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性思考

2020-07-18徐治初任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特色

徐治初 任铃

摘 要: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培养新人才。在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具有宏观层面的指导价值,而且具有中观层面的方法价值和微观层面的实践价值。通过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更新、内容更新和话语更新,有利于系统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高校思政课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2-0018-05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阵地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科学把握和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全面推进和系统传播这一思想,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总体”的“整体力量”。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融入高校思政理课的战略定位  由于面临的教育对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话语传播的独特性(融科学性、政治性和革命性为一体),使高校思政课在学习、宣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我们在回应新时代、传播新思想、解决新困惑和培养新人才的整体性战略定位当中加以学习和推进。

1.回应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性的战略部署和現实需要,“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科学论断,并始终按照总体布局的战略要求进行科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渐进脉络,其总体布局日渐丰满,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结构性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2]这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国家战略层面科学确定了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

2.传播新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对以整体性为内在属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3]。正是通过对“人—自然—社会”这一系统整体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思维和理论层面实现了对社会总体的艺术再现,从而发现了纷繁芜杂的现象世界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思想的中国化过程,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样态和实践成果。扎根于现实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我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同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自身也成为有机整体,不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整体性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继承性和创新性理论成果,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所在。在此,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最终转化为符合我国现实总体需求的思想总体,发展成为指导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外交乃至军事的系统性思想。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已经成为常态,如何发挥正能量,尤其是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大挑战。“这种随着资本突破国界向全球流动,各个民族的精神成果逐渐弱化乃至消失,以文化多样性为重要标志的文化整体性正在文化均质化面前土崩瓦解。……与此同时,以利益为目的的单一价值观也使人类的理论视阈日益狭隘化和片面化”[4]。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多样、“三观”尚处逐步形成阶段。当他们由于缺少历史眼光、勇气担当和积极态度时,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误导,对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暂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性”等现象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无视历史,罔顾现实。这些本身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解释,从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和文化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对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现状进行清醒认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理论魅力。

4.培养新人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说明我国大体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转变;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尚需努力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期许。这一新的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载了更多的新的希望。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充分理解和积极面对,以整体性思想和方法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中国与世界,中国的现在、过去与未来,发展的阶段性与整体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等复杂问题,从而培养理论扎实、思想过硬、信仰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思政课提出更高更新更全的时代要求;需要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贴近中国发展、世界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新思想的整体融入;需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整体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定位。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指导,以人民为价值导向,所形成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外交、党建等在内的系统性思想体系。对这一体系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是科学理解这一思想的整体性,避免在教材处理、体系把握、思想认识等方面对这一思想肢解和误读的首要前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样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发表讲话。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的大会上,提出我国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成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习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更是明确指出要通过思政课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习近平同志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其思想主题,确保了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也确立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历史地位。

2.辩证唯物主義方法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根本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将事物置于复杂的关系和结构当中进行理解,并最终对整体性的客观世界形成科学的认知和把握的总体性方法。毛泽东同志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论》《矛盾论》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作品当中,无不体现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历史的继承创新中,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生动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当中。这一总体性方法是在反映整体性的客观世界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的整体性是总体性方法产生的重要现实基础。在此,“社会发展不可能是单个领域的突进,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社会整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6]。对现实问题的积极面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更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3.系统性的思想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通过全面关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形成的丰富完整的观点和论述。具体来看,包括从经济领域的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到政治领域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社会领域的以协调促发展,以发展保协调,实现共建共享;到文化领域的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再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两山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丰富内容。此外,习近平还对诸如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科技创新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涵盖社会五大发展领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奋斗目标的思想保障。

4.世界格局的整体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不断累积,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我国在和平发展的前提下,重新确定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奠定了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现了我国对国内格局和国际格局的主动构建和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使命和担当,并提出了凝聚世界人心的“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上各个行为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织、相互交融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这样一个命运共同体,必须有其自身的共同价值引领。 ”[7]坚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8]“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蕴含中国与世界一衣带水、唇亡齿寒、休戚与共的整体格局思想。

