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四个链接

2020-07-18徐岩梁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

徐岩 梁峥

摘 要: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宝贵资源,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媒介,已经成为影响其生存、发展、合作及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认知能力、辨识能力、收集和处理能力、行为自我管束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西南某理工科大学生调研分析,依据现阶段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遵循内省原则、认知原则、整体原则、实践原则,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提出了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与法制道德、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第二课堂四个方面相链接的构想。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四个链接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2.03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2-0152-04

理工科大学生是指从事着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大学生,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探索性,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储备人才。刘富良等学者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的方式,对四所南京理工类高校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时发现,相比于文科生,理工科大学生呈现出“性格内向缄默,但是思想十分活跃;具有冒险进取的精神,但是做事属于理智务实型选手,为人谦和单纯,但是独立性低”的特点。[1]由此可见,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理工科大学生因其自身单纯、独立性低等特点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关注并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刻不容缓。

一、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其意义  网络素养一词最早起源于1994年,由美国学者C.R.Mc Clure首次给出明确界定,强调网络素养是指个人识别和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可以划分为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进而网络素养发展成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研究,另一个是实践指导。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Selef.C又将网络素养区分为计算机素养和技术素养,强调人们使用网络以及网络相关语言的技能。在实践指导方面。Hu.C等首次将网络素养与图书馆相联系,要求管理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素养[2]。我国针对网络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第一部专攻于研究大学生群体网络素养教育的著作《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于2013年出版。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认知能力、操作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行为的自我管束能力以及安全意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3]。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是其本身和时代共同赋予的使命,对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自身特点的必然需求

谈到理工科大学生,社会普遍认为他们属于实干派,耿直单纯,理性思维见长,跳跃思维不强。大学时期正是他们“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每日必网”已成为常态,实干精神又让他们具有了很强的行动力,加之性格单纯,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蒙蔽,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所以积极正向的网络观对于大学生抵御网络不良信息,防止其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甚至做出违纪的行为意义深远。

2.知识体系架构的必然补充

理工科大学生更偏重于专业学习,这一类课程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现阶段,他们受制于学科方向、校园文化等因素,缺少系统性的人文学科内容传授,知识体系结构的欠缺,使学生在高等数学、物理以及其他的专业课的集中熏陶下,价值判断等方面偏于机械化,容易形成“绝对化”的是非观,在网络这个“大染坊”中难辨真伪、盲目跟从。所以关注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构建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其知识体系架构的必然补充。

网络安全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安全,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发展成为网络强国的关键环节。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CNCERT监测感染网络病毒终端483万个,15672个境内网站有被篡改的情况,网络安全事件报告54190个,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有效举报3902.8万件[4],这一连串的数字反映我国网络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根据高校目前情况,大学生网络犯罪仍占有很大比例,作为一批即将踏入社会,就职于高新技术行业的莘莘学子,更应该加强自身网络素养,增强安全意识、法律道德素养,为稳定我国的网络安全出谋划策。

二、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以西南某理工科高校为例  为了解现阶段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笔者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西南某知名理工科大學发放问卷,共有3126名在校大学生参与调研。其中男生2563人,占82%,女生563人,占18%,大致上符合该校理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不参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整体较好,对于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辨识能力,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网络信息保护意识,但也反映出一些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用网的适度性和过投入化相矛盾。在关于用网时间投入的调查中发现,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以下的学生只有不到4%,平均每天1-3小时的接近一半,平均每天3-5小时的学生有30%左右,平均每天5小时以上接近20%。理工科的大学生,平时学业负担较重,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将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过度投入。在网络依赖程度分析中: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超半数,不太依赖的占三成,不依赖的只有6%。由此可见,一多半的大学生在处理用网关系上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用网适度性和过投入化相矛盾。

网络的工具性和过娱乐化相矛盾。问卷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排在前列的有:社交(74.83%)、学习(68.82%)、看电影或追剧(60.58%)、打游戏(59.69%)、看新闻(49%)。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购物中平均每天花费1小时以内的学生占到六成,1-3小时的占三成,超过3小时的占一成。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应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消耗在了各项娱乐活动上面,这与倡议大学生工具性用网的初衷相矛盾。

信息的批判性和泛沉默化相矛盾。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信息的获取也应该是批判的接受,大学生应该广泛参与讨论给出正确结论。但问卷调查显示,基于某一热点事件讨论时,经常参与讨论的大学生仅占7.13%,偶尔发声的占49.44%,从不发声的占43.43%。由此可见,理工科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网络讨论的意识,很多大学生属于网络中“沉默的大部分”。每天潜伏在网络上浏览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只进行输入,没有进行经过思辨后的主动输出,而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维权方式和现实需求相矛盾。185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述评》中指出:“当报刊匿名发表文章的时候,它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机关;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5]随着信息化时代演进,在当前国内的社会治理中,网络舆论作为“第三种权力”的影响不断扩大。“知乎治校”在高校中的声音非常大,甚至成为某些大学生“维权”的首选方式。但通过相关的“话题贴”可以看到,很多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在论坛上能够解决。如寝室设备损坏应该反馈给宿管;图书馆占座治理应该反馈给图书馆管理中心等。现在高校的各部门一般都设有网上留言区,有工作人员回复,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可见,高校中网络维权需要理性分析,将所有问题不加区分的投向网络论坛,这种所谓的维权方式和他们的现实需求相矛盾,往往是个人诉求的一种网络宣泄。

