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塑造中小学生美好道德之方法

2020-07-18梁宗贤

读天下 2020年15期
关键词:呵护中小学生鼓励

摘 要:现代教育,注重树德立人。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本文从呵护、沟通、鼓励、严求四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如何塑造中小学生美好道德的主张与做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呵护;沟通;鼓励;严求

习近平主席于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中小學生是国家、社会、民族未来发展进步的生力军,是国家、社会、民族未来发展进步的希望,但现在的他们是树苗,正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能否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关键在于育苗、护苗工作做得到位与否。一个人有材有料,不足以说明其就能对国家、社会起到好作用、大作用,如若其思想道德有偏差,甚至恶劣,那么起到的反而是坏作用,甚而对国家、社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力。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曾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因此,培育、护养人才,除了授予知识,增其阅历识见外,更须注重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育养、塑造。对此,笔者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呵护——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中小学生思想较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抵抗诱惑的能力也很弱,他们犹如一朵朵娇嫩的花朵,想要健康地成长,是离不开阳光雨露,更离不开全社会的真心呵护与关爱。这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自觉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利用网络搭建家校合作新平台,逐步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无缝对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合力。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

笔者在担任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中,常常会碰到一些思想、行为举止较为幼稚的学生,不过,笔者从没有过责备过他们,而是耐心引导他们去深入分析问题或现象,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对他们的举动,也会善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去自我纠正。同时,笔者也常常教育同学要学会宽容,彼此尊重,努力营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 沟通——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花草树木大多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肯定,被赞美。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漂亮,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躬下身来,多管齐下,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老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三、 鼓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们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所以,即使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以最有利于教育学生、最有利于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进行,多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的心情就会格外好,即使错了他也愿意改正,这样以奖代罚,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一味挨批评,很多孩子会破罐子破摔,那么,德育工作也就不会那么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了。可见,鼓励性语言是教育的法宝,它对于中小学生有着无穷的魅力,让他们易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主动、自觉、勤奋、踏实的优秀品质,获得心灵的完美,完成人格的升华。

笔者曾到山区支教小学,执教四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记得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开完闭学式,班里有一位平时较为腼腆的女孩在其他同学都离开后,红着脸从书包里了一张美术用纸,迅速塞到我的手里,转身跑了。我展开纸,上面是一幅用黑色铅笔画的庆新年的画,上面还写着新年的祝福语。画面颜色单一,内容单一,但是我却很感动,很珍惜这幅画,并利用家访的机会,到这位小女生家当着她父母的面向她表示感谢。当时,这位女生的父母都很意外,也很高兴,也表扬了孩子。从下学期起,这位女生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学校或班级的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

四、 严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没有严格要求,中小学生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严格要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学生发生错误时,一方面要怀着宽容的心态指出错误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给予适当的教育性惩戒。但是,严格要求绝不是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严苛,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的、对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的肯定和认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中小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要求,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

说一千道一万,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见,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德育工作也就失去了基础。在爱的阳光、雨露的温暖与滋润下,我们的孩子,那些小树种,一定会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在德育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参考文献:

[1]李宜江.优化中小学德育途径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7(7):5-7.

[2]姚进.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12(12).

作者简介:

梁宗贤,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学。

猜你喜欢

呵护中小学生鼓励
春风化雨 心系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呵护心灵,引领走出阴霾
“鼓励”浪费
美术教学,让情感价值绽放异彩
呵护成长,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