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构建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2020-07-18段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制度化党的领导

段妍

摘 要:国无人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构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对思政课的政治领导,把好旗帜方向;完善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深化责任落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制度化。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领导;思政育人;制度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20.02.00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2-0013-05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在凯歌前行中迎来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2020年。回首2019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远的历史站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鼓舞人心。中国共產党从顶层设计出发,擎画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宏伟蓝图。过去的一年,全国思政课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效:思政课堂高效优质、广受好评;教师队伍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位,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党如此重视思政课建设,究其根本在于思政课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复兴伟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前进,关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应加快引领思政课不断开创新局面,从而努力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

一、加强政治领导,筑牢思政课建设的根基保障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我们能够寻到这样一个答案:党的领导是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与最大逻辑。新时代教育领域发生了诸多变革,思政课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内容体系均面临新的考验,思政课改革和创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2],这一论述赋予了思政课更崇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要求,同时彰显了党全面领导思政课建设的坚定决心。过去的一年,思政课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坚定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后思政课建设的方向,仍然要紧紧抓住党的领导这条主线,从而夯实思政课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的根基。

首先,深化思想认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立场和目标归宿。思政课的政治性和价值性,决定了其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根本属性,这既是我们把好高校建设政治方向的鲜明定位,也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巩固党对思想政治课领导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3]。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建设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第一,党要从战略高度深化思政课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核心作用,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思政课建设路线方针,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体制机制,在重大决策政策上充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地位,从而保障思政工作坚定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要强化党领导思政工作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政治意识,明确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把讲政治贯穿于高校看问题、辨是非、控大势、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把建构和完善高校思政课体系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思政课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动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2020年其次,站稳政治立场,坚守舆论阵地。高校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更是抢占意识形态工作高地的前沿。而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与较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载体,如何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激烈交锋,如何增强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的阐述能力,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如何站好政治立场、确保舆论阵地守得牢、守得住、守得好,从而发挥意识形态为思政课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党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时代条件下领导思政课的重要政治任务。第一,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保持清醒,把握当前众声喧哗、莫衷一是的舆论形势,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建设,注重舆论导向引领,不折不扣狠抓落实,才能为思政课建设正本清源。要立足历史根基,把握时代脉搏,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党长期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去审视和谋划、定位和改革,为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廓清迷雾,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办好思政课。第二,党领导思政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扎根国情世情党情,与时代同步,反映人民呼声,改进宣传话语体系,创新思政工作手段,积极构建思想统一、理念创新、内容多样、手段新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舆论引导格局,确保舆论宣传和思政课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不断增强思政课对广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政工作的“巡视”制度,各级党组织要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和防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随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整改落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再次,坚持指导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中,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和生动活力就在于其深刻学理性,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因此,党领导思政课建设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办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党与时俱进,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优秀品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状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思政课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指导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持续发展、不断完善。

二、完善队伍建设,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总书记站位高远、情真意切、殷切期盼,着眼于时代潮流、放眼于民族未来,深情嘱托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因此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过去的一年,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全国高校按照1比350的师生比合理设置教师比例,思政课教师后备力量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显著提升。今后应更加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首先,做好培育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因时而变、因势而新的课程,除了要求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还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历史逻辑、广阔的国际视野,从而以真理的力量、情感的共鸣、高尚的人格、深厚的理论感召和鼓舞学生。因此,培养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对原有教师的培養要按照新形势新要求,为其创造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精心计划、组织安排,重点培养思政课高端人才、青年骨干计划和领军人物,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从长远目光来看,要持续巩固思政课教师培养专业化和学科化,加强队伍建设,以全国重点和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本硕博一体化,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后备人才,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夯实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组织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建立严格的思政课教师的选拔机制,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源可靠、质量优良,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按照1比350至400的师生比合理设置教师比例,优化教师结构。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管理,对于表现突出、能力较强、素质较硬的教师给予表彰与鼓励,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态度懒散,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教师应给予免除教学任务,从而督促思政课教师锤炼本领、端正态度。

其次,强化保障工作,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创新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奖励机制是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要做好全方面的制度保障、条件支持和发展机制,为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提供保障。一方面,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确保其能够专心并且有效的投入到教学岗位和科研工作中去,做到教研相长。面对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应适当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从而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将理论讲清讲透,提升教学效果,让思政课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奖励评价体制,做到精准、分类评价,将师德品格、政治素养等评价标准发在优先考虑地位,增强评价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针对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合理设置政治、教学和科研的比例分配标准,并且合理增加教学评价权重,使评价机制和定向指标向教学实践倾斜,使科研项目、人才选拔和奖励体系向优秀思政课教师不断靠拢,推动其自觉提升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教学本领,为思政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再次,落实相关政策,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获得感。让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机制,也离不开科学的激励体系。因此,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与职业地位,从而稳步增强其职业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社会荣誉感。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持续保持超过4%,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工资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包括思政课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普遍收入来源单一。所以今后在经费投入方面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待遇,在经费保障上多下功夫,把思政课经费纳入到学校和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内,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的困境。重点支持教师的学术交流、专业学习、实践培养等,补齐短板,根据政策部署安排落实相关待遇,持续保证思政课教师更具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三、加强改革创新,拓展思政课建设的新格局  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并且就如何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明确要求。这是在回顾思政课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认识和把握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总结,深刻回答了思政课改革应该“改什么?怎样改?向何处改?”的重大问题,为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2019年,思政课改革紧扣“三全育人”要求,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推进。因此,今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应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围绕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拓展思政课建设的新任务。

