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2020-07-18王园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实践,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实效性分析,依据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聚焦艺术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问题,通过融通课程体系、融汇学科竞赛、融合师资培训、融畅服务体系,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 王园园(1984—),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375-02     [收稿日期] 2020-03-05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效性分析

(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概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不断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求,探索具有艺术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创业教育模式。2013年至今共举办了4次校内决赛,4次入围省决赛,共30余名学生参加,有6名同学先后获创业规划类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职业规划类2个三等奖、1个一等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学工部为牵头部门,组织发动二级教学单位落实人才选拔和备赛,先后组织开展系部初赛推荐、校级决赛、暑期统一培训辅导、省赛推荐指導等环节。在省赛环节通过建立校内专家指导库等方式,提高比赛实效性,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效性

1.师生参与比例低,获奖比例高。相比艺术专业学科竞赛,高职院校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熟知度不高,参与的教师仅仅停留在学生工作者和少数青年专业教师群体,学生多注重艺术专业技能培养,缺乏职业规划和创业意识,职业规划知识欠缺。但艺术类职业生涯内容更富创新内涵,凸显标新立异、改革创新的精神,学生具有气质佳、形象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等优势,通过赛前指导、多次打磨,在决赛环节凭借舞台展现力和临场发挥更容易脱颖而出。

2.参赛学生积极性高,但综合素质弱。参加比赛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参赛热情,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模糊不清,对参赛的要求、内容、流程一无所知,对文本的框架、核心内容、考核指标、答辩要求不甚了解,需要指导老师全程指导讲解。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本编辑、逻辑思维、PPT制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想要在职业规划类大赛中取得丰硕成果需要师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3.职业规划及创业与实际有偏差,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快。很多学生在备赛时发现,原本的自我定位、职业预期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偏差,原本的创业项目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设计实现,职业规划、创业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学生对自己的优劣势、能力、职业环境模糊不清,缺乏科学的自我认知,在职业规划中无从下手。事实表明,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式培养、综合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三种。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属于综合式创业教育。整体上看,艺术类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课程紧,创业基础课空洞、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创业实践空白。

(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未能充分体现创业教育内容,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双创”教育的关联度不大,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课程体系缺少融合。在课程上,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较少甚至没有。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创新创业理论仅仅停留在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未开设创业课程,在创业实训上处于起步阶段。在时间上,专业课程和实践往往占去学生课堂内外的大部分时间,创业基础课程学时大大缩短,创业实践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分设置远远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薄弱

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不成体系,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创新创业教育一般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担任课程导师,由于教师知识体系差异,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双师型”教师的相对缺乏,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稀少。

(二) 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孤岛”效应

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学院,缺乏协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导致创业教育在艺术院校口号响、执行力弱。部分“双创”教育工作仅仅依托于零散的讲座、临时集训,甚至演化成就业指导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阶段性、临时性、突击式的活动参与,而非系统式的启迪教育。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怎么教、教什么,对这个基本问题的设计不仅关乎一门课程,更体现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理念定位和基本逻辑。艺术类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艺术技能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脱离了艺术教育的“双创”教育就失去了坚实基础,须抓住这一逻辑的根本,在“专业+创新创业”融合上寻求发展策略。

(一)融通课程体系,促使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对接

教学管理部门、学工部要与二级教学单位开展研讨,讨论如何融合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形成多元互补、符合艺术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研讨中达成共识,明确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通,讲清楚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耦合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构建课程体系要基于艺术类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开设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创业流程、市场营销、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构建具有艺术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塔基。

(二)融汇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以各類学科竞赛为载体,注重教学成果向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上的带动作用。二级教学单位把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学科竞赛体系,纳入专业建设和考核体系,从而使创新创业类竞赛与艺术类竞赛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过程。艺术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种类繁多,如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反映时代发展前沿,可以为专业教师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素材和灵感。如果能够做到不同学科竞赛的融会贯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成果相互转化的效率。

(三)融合师资队伍,保障教育资源

教学主管部门利用名人名家工作室、工作坊等现有资源,组建由部分教师与企业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该团队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全面组织教育教学和反馈,保障“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从企业邀请管理者或创业者作为兼职导师,邀请优秀企业家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明确专业教师职责,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和职务评聘的标准,把对学生创业的帮扶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指标之一,促使教师主动去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企业资源,提高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融畅服务体系,促进教育系统有效

学校内部发挥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作用,学校外部借助校企合作、地方合作的力量,实施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多元化平台,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运行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充分扩展和维系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寻找社会平台。如可以邀请具有艺术专业技能的创业人士或知名校友为学生进行培训,开展个人生涯发展讲座,注重赛后选手经验的分享,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人才面向社会竞争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宝松,李齐建,朱蕾.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艺术学理论,2012,(1).

[2]原迎利.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考试周刊,2012,(74).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areer planning competition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rt vocational colleges.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rt vocational colleges,it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art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By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teacher training,service systems,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rt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art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