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的语言现象

2020-07-18郭宇翱

决策探索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标题党传播效果安全教育

郭宇翱

【摘要】本文着重探究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在语言学视角下的特征、分类、目的与存在的问题。其标题制作往往图文结合,而文字标题又结合了各类符号、数字等,从而衍生出诸多新的特质。同时,在标题制作中涌现出的许多语言问题也值得研究者重视与反思。

【关键词】语言学;安全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标题党”;传播效果

一、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也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要交际手段。而在“百家争鸣”的网络交际领域,微信可谓“一枝独秀”,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随着社会安全教育的逐渐深入,以此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也“百花齐放”,文章标题也纷繁多样、异彩纷呈。

微信公众号标题的语言学现象是当下语言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蕴含无数新奇、待知的语言学现象的矿藏,亟待研究者付诸心血。然而目前,关于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的语言学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将会在学界对微信公众号标题研究尚处于宏观、普遍性角度的背景下,对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进行微观、特殊性的分析,以展现其特质与发展前景。本文采集的语料大部分来自于学生安全教育平台,此类平台为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中主流和官方公众号平台。

二、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的结构性特征与分类

首先,本模块将探究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构造的共性特征,然后根据标题的特殊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

(一)结构性特征

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的第一个普遍特点是复现——在推送封面和正文中分别出现。其中后者的作用与传统标题的作用大致相同,无外乎引人注目、提纲挈领。而标题在推送封面中出现则是图文结合的体现方式。

图文结合是公众号标题的第二个特点。公众号平台结合了文、图、音、视等多方面特性,推送封面便是标题与图片的结合。因此,标题所配图片便是推送封面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配图多与标题中提及的事件、人物有关,对标题进行补充说明。同时,形象化的图片往往比单纯的文字标题更利于吸引读者。作为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的封面配图,这些图片根据文章主题的不同,大概有以下规律:消防类配图多出现消防车、消防员、火灾等;健康类配图多出现食品、药品等;心理疾病类配图多出现冷色调甚至灰色系人像;节假日专题系列配图则多见节假日漫画。由此可见,公众号推送封面的配图与文章主题一般为正相关关系。

(二)结构性分类

1.标签导读类。由于公众号推送的特殊性,即推送封面标题与正文分离,以至于用户在推送封面中只能看到标题、配图和摘要,于是很多推送會在标题前增加导读标签,提示该文章的类型。标签导读类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加竖线形式:用竖线将标签与标题隔开。如“消防系列二|厨房火灾莫惊慌,‘定时炸弹巧排除”,该标签意味着此公众号制作了一系列消防知识推送,本文便是此系列的第二篇推送;此外还有“119消防日|牢记这些消防常识”“反思|保护孩子,不要只剩性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二是加方括号形式:在方括号中写出标签,以示与原始标题的区别。如“【健康】别再熬夜了,身体真的不会跟你开玩笑~”该标签暗示微信用户本篇推送的是有关身体健康的稿子。 再比如,“【健康常识】@所有人!今日入伏!最凶险的四十天来了”“【周末愉快】@大学生,暑期兼职防骗小攻略来了”等。

由此可见,标签具有概括性作用,以提示文章主旨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统标题概括文章主题的作用。由于标签 “侵用”了传统标题的概括主题作用,其后的原始题目便通常会更加具体,如“安全教育|校园安全小常识,你get到了吗?”此标签说明本文要讲的是安全教育类知识,而后面的原始标题则具体化为校园安全常识。

2.标点渲染类。“‘标题党是指在各种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媒体和娱乐报刊上,用夸张、歪曲等手段,加工制作耸人听闻的、与实际内容并不相符甚至截然相反的标题,以吸引受众或阅听人的关注。”笔者认为,出现“标题党”现象,标点符号居功至伟。而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中,“震惊体”的现象占据“标题党”的主流,主要用于设置悬念,“制造‘信息阶梯,即传播者掌握着受众不知道的秘密与真相”。其中使用最多的标点符号是引号、感叹号、问号和省略号。

引号多用于引用话语,如“‘咕噜咕噜男孩喝了它 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快把这些东西放好”“‘不要动 好疼男孩下体被卡 叫的撕心裂肺…很多孩子身上都带着它 要警惕”(注:该标题中“叫的”应为“叫得”)……这两个标题引用拟声词或话语,使标题贴近生活,有利于推送为普罗大众所接受。部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如“孩子的‘恶是谁种下的‘果”“又是这‘害人精!一家4口天人永隔……不能让它再祸害我们了”。“恶”与“果”都是什么?“害人精”又是谁?无形中这两个引用设置了悬念,既吸引了读者,又强化了读者对标题的关注。