5.人民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立足问题,系统推进、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绩效由人民评价。“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9]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一步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此,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10]。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民价值取向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标。

6.总体性的实现方式

在总体性方法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探寻其新思想的实践路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中,“八个明确”从思想层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总目标、政治保障、强军目标、大国外交和本质特征等方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回答,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十四条基本方略”则从纲领层面具体部署了新时代条件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安全、外交等方面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领域、重点问题和实现方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应对新情况、提出新思想、解决新问题,不断进行对社会主义有机整体的实践探索,推进各项制度创新,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社会有机体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全面展开,并形成了鲜活的理论样态。

在高校思政课中,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有机融入已有“教材体系”当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系统完整而又开放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推进路径  积极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整体路径是从实践层面确保避免这一思想被肢解、误读的现实落脚点,需要我们从方法、载体、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探索。

1.正本清源,文本学习

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坚持和倡导“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这一正确理解和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有效路径。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思想成果。在此,习近平同志相关的文章、书籍和汇编等是我们学习和传播其思想的丰富而深刻的文本库。这些文章、书籍和汇编大体分为以《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等为代表的记载习近平学习工作经历体会的系列书籍,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等为代表的总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话汇编和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等为代表的习近平关于某一领域具体指导的讲话汇编。我们要以高校思政课为媒介,大力树立读原著、学原著、用原著的思政新风尚。

2.全面融入,有机整合

总体性方法是整体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方法指导。在总体性方法的指导下,既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要求我们结合不同思政课的课程实际进行讲授。立足社会现实的整体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科研、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思政课与专业课以及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最终使得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思想精髓得以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地与高校思政课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从理论体系的高度,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进行全面融入,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逻辑。中国逻辑遵循立足中国国情、依托中国理论、探求中国规律、解决中国问题、谋求中国发展的逻辑主线;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是中国话语、中国方案、中国自信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理路;更是扎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需要的中国力量。

3.教材为纲,专题转化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思政课已经形成了系列专业教材,在以教材为纲的基础上,需要以小专题和大专题等形式对其进行整体性设计和思考实现教材为纲基础上的专题转化,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地融入到已有教材教学当中,避免对其零散性和分散化的肢解和误读。其中,大专题主要是指对习近平新思想当中的某一主题或思想进行专门性讲授;小专题则相对灵活,是以某一重点问题进行小篇幅、插入式的讲授。尽管各门思政课有具体的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但大体涉及智慧人生、社会认知、现实问题和目标前景等几个方面。从智慧人生看,思维方法是统领和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从社会认知看,唯物史观是统领和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看到新时代当中的变与不变;从现实问题看,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知的统领和核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把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最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树立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4.线上线下,空间整合

当前,社会关系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了空间的延展,与此相对应,课程教学也被拓展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尤其是充分占领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坚持思想内容的科学性和整体性,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扩大传播影响力,有效弥合思政课同大学生时间距离感和现实距离感,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讲,需要将理论的传授同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有机结合成一体,通过整体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以“课堂+网络”为主的传播阵地,增强大学生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辨别力和阐释力,从而正確认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并在多元多样多变中求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共识,进而确立中国话语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5.落脚对话,还原现实

成功的思想传播一定是通过理论学习,引起教育对象的共鸣,然后通过交流对话,不断将其内化到教育对象的情感和认知当中,最终成为其用以分析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因此,通过以大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中介,打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整体和实践整体,将其融入到“文本—提炼—讲授—思考—对话—现实”的学习过程当中,最后形成“直面问题—回到本真—走向对话”的完整回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中国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11]通过“落脚对话,还原现实”,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力量最终转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并集中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关联性。

综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一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学习和推进,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92.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6,103.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1.

[4] 任铃.试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性(第七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7):95-96.

[5][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25.

[6]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8.

[7] 刘勇,等.全球治理的共同要素评析[J].学术论坛:2017(4):129.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11]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4.

[責任编辑:张学玲]第36卷 第2期2020年4月

猜你喜欢

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特色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