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20-07-18黄元丰夏欢
黄元丰 夏欢
[摘 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命脉工程。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青年毅然挑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了先进的红色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不仅是革命年代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更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之钙,它具有强大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张力,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价值上的高度契合性,是催发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基础,是建构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是促进新时代青年价值整合的黏合剂,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动力源。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具体说来,就是将青年大学生课堂和课下两个生活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生活环境、网上和网下两个生活空间统一起来,发挥课堂主渠道的教育功能,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课程化;发挥校园主战场的作用,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大众化;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占领网络新空间,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系统构建“四位一体”的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网络。
[关键词]红色基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2-0112-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红色资源的优势,要求青年一代要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来源于红色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与高尚精神品质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一代代信念坚定的青年奋发作为。近年来,团中央组织启动实施了以大学生骨干为重点对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红色基因不仅是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大力发扬红色资源的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发展成长的血脉之中。
一、红色基因是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数优秀青年毅然挑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在波澜壮阔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了先进的红色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红色基因。可以说,红色基因是随着革命历史的洪流融入革命青年的血脉之中,成为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
(一)红色文化与红基色因
一般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而“基因”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保持生物特性的遗传信息,文化基因一词赋予了文化传承类似于生物遗传的特性,指代文化发展中的稳定性和继承性,表明了文化发展中的核心特质。显然,我们不能把文化意义上的基因概念简单地等同于生物意义上的基因概念,文化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具体样态和话语表达,但作为文化中最稳定的基因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红色基因正是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在形成、发展、传承中最稳定的因子,是红色文化的核心要素,它集中体现了红色文化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
(二)红色基因的文化样态
抽象的红色基因不能被具体感知,必须通过具体的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红色基因通过红色文化被人们感知,学界一般认为,红色文化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精神文化即红色精神,它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包含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强的意志品质,也包含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人生最高价值和意义的追索等”[2]。例如,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3]为主要内涵的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4]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5]为主要内涵的长征精神,它们都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已经成为红色文化的鲜明标识,成为当前我们感知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红色基因的典型文化样态,也成为红色基因的鲜活表达。
(三)革命青年是紅色基因的鲜明呈现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精神品质正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涵,是红色文化生成的重要实践来源。中国青年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肇始于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数万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罢课、游行、示威活动,同时也推动了工人罢工运动的发展,青年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始末,成为这场爱国运动的重要生力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年积极参加根据地的建设、武装斗争、长征等革命运动,“长征出发时,14岁至18岁的战士占40%,平均年龄不足20岁,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7]。在抗日战争时期,青年积极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投身挽救民主危亡的革命运动,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新四军的队伍壮大到120万人,其中青年占90%以上”[8]。在解放战争时期,青年积极参加了“一二· 一”运动等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战线,为解放战争的早日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青年展现责任担当、彰显爱国情怀、矢志艰苦奋斗的历史,实践表明,红色基因是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
二、红色基因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之钙
红色基因是革命年代优秀青年的思想内核和精神根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张力,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之钙,是催发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基础,是建构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是促进新时代青年价值整合的黏合剂,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动力源。
(一)红色基因催发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念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所在,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就是要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产生的革命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生成的理论渊源,也是红色基因的价值导向。因此,红色基因天然地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因,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思想的过程也就是青年建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红色基因不仅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也有着中国革命生动实践的历史渊源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渊源,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鲜活思想资源,这使其不仅有助于催发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而且有助于增强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广大青年通过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积累,从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逐步生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理性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逐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增强在新时代争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二)红色基因生成新时代青年对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对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的辨识与肯认的过程”[9],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增强青年国家认同,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微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复杂利益冲突、多元社会思潮、多种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交织汇合,由于青年社会阅历和鉴别能力的局限性,不良社会思想对新时代青年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思想领域而言,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肆虐,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新时代青年正面思想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感。红色基因形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诞生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的革命实践之中,爱国主义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涵,革命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利益甘愿舍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投身革命实践、前赴后继、慷慨赴死,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作为红色基因留存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因此,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强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激励新时代青年,引导新时代青年学会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以更大热情承接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接力棒。
(三)红色基因促进新时代青年的价值整合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家族”“公社”“单位”概念逐渐削弱,人的个体意识和个性不断凸显,社会交往日趋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人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个人对集体的依赖逐渐减弱,相应地,人们在关注集体价值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也日趋多元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一方面增强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共享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就需要在多元社会价值体系中选择、确立和维护社会主导价值,即进行价值整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0]。因此,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加强青年群体的价值整合,不断强化社会主导、主流和共享价值观念。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基本价值主张是集体主义,此外还包含着对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的追求。因而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价值属性,具有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功能,能够有效指引新时代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科学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觀念,能够有效促进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价值整合。
(四)红色基因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
