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2020-07-18黄丽娟

读天下 2020年14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教学思考

摘 要:对于残障儿童来说,生活和学习会有一定的不便,在生活上需要家人的照料;在教育方面,残障儿童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农村小学残障儿童的学习需求,学校可以发展送教上门服务,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保障基本的学习权利。此外,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团队,进行全面的送教交流,推动送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送教工作的高效有序。

关键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教学思考

一、 引言

“送教上门”工作是普及好发展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展现了全纳教育与“零拒绝”思想,推动着基础教育公平化发展。送教上门把特殊儿童从封闭的环境引入更为开放的环境,这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补充,有助于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 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模式开展的基本现状

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残障儿童得到的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教育层面却没有深度的思考,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残障儿童教育的关注度也不够。而对于送教上门服务模式,大多数教师还不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送教上门的规划,积累经验,发挥最大化的教育价值。其二,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送教服务中对残障儿童的专业指导和心理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乏人文关怀。同时,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学内容不够系统规范,无法有效满足残障儿童的学习需求。其三,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人员,教育工作开展较为薄弱,对教师缺乏完善的培训过程,导致送教对象得不到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

三、 优化送教模式和内容,提高送教上门的质量

为了满足送教上门服务,为农村残障儿童提供帮助,首先需要做好前期的调查摸底工作,确定农村各区域送教的对象,对残障儿童进行全面的摸底,筛选重度的残障儿童,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残障儿童的身体情况和教育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制定合理的送教上门服务方法。针对残障类儿童的状况,学校教师要通过专业量表,对送教残障儿童认知、语言等进行评估,充分掌握残障儿童的真实情况,对障碍情况、精神心理情况、学习水平等全面研究,设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增强教育的合理性。

例如,学校可以先派教师团队调查农村区域内的残障儿童数量,逐一登记,制定出分析表格。而后,学校会根据残障儿童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派遣专业教师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另外,学校还要不断优化送教模式和内容,注重情感的游戏投入,提升自身的教学形象,与残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鼓励孩子战胜困难,并用言语动作进行鼓励,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這样可以感染儿童的情绪。之后,教师需要根据课本知识,为学生讲解基本的课程知识,并搜集一些图片,帮助残障儿童理解。除了教授基本的知识外,教师还要积极培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给孩子观看一些生活视频,并利用动作进行拆解演示,手把手的教导孩子基本的方法,不断提升孩子的熟悉程度,让残障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 加强送教上门建设,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益

送教教师团队的组建对送教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送教上门模式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各教师的分工也不同。加强对送教教师团队的建设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确各教师的职责,准确对残障儿童学习精细评估和预测,保证送教的基本效果。根据《特殊教育计划》条例,为了确保送教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建设,努力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实现校长负责制,成立送教领导小组,制定送教上门工作准则、制度和考核的基本标准。学校需要从各年级小组抽调一些骨干教师,组建送教队伍,遵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提高教学素养,需要充分考虑残障儿童的特点,从康复、知识技能、心理辅导等多个层面进行,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并结合课堂教学效进行初步的试验练习,而后在投入到残障儿童教育中,避免出现错误。此外,学校好需要联合社会资源,让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对残障儿童进行疏导,教师需要主动的与孩子游戏,以“剪纸”为例,教师可以带一些彩纸和剪刀,让孩子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起操作,在游戏中了解残障孩子的内心想法,有意识的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送教上门服务后,教师应该积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家每户走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做出多元评价,增强家长和儿童的信心。同时,还需记录家长的诉求,以便后期送教方案的制度。所以说,对送教上门的残障儿童,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互动机会,让孩子参与活动中,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与学习能力,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助力作用。

五、 科学有序地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针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学校要不断探究思考,制定科学合理的送教模式,有序开展送教计划,强化对残障儿童教育的管控。首先,需要明确农村各区域的送教理论,在分解任务时,需要坚持就近送教原则,安全与残障儿童距离最近的学校承担送教任务,保证送教力量的均衡性。其次,需要转好业务培训,挑选有责任爱心的教师。送教学校需要根据残障儿童的特点,每月至少送教两次,每次至少3个课时。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网络远程送教的方式,提高送教质量。

另外,需要建立送教档案,通过访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残障类别、个人潜能等等,并与家长沟通交流,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案,建立残障儿童受教育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最后纳入学籍管理,要求各区域学校为残障儿童建立学籍,方便管理,也可以单独设置送教上门班,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最后,送教可以包含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让残障儿童在多元化的服务中提升能力,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 总结

送教上门工作是一个不断革新发展,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学校应该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晓丹.浅谈山区重度残障儿童远程送教音乐教学的运用策略[J].儿童音乐,2019(3).

[2]孙成志.徐矿大学送教上门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探索[J].煤炭科技,2019(4).

[3]林晓洁.天津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实施情况调研报告[J].天津教育,2019(2).

作者简介:

黄丽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教学思考
尝试“融合教育”
试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
美国拨款250万美元建设残障儿童家长中心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浅谈如何激发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