三、理工科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四个提升链接  网络素养的提升应该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相契合,应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才更利于因材施教。网络素养提升应该是多方面一体化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以道德准则、规范、榜样为参照,不断审视自己的内省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辨识标准的认知原则;以网络认知、操作实践、信息收集处理、自我管束、防范意识为一体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的整体原则;以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为目标的实践原则。通过将网络素养与法制道德、心理健康、传统文化和第二课堂相链接,采取“多层次、多方位、多领域”的提升策略,是遵循以上四个原则的最好诠释。

1.网络素养与法制道德相链接,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需要网络法律、网络道德、网络规范的共同支撑,才能更好的树立安全意识。理工科大学生作为今后国家安全和网络技术的主力军,更需要很强的网络认知和素养。然而,现在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多起校园贷致死的惨剧。调研发现,大部分的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储备,七成以上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相关法律,所以更应该强化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网下网上都能知法、懂法、守法。

首先,高校可以通過普法宣讲来让学生对于互联网法制有比较全面的认知,通过邀请法学教授、律师等进高校做讲座,覆盖全体大学生,将普法讲座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可以邀请“网信办”等领域的专家对近年来高校相关网络安全经典案例进行剖析,用实例说话,扫除大学生网络法制道德的盲区。再次,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氛围营造,以“国家网安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让网络安全和网络规范进校园、进班级、进宿舍,通过宣传标语、主题演讲、情景话剧等形式,让网络规范深入人心。最后,扩大实名制上网范围,网络并不是无法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现在各个高校已经实现了局域网的“实名制”,下一步,需要考虑是否将“天涯社区”“知乎”“抖音”“斗鱼”等各大社交论坛、短视频、直播空间的实名制注册信息,在必要情况下及时提供给高校相关部门,避免大学生出现网络双重人格。

2.网络素养与传统文化相链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6]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和传统文化浸入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为大学生提供一把评判是非黑白的标尺。

“传统文化+社团”,是通过成立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品鉴、共话、实践传统文化,使社团成为网络素养塑造和文化传播的双载体。“传统文化+经典赏析课程”是由专业教师带领大学生进行经典学习,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理工科大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于2016年打造《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系列精品课程,采用“阅读经典+深度讨论”的模式,100%覆盖新生。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课下论文等形式也全面提升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新四会”能力,受到一致好评。“传统文化+应用软件”则通过研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的APP或者微信小程序,闯关升级战文豪,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有“我为传统文化狂”的自豪感。“传统文化+工程伦理”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和工程学中的道德原则标准紧密相关,通过将工程伦理道德的学习和网络素养、传统文化等相融合,增强学生敏感度和判断力,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能够明黑白、辨是非,也增强了工程伦理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3.网络素养与心理健康相链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途,其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直播无法自拔,网络世界中的孤独症、抑郁症等时有发生,网络中的很多不良行为和学生不健康的上网心态有着强相关。尽管目前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规定配比是1:4000,但仍有不少高校远低于这个比例,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全覆盖。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机制,帮助更多大学生解决网络心理问题,提升其网上自我管束能力。

线上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直播平台,既突破了传统课堂人数地点的限制,也能让老师和学生在留言区进行互动。课下完成相关作业,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了解网络心理的常识,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摆正心态。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上热线,实行24小时开放制,当大学生在遭遇网络心理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对于严重成瘾的大学生,同时开设线下的“一对一”帮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各高校之间、高校和心理中心的联动,制作网络心理案例分析及自助集。通过收集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案例,给出典型问题的自助建议,帮助更多非心理专业老师和学生们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能自主开展帮扶。此外,打造 “健心”系列活动,通过沙盘、园艺等健心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对身心产生积极作用。大力加强高校体育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校可以开展“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系列活动,也可以采用日常锻炼和体育学分相挂钩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通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7]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在体育类院校的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较低的现象。

4.网络素养与第二课堂相链接,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实践能力

实践见真知,网络操作能力的提升仅靠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所以要更加注重加强第二课堂的实践锻炼。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网络素养提升和第二课堂相链接,既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优势,也让大学生的技能得以锻炼。

“互联网+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网络素养MOOC课程的录制,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录制不局限于课堂,户外教学、实地教学等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方式。“互联网+课题”是在学生中开展和网络相关的学术小课题,学生对学术课题普遍有很高的积极性,以学术小课题的形式让更多的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联网+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一直受理工类大学生们的关注,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荣。“互联网+公益”,公益是大学校园中一個很火的词汇,理工科大学生性格谦和单纯,富有爱心,但是平时课业较重,如果将志愿公益服务和互联网相结合,既是对大学生网络技能的锻炼,也能够让爱心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富良,桑志芹.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J].江苏高教, 2018(2):74-76.

[2] 喻国明,赵睿.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本内涵及养成的操作性逻辑——试论习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的理论基础[J].新闻战线, 2017(3):43-46.

[3] 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14(3):177-179.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EB/OL].(2018-08-2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P020180820630889299840.pd.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23.

[6] 姜喜任.论习近平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139-143.

[7] 姜媛,张力为,毛志雄.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2):147-151.

[责任编辑:孙 皓]第36卷 第2期2020年4月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视网络素养的培养
农村学生上网状况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