泼、极具诱惑力的语言、不同的表情变化、新颖的游戏、各种生活趣味小实验及录像等教学媒体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也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例如在学到“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时,教师不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诸如钢、铁、铝等金属在水中下沉,而干松本、冰等物体却能浮于水面上呢,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原理吗?这是个极其普通的问题,它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于是便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从而进行探究发现。

二、能力动机

同学之间在学习当中相互竞争,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竞争的目标是使自己优越于对方,这是一种外部动机。诚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学习,但如果超越了某个目标而引发的自豪感过于强烈,便可能使学习停滞。因此,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作为一种主要动机,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这就是能力动机。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习题时,可根据难易程度的顺序编排,要求学生由浅到难逐步攻关,向自己的能力挑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习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在欲望的驱使下努力思索更高一级的习题及真切感受到完成该难度习题时所带来的无比的成功喜悦。同时在教师的鼓励或与同学竞争等外部动机的鞭策之下使能力动机更加深化。

三、自居作用

自居作用是指孩子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每个孩子都景仰“名人”,特别对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更是崇拜至极。因而理想人物的言行举止及童年秩事对孩子来说都是极佳的学习素材。孩子为了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会去刻意模仿、努力学习,从而便成了学习的有效动力。在学生群体中,他们所景仰的理想人物各不相同,有政治领袖,有科学家,有足球明星或娱乐明星等。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身会不自觉地成为不少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因而对教师的自身来说,除了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素养外,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科学巨匠如牛顿、达尔文、帕斯卡等成才经历,辉煌的学术成果要详尽介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成就与努力探索之间的必然联系,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同时,学生如果对某一明星因过分崇拜而引发的不良心理倾向要正确加以引导,绝不能只通过指责来解决,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四、同伴间相互作用

各种社会集团都具有固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即具有文化人类学者所谓的文化方式。集体中的成员在该文化方式中生活,离开或超脱了该文化方式就难以生存。成员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遵循所属社会文化方式来行动、思考,并且作出价值判断。因而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本班级所具有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需要,这种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班风,正是这种需要的存在,对班集体的成员来说便成了学习动机。而教师就是形成班集体的文化方式(即班风)的良好导向,也即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及价值观等极大影响着班集体的文化方式。因而就科学教师来讲,由于科学课程的特殊需要,势必要求教师具有严谨的治学治教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探究心理。在师生努力下班集体良好的、合作的文化方式一旦形成,学生会自学地、积极地融入其中,彼此协作,共同提高。

随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课化,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随之不断的产生。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是日后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的内部动机,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一个较稳定的潜在因素,在新的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好奇心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教学”
浅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构建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数学课堂
培养幼儿的提问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