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0-07-18王艳霞
王艳霞
摘 要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除了数学计算之外,概念在教学中是担负着指导作用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让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不局限于数字和计算,能够从概念上进行融合和贯通,这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116-01
经过无数教学工作者几十年的潜心研究,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相对完善,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教学,积累了许多的经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数学的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计算中,要将枯燥的数学概念教授给学生。那么,应该如何让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这就是教师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小學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概念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数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字计算。很多教师认为概念的内容可以等初中再逐渐理解,但是实际上,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不能停留在计算上,还要引导学生产生数学思维。另外,很多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内容时,习惯于直接念给学生听,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方法,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和吸收。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几点策略
(一)概念结合生活实际,方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让他们深入全面地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积累经验。举个例子,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要费很大的功夫,但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在桌上放置三杯温水,重量分别是20克、31克、42克,然后向水里加糖,糖的质量分别是5克、7克和8克,提问:这三杯水哪杯最甜?为什么?学生在进行猜测的时候,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着重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不仅局限于比较糖的多少,还要思考水的多少,也就是说糖水中糖占多少。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哪一杯水最甜,不仅是受到糖的数量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有多少水,它们的比例大小,才是进行比较的重点,从而对于百分数的概念,能够逐渐有清晰的认知。
(二)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通过对点、线、图、文、标志等内容的合理应用,将数学前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并清楚地表现出来,这是它的一大优势。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很难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获得收获,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方便学生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
(三)加强实际应用指导,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科,它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在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有数学知识的参与,很多的数学概念也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教学带回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际应用,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学生对于定理公式等内容,会写、会背,就是不会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知道该用哪一条,不知道该怎么运用,常常出现错误。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地解决,比如说在分蛋糕的时候怎样较为准确地找到中心?做一块桌布要用多大的布?在底边1.2米的笼子中,放一个正好和四边都有重合的圆形的垫子,垫子的面积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勇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元庆,张艳.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