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07-18于立新
于立新
摘 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都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的教育还不能够适应,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非常强的模仿能力,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难度很大,而读写绘这一教学方法很好的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笔者就以读写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为题,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运用读写绘这一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绘;艺术素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56-01
“读写绘”项目是专为小学低段的学生开发的课程,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小学低段的学生认识的汉字较少,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弱,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读写绘这一教学方法很好地针对了学习低段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读写绘”的核心是“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知识的廣度和深度,以此方式为学生陶冶情操,丰富知识。
一、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是很难开展的,这个时候的学生所认识的汉字还是比较少的,单纯的阅读课文是很难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而绘本阅读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学低段学生汉字的储备量少这一难题。绘本上的文字内容是需要语文教师利用朗读的方式将故事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绘本的图片,发挥其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若是只通过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述,学生很难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枯燥、无聊、乏味的,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绘本阅读就很好地针对了小学低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曹冲称象》这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给大象、船、石头以及大象站在船上等曹冲称象的过程配上图,将文字融入与图片之中。在为学生展示了图片之后,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开展《曹冲称象》这一课内容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图片和文字的魅力,为下一步的“绘画”奠定基础。
二、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读写绘这一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知识这么简单,这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绘画”。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同学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或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语文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开展“你画我猜”的小游戏,首先,语文教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比赛,每大组推选一人为猜词者,语文教师出题,其他组员轮流画画,同组成员可以帮助。提示的信息中不能出现任何汉字,否则视为犯规。每次答题时间为一分钟,答错或答不出均不得分,答对得一分。每大组轮流进行。每得一分,在黑板上在表示该大组序号的下面画正字。这种方式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每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教育的程度和生活的经历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想象力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刚刚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阶段,思维并不像成年人那样被科学原理所禁锢,这也就是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原因。对于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比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想象力是一切创新性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利用“读写绘”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篇课文,教师在讲完课后可以提问学生:“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除了太阳、月亮、水流还有什么其他的事物吗?那个时候它们在干些什么呢?”提问完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想象到的情境通过写作或者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再将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读写绘这一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读写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读写绘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695)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梁少敏.读写绘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9(3).
[2]时凤萍.话从“读写绘”中来——“读写绘”模式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指导上的有效尝试[J].宁夏教育科研,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