通过引号的渲染,标题显得更加接地气,便于传播。话语的引用或特殊含义的引用有助于标题映入读者眼帘,也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感叹号多用来形成“震惊体”。“太疯狂!高速上 男子逆行48公里!被发现时 他竟然…”感叹号在此强化情感,与“竟然”相配,使人对该男子接下来的所做所为产生疑惑,吸引读者。“传疯了!12岁女孩怀孕4月 竟是被尾随性侵?剧情大反转!”两个感叹号作用同上,且标题开头的“传疯了”极能抓住眼球,是典型的“震惊体”。类似的还有“赞爆了!4岁娃一句话 救了生命垂危的奶奶!快教会孩子…”等。

问号的作用在公众号标题中多与感叹号类似,在许多情况下可被感叹号替代。“这些流传在孩子们中间的‘零食,竟都是毒品?快看!”其中的问号表示对“零食竟成为毒品”的震撼,与感叹号作用相仿。再如“居然有人爱闻臭袜子?还闻出了新高度:把肺‘气坏了…”等,亦是如此。此外,问号在公众号标题中也偶尔只表示发问,如“你嫌娃不听话 孩子却嫌你太唠叨 到底谁错了?”中,此问号只表示疑问,用来引起读者的思索,进而使其阅读文章,达到普及安全教育知识的目的。

省略号是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标题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一般用来表示“无言、若有所思”等含义。如“房屋瞬间垮塌!4人遇难1人失联……看到这些征兆,快跑!”此处的省略号可以表示在面对如此惨案之时,人们内心的沉痛难以言表,以此引发读者的共鸣。再如“在校外上了一堂课后 她瘫痪了…课上几分钟 究竟发生了什么?”此处的省略号也传达出一种发人深省的意味。

无疑,常用的4种标点符号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表达震惊,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震惊体”的形成需要标点符号的配合,此外也需要“竟然、居然”等表示震惊的词汇来辅助,以形成“震惊”的语境。

3.数字醒目类。此类标题多用于安全事故推送中,通过数字来表示伤亡或加深程度,且为了醒目,该数字通常是阿拉伯数字。如“4名孩子命丧车轮 最大的才10岁…发生车祸 这事千万不能干啊”此标题中,“4名孩子”表明事故中遇难者足足有4位,“10岁”则表明这些遇难者竟都是幼童。通过两处醒目的数字,读者可以意识到此事之重大。再如“又一起!23车相撞8死11伤!”“9死10伤!几乎全家人一起出事!”等。从语料可见,该类标题多见于描述重大事故的推送,而重大灾难无疑是安全教育类公众号关注的重点,因此,数字醒目类标题在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标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4.加@提醒类。标题中在“@”符号后面加上一类人(或身份、地位等)可用于提醒关注,如“@所有人:走路也能构成交通肇事!女子被判刑 赔20万!” 这里的“@所有人”就表示此文需要所有人共同关注,文章将会讲授普适性的安全常识;而“@家长们:你给孩子买的这些玩具 可能暗藏危险!”显然表示本文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写出的文章。这类标题是公众号标题作为新时代产物的标志之一,与上述几类标题一样体现了公众号标题在形式上对传统标题范式的突破。

各种类型的标题构造方式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如“‘快点!生死瞬间 他的4通电话救了一车人的性命…”此标题引号中是“他”的话语,感叹号表明事态紧急,数字“4”与“一车人”对比——他只不过打了4通电话便足足救下一车人,省略号则发人深省。再如“@所有人:数名女娃遭猥亵!千万小心这类‘魔爪伸向孩子”则结合了加@提醒类和标点渲染类等标题构造方式,使该标题受众身份明确、事件重大程度一目了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标题构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吸引读者并增添标题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多样性。

三、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的功能性特征

(一)标题口语化

从语料可见,口语化的标题占据大多數,其目的在于使标题贴近大众生活,扩大传播范围。比如“男子突然倒地 奄奄一息……关键时刻俩大妈用一招救回一命!”这个标题中,“俩”字是十分口语化的表达;而“天呐!20秒不到 女孩竟甘愿被拐?咋回事?快把这些教给娃”中“咋回事”和“娃”则分别替代了书面语中的“怎么回事”和“孩子”。还有“造孽啊,6名孩子都没了!天气渐冷,为啥还会发生?不管何时,都要提防它啊!”中,“造孽啊”与“为啥”分别表示震撼、不解的语气,替代了书面语“为什么”“为何”。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标题中,“俩”“啥”“娃”三个口语化词汇十分常见,朴实亲切,有助于向大众传播。

