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数学课堂

2016-10-31朱孔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好奇心学习方式数学思维

朱孔艳

[摘 要] 数学教学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水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体会数学之美。

[关键词]创新 数学思维 教材 学习方式 注意力 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12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知识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从而构建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数学课堂。

一、改编教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严格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地用教材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重组,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1.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增添生活的亲切感

细心的教师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适用于教学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新鲜感、亲切感,从而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生活中的素材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3.改变教材中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应用性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教材中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林7:00起床,5分钟洗脸刷牙,把牛奶和面包放入微波炉加热5分钟,10分钟吃完,15分钟走到学校。你认为他能在7:30准时到达学校吗?”……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时、分、秒的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二、主动参与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爱动、好玩等特点,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直观形象、形式多样的方法,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1.巧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儿童具有好奇的天性,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假如我们的社会和学校给儿童一个合适的环境,就能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精心组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动、求胜的心理,组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抢答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背古诗和字词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体会时间的宝贵。

3.适时动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勤于思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适时地“做”数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体会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1.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让学生主动收集生活信息,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人们面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时,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筛选和分析,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真正体会数学之美。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好奇心学习方式数学思维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