首先,强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政课教材建设大致经历自编教材、“85方案”、“98方案”到“05方案”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1世纪以来,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被纳入到“马工程”教材建设任务,思政课教材逐渐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新时代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党的事业的战略全局高度来看,完善思政课教材体系必须着眼于时代发展潮流,立足于学生基本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教材内容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国家统一编写、规划和管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创新成果及时补充和更新进教材,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强大的学理性支撑,“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从而达到以透彻、科学的学科分析和理论力量回应和说服学生的目的。同时思政课教材编写不局限于空洞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要注重将理论的概念投映到现实生活,聚焦时代热点,立足学生需要,用理论支撑政治、说明政治,提高学生理论和价值上的认同,从而让马克思主义润物无声般的走进学生,掌握学生,引领学生。在教材形式方面,信息化给思政课带来了机遇,如何推进新媒体与思政课教材相融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是当前思政课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教材载体发生了深层次变革,从纸质教材,发展到多媒体教材、网络在线资源共享等,新媒体作为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增强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例如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慕课模式,就是现代新媒体课程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思政课改革过程中,教材要体现传统理论与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相衔接,突破传统的文本束缚,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增加教材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在教材反馈机制方面,一直以来,思政课教材建设工程都是党和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的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和反馈机制。建立思政课教材反馈机制,保证教材编写能根据实际需要改进内容与体系,推动教材真正的落到实处。一方面,各教育相关部门要深入课堂,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反映意见,总结讨论形成初步反馈文件,交由思政课负责反馈的职能机构,以促进教材的整改和完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材的反馈机制,集合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教学一线的骨干人才对于思政课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材在教学中改进,又在改进中推动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体系。

其次,整体谋划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价值目标上,学校党委要注重价值导向,必须要明确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首要目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思政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政治站位,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方向目标。切实培养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迸发出磅礴的力量。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支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建构新时代思政课课程体系。从横向维度来看,应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劳动与实践教育等结合时代要求贯穿起来,为思政课注入更深邃的内涵,增添更厚重的底气。同时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多学科挖掘思政课教育资源的课程群。从纵向维度来看,要注重保持思政课程体系的整体连贯性,即做好大中小一体化的协同管理。在保持课程设置合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阶段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主题教育与选修课程。拓展思政教育的学习渠道,通过课外实践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激励学生勇立时代潮头、承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四、深化责任落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制度化  思政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助力在高校党委。因此,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抓好思政课具有极端重要性,关乎意识形态大局,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和保证党的事业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7]落实好思政课工作主体责任制,各级党委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担起责任,把思想政治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不断完善思政工作责任体系,建立相关责任制度,切实守好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首先,強化责任意识,加强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思政课建设工作作为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根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最大的力量,思政课的题中之义便是广泛凝聚人心,达成共识。因此,高校党委要加强思政工作的领导,落实好思政工作的责任制,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方面,在认识上摆正思政课位置,在行动上凝聚工作合力。各教育部门和党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意见要求,充分认识思政工作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到抓好思政工作不是简单的敲锣打鼓、停留在口头上便能实现的,在工作部署上必须要把它纳入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常态化工作,在工作思路上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各战线各部门狠抓实抓严抓思政课建设工作,切实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各司其职、共同履责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强化主体职责和管理职责,统一思想,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8],思政课建设理应由学校党委肩负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切实履行把好方向的重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守“主阵地”,在思想上纪律上原则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校党委切实履行好“一把手”带头责任,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高校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学校实际状况、自身工作情况以及当前时代背景,带头走进课堂深入课堂了解课堂,带头推动和支持思政课建设,旗帜鲜明的讲好课,管好课,评好课。学校党委和马院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定期召开思政课建设状况的专题研究会议,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总结分析当前各阶段学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解决方案,促进思政课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其次,强化监督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工作落实到位。一方面,严格制度、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教育部门、高校党委和马院行政班子要严格落实责任归属、衡量标准、追责问责的原则和制度安排,各个职能部门要站好岗,定期检查思政建设工作的成效、态势及薄弱环节。深刻认识到监督落实工作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层层抓落实,对于失责的责任主体进行批评和追究责任。同时强化基层的监督作用,思政工作做得好不好,基层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最具发言权,因此做好基层的监督举报工作,扎紧制约失职、渎职、“不为”、“慢为”的制度牢笼。另一方面,加紧督促考核,创新责任工作考核方式。强化考核评价,是推动主体落实思政课建设责任的重要抓手,着眼于学校实际,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及程序,将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各级党委考核和巡视的指标,作为干部选拔和任用的重要依据,细致入微的落实责任制,确保思政课建设工作常态有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2]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N].光明日报,2018-07-01(1).

[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2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7]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责任编辑:庞 达]第36卷 第2期2020年4月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制度化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