(二)时髦活泼性

“冷吗?看完这组‘魔性照片 暖哭了百万网友!”“What?!你还不知道情绪界限?”中,“魔性”“What?!”两个热词和外来词的使用使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兼具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活泼性,紧跟时代潮流,便于传播。

(三)内容直观性

纵观上文提及的数十例语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标题中,“标题党”中的“震惊体”频频出现,但是其与一般的“标题党”有着天壤之别——此类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紧密贴合,几无标题过度夸大失实的现象。如“震惊!这个东西已经造成多人死伤,你家里肯定也有!一定要提防它!”直观地告诉读者本文描述的是常见而危险的事物,其内容正是“三无”电动车。可见,标题并未刻意夸大事实。这些标题没有刻意拐弯抹角、故弄玄虚,或是刻意过度夸张、耸人听闻,而是稍作夸张,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并单刀直入说明文章主题。这也是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标题区别于多数公众号标题的一大特点。

安全教育类公众号之所以采用上述拟定方式以及具有上述结构性和功能性特征,其目的主要在于推广,并非商业推广。安全教育类公众号平台多为官方机构,其推广不为商业利益,而为普及安全知识。

四、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标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误用“标题党”

由于“标题党”往往夸大其实,迷惑读者,令人困扰,时至今日已十分遭人不喜。这种手段在当今已被贴上了贬义的标签,而安全教育类公众号却依然采用,不免会令广大网民对其权威性产生质疑,损害此类公众号官方平台的公信力,如此一来反而不利于安全教育知识的推广。学生安全教育平台的大多数标题都如“惊呆:女子吃了木耳后,竟进了ICU…一查,和它的泡发时间有关”这般,刻意制造“震惊”氛围,易使读者心理疲劳,在某种程度上,手段与目的背道而驰。

(二)误用标点符号

省略号往往使用偏误。“赶紧删!女子被骗18万 对方还…这样的微信好友千万别加!”“一巴士从700米高悬崖坠落 23人丧生!多数是学生…别再犯这错了”此两处的省略号本应是“……”而非“…”,或是为缩短标题长度,大部分推送标题都使用后者。严格来说,这是对中文标点符号的误用,应当纠正。

用空格代替逗号。“明明没开车 他却被判危险驾驶罪!只因他干了这事…快看!”该标题中“明明没开车”后面应有逗号,可是本标题却用空格将逗号替换掉,这样的做法不合规范。再如“女孩家附近丧命 凶手竟是11岁表哥?错!害人的是这玩意儿!”“男孩眼珠发白 差点失明 竟是因为整日和它相伴?”等标题都是用空格代替逗号,其作用本文并未探明,或许只为方便。

(三)标题过长

在寻找语料时,笔者发现,许多标题由于太长而在封面中无法完全显示。如“诡异!小车追尾却查不出原因 最后交警锁定一道光…不是远光灯” 中,“光灯”二字并未显示,或造成读者的误解,或有损于标题传达主题的功能,因此,安全教育类公众号推送的标题不宜过长,字数设置为18~22个字符最佳。

五、结语

安全教育类微信公众号是当今时代不可忽视的语言学研究对象,其标题口语性强,语言质朴亲切,并紧跟时事热点,不夸大、不失实,在拟定过程中既有对传统标题的借鉴,也有对时兴手段的借用;既有便于推广的作用,也存在语用问题。作者应当深入了解“标题党”的利弊,更加重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探索合适的标题长度,更为有效地推动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周慧慧.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创新策略探究[J].传媒论坛,2020,3(12):31+33.

[2]钟靖,雷启立.点击的诱惑与媒介素养——“标题党”现象再议[J].新闻记者,2013(02):60-64.

[3]刘婷.健康类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的制作規律——基于“生命时报”“丁香医生”等公众号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8(05):92-93.

[4]程英华.微信公众号“标题党”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易婧.健康类微信公众号文本生产的特征、不足与思考[D].南昌大学,2019.

[6]杨建辉.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分析[J].中国报业,2019(02):69-70.

[7]雷胜.如何撰写读者爱“戳”的公众号新闻标题[J].应用写作,2019(07):25-27.

[8]吴生文.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探究[J].记者摇篮,2019(04):117-118.

[9]徐超夏.基于媒体类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研究[J].新闻世界,2015(08):216-217.

[10]朱继东.“标题党”泛滥的危害、根源和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2(17):15-18.

[11]吴中堂,刘建徽,唐振华.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04):122-126.

[12]杨迎春,杜红艳.微信公众号推文标题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2):152-156.

[13]陈月.语用视角下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标题党传播效果安全教育
互联网新媒体中“标题党”现象探析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杜绝网络“标题党”向传统媒体渗透
“标题党”恶意制造坑人噱头有点损