当今社会,多元社会思潮错综复杂、相互激荡,给青年群体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一部分青年群体出现了理想迷失、信仰缺失、信念缺乏、思想困惑、人际淡漠等现实问题,追求“佛系”生活、“土豪,我们做朋友”等现象受到部分青年群体的追捧,反映了消极价值观念在青年当中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诞生于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国家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革命青年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怕苦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因此,红色基因其本身就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和执着,蕴含着昂扬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在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数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革命事迹都使得红色基因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和鼓舞人心的激励作用,使其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思想冲击力。它能够激励新时代青年克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坚定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和奋斗意志,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和精神风貌,塑造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补足新时代青年的精神之钙,培养真正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是青年成长的舞台,学校是青年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二者都对青年的思想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方式变化对青年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综合考量青年课堂和课下两个生活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生活环境、网上和网下两个生活空间。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开展,方能真正实现红色基因入脑、入心,真正使青年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广大青年的人生信仰、思想观念、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使广大青年争当红色传人。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实课堂主渠道,讲好红色故事,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课程化;就是要发挥校园主战场,唱响红色旋律,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大众化;就是要发挥社会大课堂,传递红色能量,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就是要占领网络大舞台,传播红色声音,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课程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帮助新时代青年学生了解红色历史、厚植红色记忆、激活红色基因,通过红色历史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重大问题,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把理论的严肃性和历史的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充分利用“革命理论、革命道路、革命英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11]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通过利用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故事、红色漫画等新时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整合红色文化的实物资源、场馆资源和影像资源,结合现代教学方式,让红色文化生动起来,让红色基因“活”起来,将红色基因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奋斗精神和为民初心讲深入、讲透彻,从而在根本上树立新时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和科学信仰。另一方面要在“全”字上做文章,“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所有课程之中,构建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大思政”格局,实现“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大力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工作,营造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加强对非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培训力度,壮大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队伍,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新时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帮助新时代青年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引导新时代青年争做红色传人。
(二)发挥校园主战场功能,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大众化
校园文化生活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空间这个载体,推进红色文化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一是要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不仅要发挥好宣传栏、校园报刊等传统宣传平台的作用,还要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校园广播栏目、红色班级、红色社团等方式牢固建立红色文化传播的多元平台和载体,发挥红色文化传播的阵地作用。二是要丰富红色文化活动内容,积极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歌曲传唱、红色影视观看、红色诗文朗诵等活动内容,积极唱响红色旋律,传播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不断增加广大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三是要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形式,强化红色文化资源和素材的运用,将红色文化元素、红色精神与各种校园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都有机融合起来,赋予校园文、体、艺活动的红色文化价值功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四是要建立红色文化传承的机制,通过选聘红色文化学习导师、导生,选树红色文化传承典型,将立红色文化学习和实践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制度化,进一步活跃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大力唱响红色旋律,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大众化。
(三)发挥社会大课堂,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
青年是在与社会双向互动中逐渐成长的,一方面社会是青年成长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青年思想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社会也是青年成长的实践熔炉,青年的知识需要在与社会的互动、实践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能力,青年的思想也是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体验和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注重发挥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作用,让红色能量在社会中广为传递,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立红色文化学习基地、开发红色文化产品,特别是要通过红色歌曲、红色影视节目、红色文学作品与时代文化深度融合,推动红色文化进入新时达青年的文化生活,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尊崇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争做红色传人的社会新风尚。二是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让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行动,通过重走红色之路、寻访红色故事、开展红色体验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知识、认同红色文化价值观念,从而增强作为红色传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要弘扬红色精神,引导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青年将学习红色文化的收获和感悟转化为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积极关注社会现实、了解社会现状、思考社会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建设,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習惯和品质,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发挥社会大课堂的熏陶作用、桥梁作用和熔炉作用,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
(四)占领网络新空间,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影响也越来越深入,青年与网络的接触更为密切,网络对青年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也更加明显。特别是近年来自媒体、微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新的课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传承红色基因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新空间,在网络空间大力传播红色声音,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一是要开辟红色文化传播网络渠道,不仅要建立红色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网络宣传平台,还应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利用一切先进网络技术成果,开发红色文化学习app、红色文化微信小程序的学习平台。二是要创新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形式,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网络发展背景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阅读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微视频、微课程、短视频等当前青年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增加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要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红色文化作品内容的再创新,积极回应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需要,开辟“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新领域,将AI等新技术运用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之中,将波澜壮阔、震感人心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还原出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真正发挥其跨越时空的作用,让新时代青年能够更加生动、深入地感悟红色文化,从而让红色精神内化于新时代青年心中,真正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形成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浓厚氛围,培养更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结论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随着革命历史的洪流融入革命青年的血脉之中,成为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精神特质,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纽带,具有强大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张力,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价值上的高度契合性,是催发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基础,是建构新时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思想武器,是促进新时代青年价值整合的黏合剂,是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动力源。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将青年大学生课堂和课下两个生活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生活环境、网上和网下两个生活空间统一起来,充实课堂主渠道,讲好红色故事,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课程化;发挥校园主战场,唱响红色旋律,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大众化;发挥社会大课堂,传递红色能量,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化;占领网络大舞台,传播红色声音,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真正使青年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广大青年争当红色传人。
[参 考 文 献]
[1] 夏欢.红色文化融入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9.
[2] 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66-71.
[3] 习近平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04.
[4]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11-5.
[5]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0-22.
[6] 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08.
[7] 刘岩.关注青年健康成长 接续执政青春活力[J].学术纵横,2012,(5):107-108.
[8] 魏久明.抗日战争中青年运动的地位、贡献和启示[J].中共党史研究,1995,(6):30.
[9] 吕旻,杜兰晓.网络传播时代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实现路径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4):125-129.
[1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6-9.
[11] 田延光.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思政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6-04-28.
〔责任编辑:崔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